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摄影 | 用最真诚态度记录最厦门的市井百态

曾经因为喜欢记录厦门城市发展与变化,我从事了厦门(原版)老照片的收藏工作。经过七年时间,我已经从海内外将大量的厦门老照片收入囊中。由于一直沉醉其中,而几乎把摄影置之脑后。最近忽然觉悟,觉得自己不仅要追寻过往的历史,更应当致力于当下的记录,以及呼吁对保护厦门历史街区及市井文化的重视与活化。于是重新拾起相机,开始了记录厦门老城区“众生相”的征程。

以前的我,偏向于拍摄高楼大厦,因为它象征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自从踏入老照片收藏后,我开始把镜头对准老城区,非常专注地根据老照片去拍摄同一角度的新照片,旨在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厦门的今昔变化。如今,我开始把视线对准老城区的民生百态进行捕捉,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风情正在加速走向消亡,许多昔日很接地气的街道如今已经成为了旅游商业区,那些从事传统行业者们也因为经营成本的加大而被迫改行了。(▲图为夜幕下的镇邦路)

以下是我半个月来在厦门老城区拍摄的所见所闻,这些主题很大原因是缘自我对老厦门的理解,然后通过镜头去表达出来,希望大家对老厦门有个更完整的认识。(▲图为夜幕下的第八市场)

▲开元路吉治百货门口,三位老阿伯,在“物理性视线移位”。

▲福茂宫街,一名小女孩坐在家门口,也许是在等待爸妈的归来。

▲磁安街的一家冰块加工作坊,大叔穿着耐克自信地挥舞着鉄楸。

▲担水巷内,两名小女生在快乐地玩耍。

▲八卦珵三岔路口的石狮公庙,一位老阿嫲在虔诚地拜拜。

▲换一个角度拍石狮公庙,这里有属于厦门人的普世价值。

▲家住兴安路的阿婆在杀鱼,拍照的时候我特地和她打招呼,她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笑了说“别拍了,老了很难看”,国语水平一流。

▲打铁街上的一家肉铺,阿伯正美滋滋地数点钞票,看样子今天应该有个好运气。

▲兴安路上的一家作坊,在闽南地区,不论商铺、工厂和住家,都会摆放神龛。

▲洪本部街,正在买海鲜的阿嫲阿伯,厦门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海鲜。

▲石潯街,一位母亲在对孩子进行能量供应。

▲思明东路上的铁件加工店又接订单了。

▲香火旺盛的养真宫,个人总觉得,厦门老城曾经宫庙密度可能是世界第一。

▲养真宫内虔诚的信徒,她在接收神的回复。

▲紧挨着养真宫的内武庙。

▲内武庙街上的温馨一家,爷爷奶奶欢喜遛少爷。

▲故宫路骑楼上,一对夫妇正在阳台吹晚风,很浪漫的情景。

▲故宫路骑楼上,一位老阿姨在自家阳台若有所思。

▲思北后海乾巷口摆摊的伞匠,在数分钟内成功将雨伞妙手回春。

▲内武庙街上挑担的阿姨,我说“阿姨,我给你拍张照,她一遍腼腆地表示自己不上相,一边很配合地让我拍照”,太可爱了。

▲盐溪街一栋老宅前遗留下来的旗杆石,这里是街坊邻居的喝茶话仙的重要基地。

▲思东横巷的裁缝,她正对一件衣服制定救治方案。

▲清晨的开元路,是大婶大妈借买菜之机进行情报交流的重要场所。

▲开元路上正在烧金纸的阿姨,逢初二、十六,许多人家都有的传统。

▲开元路上的补胎大叔,很幽默也很热心,今天路过,还请我喝丹凤酒。

▲第七市场思明东路口卖鸡蛋的老阿嫲,她们成双成对,每天都会出现在市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第三市场(碧山市场),正在剥葱蒜的大婶,她们笑起来像吃了蜜一样。

▲担水巷里,正在磨刀的大叔,拍摄前必须先经得他同意,原因在地板的篮子上,很锋利。当然,他很随和。

▲开禾路上的杀鱼大叔,厦门人多是老烟枪,都是有故事之人。

▲桥亭街上摆摊的鞋匠,他垄断了仁安片区的修补市场。

▲开元路与土地公祖巷口的补鞋大叔,他说自己已经在这里干了35年了,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人和路鬼市,一对大妈在讨论衣服的各方面参数。所谓鬼市就是经营时间在早晨四五点至八点前,八点后市场监督就要来驱赶了。

▲清晨,横竹路上的赞美,这朵大拇指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开禾路上卖地瓜的大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和城管打游击战,时而在开元路口,时而在洪本部,时而在开禾路。

▲开平路上的带鱼西施,我毫不客气地把镜头对准她,她一边挥着手说不上相,一边又跑过来看我拍的效果如何?

▲棉袜巷上个人独资的鸡蛋商贩,虽地段略偏,仍有稳定的客源。

▲长期混迹鬼市的大叔,听口音是北方人,体质不错。

▲人和路上的茶桌仔,厦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桌仔,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混迹鬼市的水客们,他们的眼神都很犀利。

▲镇邦路优雅地拐弯,是厦门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

▲开平路上经营鸡鸭的神雕侠侣,在热情地推荐他们的营养套餐。

▲大同路关隘内收废品的龙海商帮。

▲老吴同志(好友)在第七市场采购名贵药材,这一带都是他的场子。

▲清晨的大同路,安静而舒适,没有太多汽车的喧嚣,只有泼水声、吆喝声。

▲在自家(大同路)店门口摆上茶桌仔,约上好基友一起谈谈心,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人和路早市,经营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大妈迎来了两位实力客户。

▲这位老爷爷是人和路的压轴性人物,九十多岁了,还起早贪黑来摆摊。

▲这位大叔是人和路常客,看样子眼光很独到。

▲清晨过八点,人和路的贩子在城管的驱赶下载着商品朝大同路疾驰而过。

▲大同路贩圣阿才刚收获一批老家具。

▲大同路骑楼下,有许多擦肩而过的凄美故事。

▲沙坡尾虽然已经游客泛滥,但是仍然是本地人的休闲场所。

▲夕阳西下,望着没有渔船归来的沙坡尾避风坞,阿伯陷入了沉思。

▲思东横巷的三位大婶,老板娘,你的乌糖沙茶面算优惠一点?

▲碧山路的陡坡,一位驾车技术高超的阿伯正在娴熟地冲向菜市场,看来有货运大单。

▲碧山菜市场内,大妈集体出动,针对一名手无寸铁的卖菜大婶进行无跑单扫货。

▲一对金婚夫妇手牵手,行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大同路)

▲行走在思明东路与古城西路的骑楼下,仿佛置身于民国。

▲故宫路上的这档茶桌仔,常常爆满,若不是VIP客户,需提前预定。

▲思明电影院前的匆匆行人。

▲开禾路上的烤鸭西施,笑容比鸭肉还要甜美。

▲华灯初上的镇邦路,四位大叔续摊泡茶,点燃一根烟,胜似活神仙。

▲一对前来厦门旅游的情侣行走在大同路上。

▲厦门最具民国风的第七市场,运营九十年,来从未间断。

▲第七市场的思东里,需要一条20米的竹竿才能晒衣服。

▲思东横巷的夜晚,剪发大师开始了她的才艺表演。

▲蜂巢山路上的无敌雅座,一群街坊邻居在打牌消闲。

▲大学路中埔头的厦门首饰厂旧址,如今已是菜市场。

▲局口横巷内的莲欢海蛎煎,不论游客还是本地人,都爱吃,同样受欢迎的还有旁边的局口拌面。

最近每天五六点起床走街串巷拍摄,披星戴月地回家,有使不完地劲在记录着当下的民生百态,仿佛是一种使命感。由于拍摄了太多作品,为了不造成视觉疲劳,分几期发布,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照片能够唤起大家对厦门老城区的热爱,亦希望未来老城区改造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希望这些照片能够让更多海外同胞能够找回乡愁。(▲图为本人自拍于开元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