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无感”照护掀养老革命,以色列硬核公司Vayyar推出“无接触”技术

养老技术不该是“侵略”,“无感”革命正在发生。

编者按:

老龄化加剧,适老化大趋势之下,如何实现“让人有尊严地、更有安全感地老去”?

在养老照护方面,一家智慧养老“创新革命”正在发生,但智慧养老不应该带有侵略性,最好是隐形的、“无感的”,能融入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对老人而言,不需要他们改变原本的生活方式,又能做到24小时有效监护。若意外真的发生,隐形帮手能立刻发现,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技术手段和产品创新。”

在养老照护方面,如何在成本可控、贴合客观实际的同时,又能有效、高效、不影响老人日常生活,这方面的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热门,相关产品、创业公司也越来越多。有实力的科技型大公司也正在行动。

智慧养老的背后,需要有实力的技术、成本、投入去实现。

致力于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的以色列科技公司Vayyar,正在“智能养老照护”方面不断突破,已累计融资近2亿美元。

01

全球老龄化,“科技养老”趋势催生技术产品创新

Vayyar中国区总经理荣杰告诉AgeClub,全球老龄化的大趋势和现有的技术挑战,是Vayyar投身智慧养老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

一方面,人均寿命变长、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之前的婴儿潮(baby boom),导致现在的老龄化进一步加剧。

以美国为例。

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段时间出生的人逐渐老去,这段期间有非常大的婴儿潮,所以在2020年代,美国迎来第二波老龄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可能。

  • 原来已经历过第一波婴儿潮,其养老服务产业已经相对完善成熟,整体系统、供应商、运营商方面都较为完善,产业发展呈现稳定态势。

  • 但第二波婴儿潮,为美国养老产业带来二次加速发展的机会——同时美国用户的居家养老意愿越来越显著。

美国养老社区运营得比较成熟,平均入住率基本超过90%,但大概五六年前开始,入住率开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有数据报告显示,美国的independent living、assisted living(自理和介助服务)的目标市场的意向老年人绝对数量是在下降的,与此对应的,居家养老意向的老人数量在不断上升。

一方面,他们想更多保持生活的独立性、自主性,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价值感。另一方面,多少取决于现实条件:美国第二波婴儿潮的到来,挤压了现有社会养老资源,现有社会养老体系或机构可能难以支撑;另外,美国老年人的财务状况也在恶化,也不足以支撑足够比例的老人住到养老院。

居家养老,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环境如何适老化、如何匹配专业的照护,还有安全问题,比如老人独自在家,万一发生意外,如何及时发现和提供救助?

这让居家养老场景下,用户对真正高效、能切实解决照护痛点的科技类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

另外,疫情的影响,也带来一系列市场、用户需求变化。

首先,老年人人数因为疫情下降得非常厉害。入住率下降,对美国很多养老社区、机构影响很大,尤其主要依靠自理、协助服务社区,影响其盈利能力。

而长期来看,疫情后续影响将会持续,入住率持续下降、人力成本上涨,还需要为上班的人提供额外的补助、奖励等,养老产业本就并非暴利产业,这样一来,运营、财务成本压力更大了。

所以,很多养老社区、机构也在探索新的、更高效的科技手段,以求降低运营、人力成本,同时减少人员接触,降低风险、保障老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养老产业对科技的寄托、需求持续上升。远程照护的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对养老产业而言,大家都在寻求,用最少的人力成本,最高效地去做一些创新改变。也有做养老产业方面的专业人士笃定断言,“以后一定是科技来养老的,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力来给我们提供养老服务”。

事实上,亚马逊、谷歌等大公司正在加速这方面的布局。陆续有相关产品推出,探索未来居家养老模式和解决方案,包括一些物联网技术,新的传感技术,比如雷达、摄像头、语音等。

比如,几个月前,亚马逊在Alexa设备上发布了一个专门针对居家老人的新功能,叫Care Hub。

通过这个功能,家庭成员可以留意家里长辈的情况,并在获得当事人许可之下,获取他们的居家活动信息,产生交互信息。但这些信息的产生会做“脱敏”处理,不会泄露隐私,同时又能让子女了解家里长辈的日常活动信息,一旦老人出现意外、危险,他们也能立刻通过Alexa寻求帮助。

02

中国老龄化加速,催生更多需求和市场机会

中国老龄化也在加速。国内的科技公司也在关注老龄化,切入养老领域。

不仅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在加速增长,中国老人空巢独居现象现在也比较普遍,老年照护方面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在中国市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相关养老问题更为迫切、亟待解决。

但客观而言,中国的养老产业,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比如,金融保险方面的完善程度、以及服务的专业程度。

拿长护险举例,美国在这方面已相对成熟,保障程度比较完善,但目前在中国,长护险才刚开始探索、做一些试点。

但另一层面,中国养老产业虽起步晚,但发展快。“美国需要三、四十年发展起来的程度,以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可能十年、二十年就能达到”。

中国养老行业正在快速改变,新的趋势正加速显现:

第一,高端市场“加速”。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一线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开始有养老需求,他们的经济条件变好,养老诉求更高。

基于需求,中国高端的养老机构,比如CCRC这样的新型养老社区也不断出现。另外,国内大的保险公司、地产公司也在做养老相关布局,市场正在与需求进行良好匹配的过程中。

但整体而言,高端市场的比例相对不高,在中国,依然并非所有老人能负担得起。

第二,嵌入式养老社区不断探索。

这种模式在上海等城市开展得还不错。有点社区居家养老的氛围,也不用完全脱离自己原本的生活环境老人与子女距离也较近。

对养老机构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怎么实现一个比较好的匹配,最终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论公立私立,最终需要的是良性循环,依靠政府补贴不是长期之道。

用良好模式做到一定规模效应,最终把成本、运营控制在比较好的层次,再用科技手段提高运营效率,把服务做好,就会有发展前景。目前,中国养老机构还在前期探索、摸索阶段。

第三,居家养老“改造”。

目前中国养老压力最大的,还是在一些相对低收入家庭的老人照护,尤其农村老人。

政府方面越来越重视强调“适老化改造”,一些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创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救援服务等。

这需要时间去摸索、测试,好的模式出来才能规模化,本身这部分群体数量大。

实际上,中国已有越来越多企业,包括保险公司、地产公司、科技公司在不断探索研究,在养老方面做进一步的差异化服务,逐渐积累经验、更加专业、更人性化。

中国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养老是个大问题”,对养老越来越重视。这个“大社区系统行业”,设计了包括科技、地产、保险等,也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荣杰告诉AgeClub,他的感受是,目前中国创业环境好,对于科技产品的应用落地速度非常快。“十年前,中国可能是复制美国硅谷的一些创新,但时移世易,目前来看,中国在很多领域正在引领应用创新,这也将成为中国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在国内看到很多企业已经在推广创新的养老技术,很多老人、养老机构已经在部分采用、试用的新技术,中国在很多方面的落地远远领先国外。”

“未来五年,中国的养老产业肯定会快速发展。”

能提升效率的养老相关技术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现在国家的各种养老相关会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就是智慧养老,不光是民政局,包括科技部、工信部,大家都在合作往这个方向引领。”

03

养老照护的市场痛点

远程照护、无接触照护这类技术,未来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会越来越普及。

荣杰告诉AgeClub,国内、技术创新氛围很好,但产品和技术是否与需求精确匹配,性能能否满足量产要求,是否有效解决用户需求痛点,这些是从业者们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在养老照护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还未获得很好解决方案的痛点。

目前,有关养老照护的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 “一键通”类应急呼叫报警的产品,包括拉绳报警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蓝牙终端等,属于被动式求教,需要老年人主动发出报警信息,对于由于意外失去知觉或者无法行动的老人无法满足需求;一类是主动式监测报警设备,当老人发生中风、跌倒、心梗等意外情况时,能及时监测、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到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救助。

被动式应急呼叫报警会存在一些问题。

不够智能。比如,万一老人跌倒失去了意识,没办法执行或触发相关求救操作,就不能保证得到及时救护。

心理问题。比如一些老人心理层面的抗拒,不愿求救,也许是不愿花钱,也许是不愿服老、承认自己有问题,也许是不愿给子女增添麻烦,这种情况在国内尤其明显,老父母习惯了为子女“牺牲”,一辈子都抱持这种心态。

但其实,如果老人隐瞒跌倒,危害是很大的。

跌倒对老年人而言,是一种“身体机能下行”的预警,如果不提供及时护理或者诊断救治,可能会恶化得很厉害,产生极大健康隐患,同时错过急救介入的最佳时机。

“老人真的摔不得”。这句话是有依据的。摔了以后,可能要卧床几个月或大半年,活动少了身体机能会进一步下降,还会产生其他并发性的疾病。

而主动式监测报警设备,就能很好地预防这些问题。

国内市场上也有公司推出了基于摄像头的跌倒主动监测报警产品,但摄像头侵犯个人隐私,很难在老人卧室、卫生间等私密场所推广。

“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老人,站在他们的立场创新,才是破除痛点的关键。”

另外,在中国市场上,一些产品的由于推出市场过“快”,导致打磨的不够。或者有时候即便发现了需求,但这个产品其实并未真正满足需求,比如在性能上、在使用场景上、在对用户心理把握上。在具体场景、产品的测试等方面,也做得不够。

当然,没有一种技术绝对优于另外一种。

每一种技术,都是针对不同需求点、场景、用户的相互补充。最终,最优的技术组合,才能最高效、全面解决老年人的问题。

“但我认为,对老人而言,最好的技术一定是让他们'无感’的。不需要被他们感觉到,不需要他们做任何调整,不需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但是又能24小时实时监测和照护,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起效。”

04

雷达成像公司推出无接触式跌倒报警

和健康监测系统:

切入中国养老“痛点”,延伸养老照护场景

荣杰介绍,Vayyar最早在养老领域开拓的是美国市场。

在几年之前,面对C端用户,推出Walabot Home——基于雷达技术做的跌倒监测产品。

当时市场上的产品基本都是基于传统技术,比如拉伸报警系统,而这款产品是无接触式的,非常方便,也不会像摄像头侵犯用户隐私,吸引了非常多的媒体关注,也有很多C端用户青睐。

这个产品让Vayyar看到了其独特的成像雷达技术和养老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针对“老人跌倒”这个主要痛点,Vayyar又新推出了第二代无接触式的主动跌倒报警和人体行为监测产品——Vayyar Home。

基于Vayyar最大可支持72组收发天线阵列的成像雷达芯片技术,Vayyar Home不仅可以实现无接触式的跌倒监测报警,并且可以帮助养老社区在不侵犯个人隐私前提下,获取丰富的长者日常活动和行为数据,例如:

► 历史跌倒事件的时间和次数,包括未上报的跌停事件

► 卫生间使用时间和次数

► 在房/离房时间

► 夜间梦游

► 离床/在床时间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处理,养老社区可以更好的洞悉每位居民的日常活动和健康状况,从而帮助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Vayyar Home的突破在于:

  • 无接触式实时监测、自动报警。仅需方便的将Vayyar Home安装于房间内,当老人发生跌倒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它便能监测并主动发起报警,整个过程从跌倒发生到主动发起报警不超过90秒钟,帮助把握黄金救援时间。

  • 始终保护用户隐私。与摄像头不同,Vayyar Home使用微弱的无线电波对环境进行扫描,进行实时4D点云成像的方式工作,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因此适用于卧室、卫生间等私密场所。

  • 跌倒准确率高、误报率低。采用Vayyar自研的片上雷达系统芯片和46根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基于实时、高分辨率4D点云成像技术,可以显示人体的大小、位置和姿态等信息,不同于传统基于距离或速度的跌倒检测。并且该产品通过了17个不同的跌倒场景中的1200次测试。

  • 丰富的居民活动和行为数据:除了跌倒监测报警,Vayyar Home可以在不侵犯个人隐私前提下,获取丰富的长者日常活动和行为数据,帮助养老运营方洞悉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

“本质上来讲,我们更多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的核心,是我们独特的成像雷达芯片和算法,而成像雷达的技术优点和养老照护的场景需求刚好非常贴合。”

因此,在切入中国市场过程中,Vayyar更多从自身核心、竞争优势考虑,与国内智慧养老的方案提供商合作。

Vayyar提供基于其成像雷达芯片的跌倒监测报警传感器,帮助合作伙伴构建产品、解决方案上的“差异化”,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场景,共同打造最合适的针对不同养老场景的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居家环境的场景,除了标准化的Vayyar Home产品,Vayyar可以提供高度集成化的、可量产的成像雷达模组,能够被快速的集成到现有设备当中,比如热水器、空调等家电内,或者与视频通话设备结合,老人日常可以与家人子女沟通,万一跌倒,系统能自动呼出视频求救电话,寻求帮助等。

Vayyar的CEO Raviv Melamed,曾任英特尔全球移动无线部门总经理。CTO Naftali Chayat 在通信、无线电系统和天线技术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曾担任奥维通Alvarion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首席科学家和首席技术官。

其创始团队拥有在专业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也正因此,他们持续获得资本青睐,目前已累计融资近2亿美金。

未来,Vayyar希望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痛点,寻求和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拓展更多养老应用和智慧家居的场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