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范中林先生论“四逆汤”!
《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主方,其作用不局限于此。除阳虚欲脱,脉微欲绝等典型四逆证外,还可广泛用于一切阳虚阴盛之病人。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大凡三阳病中某些变证、坏病,三阴病中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在临床上如何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四逆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虚疾病的基本要点,除上述典型的四逆证外,这些要点大体上还包括:舌质淡白,苔润有津,面色晦暗无泽、神疲、恶寒、四肢清冷,口不渴或渴而不思饮,或喜热饮,大便不难,或虽大便难而腹无所苦,或先硬后溏,夜尿多,脉弱等。
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配伍和剂量轻重。附子的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附子无姜不躁,干姜的用量须灵活掌握。在阳虚阴盛而未至四逆,舌质虽淡而不甚,苔虽白而不厚的情况下,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与附子等量。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大体与干姜相等。
必须指出,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温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候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浮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并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生,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佳兆。服药后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暖和,舌质和面色均现红润。此时即可用少量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阴阳互根相济,邪去正安。
范老论“四逆汤”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句句真言,字字珠玑:
1,“四逆汤”之用,必有四逆证。其证,一为“典型”,一为“广泛”。“典型”证如“阳虚欲脱,脉微欲绝”,“广泛”证则“三阳病中某些变证、坏病,三阴病中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用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虚疾病的基本要点。”有人用典型否定广泛,认为仲景未说就不能用是不符合临床实践的。
2,“附子的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与附子等量。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提示临床不能重附轻姜。
3,明确“药误”与“佳兆”的区别,方有胜算的信心。
4.周身暖和,舌质和面色均现红润。此时即可用少量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
范中林医案:少阴证淋病 张,男,57岁
初诊:77年8月30日,恶寒倦卧,肢体痿软,神靡、头晕、失眠,食欲大减。睾丸坠胀及腹,常感凉麻疼痛,小便浑浊频数,阳痿,面色崣黄暗黑。舌质淡白,全舌白苔密布,根部苔淡黄厚腻,脉象沉微细。此为少阴阳衰,阴寒內盛,法宜补阳温肾,散寒止疼。四逆汤加肉桂主之:
处方:制附片120 干姜120 炙甘草60 上肉桂15(冲服)
连服3剂,少腹和睾丸坠胀疼痛减轻,小便色转清。阳气渐复,诸证好转。原方附子,干姜减至60,再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除湿。继服三十剂······
处方:川附片60 干姜60 炙甘草60 党参30 上肉桂10(研末冲服) 虫草15 枸杞30 兔丝子30 云苓20
服药十余剂,诸证继续好转。其后,根据病情加减,姜附减至30,又服十余剂。
三诊:经检查,前列腺基笨痊愈,多年来之低血压,头昏,失眠等证,亦均消失,饮食骤增,精神大振。后以壮阳益肾,养阴案神之剂,配成丸药,缓缓调养,以巩固疗效。
处方:川附片120 上肉桂30 朱砂15 虫草30 琥珀20 麝香0、3 枸杞30 肉苁容30 柏子仁30 兔丝子30 2次日 1q/次
此案脉证俱全,是范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采集到的病之证据。辨脉证即是运用中医理论辨别脉证的成因,辨出主证来。所谓主证,即各证皆由此而起。此案主证是“少阴寒化,阳衰阴盛”,即病位少阴,病性寒化。其脉证皆由“少阴寒化”引起的“阳衰阴盛”的反映或表现。由此而查到诸病证的病因,即辨证求因。
唐步祺先生说:四逆汤一方,乃回阳救逆之主方。干姜、附子为纯阳大热药,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病见纯阴。仲景用之以补先天欲绝之火种,故用之以为君。干姜辛烈温散,能荡尽阴邪之阻塞,使附子直入根蒂,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复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即伏火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故得重生也。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