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人设的力量(1)
我必须实话实说: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恭喜你,说明你的感知系统没出问题。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在公众号上日更文章是一件很消耗精力的事情。
尤其是在我兼职的前提下。
对于这个公众号,我给自己定了两个规矩:
第一是除非当天有想自杀的念头,就必须坚持写一篇文章。
第二是每天在免费文章上花的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
(付费文章不用遵守这个规矩)
为什么我要给自己定这两个规矩呢?
因为我已经人到中年。
直白点说,我的人生已经过半。
在我的前半生,除了偶尔的低谷期,我的人生一直走的很顺。
所谓的顺,就是冥冥之中好像我是游戏的主角。
在我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运气都站在我这一边。
我不一定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但是截止目前,我经历的无疑是人生游戏的简单模式。
这让我的前半生有一种缺憾。
我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什么是极限?
评估这个词可以有很多可以量化的标准,比如赚的最大一笔钱、比如做的最大一个项目、比如爬上的最高的一个位置,等等。
对我来说,极限的标准只有一个:
思考的极限频次。
我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
但是我从来没有尝试把这种天赋发挥到极致。
在人生的下半场,我准备试试看:
努力与天赋的化合反应能有多强?
这是我给自己定第一个规矩的核心原因。
但是为什么又给自己规定每篇免费文章花费的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呢?
因此性价比。
我的文章几乎不追热点,也不贩卖焦虑。
我的文章太理性、太冷酷,没办法做大流量的模式。
这注定我的粉丝偏小众。
一篇免费文章每天正常的流量收入在30元左右,平均每天打赏的收入在32元左右。
(开通知识星球之后,打赏金额暴跌90%以上)
也就是说,我写一篇免费文章的平均收入在62元左右。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价格的。
这个价格远远低于我其他方面的收入。
所以一篇免费文章投入90分钟的时间是极限。
这是我给自己定第二个规矩的核心原因。
对于习惯看免费文章的读者来说,这种规矩的设定无疑是不合适的。
因为质量不稳定,而且不成体系。
但是对于要求等价回报的我来说,这种规矩的设定却符合我的需求。
我的第一需求是逼自己极限思考,而不是赚钱。
上面这些话我花了900多字,都是真话。
但是相信你们看完这些真话之后,会进一步强化我在这个公众号上立的人设:
一个聪明的,且信奉定价交换的人设。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讲人设。
很多人觉得人生过的特别艰难。
这种感觉是对的。
如果你觉得人生不艰难,鸡汤文哪里还有市场?
鸡汤文的价值在哪里?
在于提供了一种命运的确定性。
即使这种确定性是虚假的。
比如全球流行的那些童话故事:
灰姑娘、长发公主、美女与野兽等等等等。
童话的内核就是鸡汤的内核。
只要你善良、只要你正义、只要你天真,只要你如何如何,你的命运就会如何如何。
就像一个命运公式:
你达到了该公式的成立条件,命运的齿轮就会咔咔运转,并向着你预期的方向前进。
很多人,包括我年轻的时候都很迷这个。
因此这玩意的诱惑力太大了。
谁不想有一个确定的美好的命运,谁不想知道如何获得这种确定的美好的命运?
鸡汤文的套路是,你只要达到某个条件就可以拥有一个确定的未来;
宗教的套路是,你只要信我就可以拥有确定的未来(死后)。
但是这些都是错的。
命运的真相只有一个:
命运唯一能确定的地方就是他不具备确定性。
命运虽然无情,但是我不会通过这个向你们贩卖焦虑。
因为那样太low了。
今天来点干货,讲讲人生的扮演法:
通过打造人设来修正个体命运的走向。
扮演法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打造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今天我仅仅阐述打造人设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人设?
就是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来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
并通过这个特定的角色来帮助你的命运之路走的更顺一点。
我先用一个职场案例来给你们开开胃。
比如有一个知识星球的会员问过我一个问题:
自从来了单位喜欢自己行动,除了业务基本不跟别人交流。有时候感觉会孤单,有时候感觉自己病态,但也有时候感觉很爽。
感觉自己不太正常,希望我能给个解答。
说实话,看到这个提问,我当时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说的哪是自己?分明说的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在职场初期的感受。
对于这个让我感同身受的问题,需要给一个非常严肃的回答。
首先,来单位以后喜欢自己单独行动,大概率是在单位找不到年龄层接近的群体。
也就是说,整个单位的年龄层可能与你有“代沟”的。
90后的年轻人在家里的时候不爱和80后的亲戚一起玩,在单位也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这不是你的错。
但是,单位毕竟不是家里。
家里你可以任性一点,但是在单位很多时候任性的后果很严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接下来我会劝你放飞自我,与单位的前辈们打成一片?
NONONO!
每个人在特定的人生阶段都有自己的心理底线。
你长期逼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即使你最终获得了一些物质奖励,也是以失去心理健康为代价的。
在这里,我教你一个方法:
一个可以最大程度保持本性又能最大程度适应环境的办法!
下面开始说细节:
第一步,明确近期的人生目标(这里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比如,你在这个单位里三年内最大的目标就是好好混下去,不会被同事排挤、不会被经理干掉,升职不奢望,但是加薪有你的一份。
绝大多数普通人在职场初期的目标其实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第二步,谁有权力帮你达成这个目标?
比如,你们部门经理的权力特别大,部门员工升职加薪以及工作安排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那么,你就必须在部门经理面前打造人设。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设计你的人设。
在设计人设之前,你需要先确定三个细节:
(1)正常情况下,你多久能够与部门经理有沟通的机会?
一个月一次?
还是一周一次?
(2)正常情况下,你与部门经理沟通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是周报、月报还是其他书面报告?
是定期的会议汇报?
还是经理很随和,你随时可以进他的办公室?
(3)你能够对部门经理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你个人的兴趣爱好与部门经理接近吗?
如果你个人的兴趣爱好与部门经理毫无相同之处,你也不想过多与这人接触,怎么办?
在这里,我给出我的人设打造方法。
这是一个基本款。
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基本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进入职场的第二年,进入了一家企业的营销部门。
这家企业管理什么的都很规范,就是一点不好。
我是部门里面年龄倒数第二小的,其他员工基本是75后为主。
是实话,我和这些老员工的生活圈子格格不入。
他们基本都是有家有口有产有业的,生活圈子的内容也很同质化:
无非老婆孩子喝酒打牌大保健那一套。
而我当时是什么状态呢?
24K纯金的小屌丝一枚。
过着租房、单身、打游戏,洗脸都只用一杯水的那种生活。
我这种人、这种状态和部门现在的这个群体能有共同语言吗?
所以我最开始过的很痛苦。
聊老婆,抱歉,我的老婆暂时是我温暖的双手;
聊孩子,抱歉,他们很多都在墙上;
聊喝酒,抱歉,我闻到酒味就想吐;
聊打牌和大保健,更加抱歉,我没钱体验,要不你借我几个?
。。。。。。
所以还在试用期的时候,我在部门内部的风评很不好。
不合群、孤僻、独来独往等等。
我当时的目标很简单:
就是熬过试用期(因为待遇很不错),别让我在部门打杂,给机会让我学点东西,奖金福利什么的多少分点给我。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开始了深入的思考:
部门里面谁能决定我的这个目标能否达成?
只有部门经理才可以。
那么,如何让部门经理能相对认可我这个人,并给我在部门里面相对不错的待遇呢?
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1.我每周周会的时候会有一次向部门经理汇报工作的机会;
2.部门每月有一次部门经理组织的聚餐活动;
也就是说,我每个月真正直面部门经理的次数其实只有两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
(喝酒之后的活动他们从不带我)
这意味着,我其实每个月只需要在部门经理面前呈现4个小时左右的人设,就可能让他认可我这个人,并进而主动给我需要的待遇。
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在他面前扮演人设比讨好部门老员工的回报率大多了。
那么,部门经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空降过来(意味着需要树立权威)、做事细致(意味着做事爱较真)、长袖善舞(爱好广泛,中年男人喜欢的他都喜欢)。
因此,我给自己设计了这样一个人设:
首先,长袖善舞、爱好广泛这个人设不适合我,部门内部愿意陪他的玩的人多的是,根本轮不到我;
其次,部门老员工多,对空降过来他有点倚老卖老,敬畏感不足。
因此,我给自己打造的人设有两个突出特点:
1.有尊卑。
表现的特别敬畏部门经理;每次汇报工作或者聚餐的时候,我都特别规矩,和其他老员工随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老员工在背后对我的评价又多了一个怂字)
2.特细致。
每次汇报工作的周报我做的是最仔细的,事无巨细写的清清楚楚,并且汇报工作的时候耗时最长。
(这一点让部门部分老员工很不爽,因为显得他们很不职业)
当然,这一部分特质不是扮演,而是我做事就很细致。
只不过在他面前,我将这种特质呈现的有点夸张。
坚持扮演这个人设之后,我的目标达到了:
部门经理让我顺利转正了,并且后面给我的机会和待遇还不错。
我一直到离职都从未成为他的核心员工,但是他确实还算喜欢我。
或者说,他特别喜欢拿我来敲打他不满意的一些老员工:
那个谁谁谁,你写的什么垃圾周报,你看看某某写的周末,有1000多字呢?
你看看你写了有没有100字?
那个谁谁谁,部门要讲规矩,你看看每次团聚某某表现多好?
。。。。。。
我实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不清楚。
但是我在他面前呈现的人设是他所需要的。
而每月我扮演这个人设其实只需要四个小时左右。
从投机的角度来说,低投入高回报。
所以,这是《人设的力量》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
它不复杂,也很实用。
但是要合理的使用它的力量,需要深刻的洞察人性。
后面的部分会本周发布,不免费,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