《金匮要略》中有这样一条条文:湿家,其人...
《金匮要略》中有这样一条条文: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其中“丹田有热,胸中有寒”当如何理解?“丹田有热”和“胸中有寒”是独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知道“丹田”所指。李东垣在《兰室密藏》中说:
夫胞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
在李东垣的理解当中,“丹田”指的是胞。
《黄帝内经》中说: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丹田有热,则冲脉有火。
《脾胃论》中说:
冲脉之火附二阴之里,传之督脉;督脉者,第二十一椎下长强穴是也。与足太阳膀胱寒气为附经督脉,其盛也,如巨川之水,疾如奔马,其势不可遏。太阳寒气,细细如线,逆太阳寒气上行,冲顶入额,下鼻尖,入手太阳于胸中。
也就是说,丹田之热,通过冲脉传入督脉,督脉盛而使膀胱经逆行,太阳寒水沿小肠经进入胸中,导致胸中有寒。
对此,李东垣给出了一张方子:
升麻 柴胡 羌活 炙甘草 泽泻 草龙胆 知母 黄柏
李东垣认为,丹田之热,由于中气下行,所以用柴胡、升麻引中气上行,羌活入足太阳,理膀胱经气,龙胆草、黄柏、知母清下焦热,泽泻导热从小便而出,炙甘草调和诸药。
李东垣对“丹田有热,胸中有寒”的症状做了进一步的描述:
如胸中窒塞,或气闭闷乱者,肺气涩滞而不行,宜破滞气,青皮、陈皮,少加木香、槟榔;如冬月,加吴茱萸、人参,或胸中窒塞,闭闷不通者,为外寒所遏,使呼出之气不得伸故也,必寸口脉弦,或微紧,乃胸中大寒也,若加之以舌上有白苔滑者,乃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明矣。丹田有热者,必尻臀冷,前阴间冷汗,两丸冷,是邪气乘其本,而正气走于经脉中也。遇寒,则必作阴阴而痛,以此辨丹田中伏火也。加黄柏、生地黄,勿误作寒证治之。
临床当中,很多人不仅“胸中有寒”,甚至寒气会沿小肠经到达小肠当中。很多人吃点凉的就拉肚子,用了很多热药却没有效果,很可能就是“丹田有热,胸中有寒”,可以试试从清丹田热气入手。
前面给大家分享的那个案例,病人吃不得一点凉的,肚子发凉,四肢冰凉,用知母、黄柏、黄芩之后,肚子也不凉了,也不拉肚子了,手脚也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