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 | 漫谈蹲猴桩三要
漫谈就是胡扯
在我练过的桩里,最喜爱蹲猴桩,练起来不至于枯燥,而且有三要六艺作导向,慢慢练慢慢悟,就像青梅煮酒,小火慢烹,有滋有味。
蹲猴桩是戴氏心意六合拳独有的内功修炼桩法,全名叫“先天一气乾坤六合桩”,又因其练习时的形像类似猴子束蹲,故俗称“蹲猴猴”。
名称上已经表示了,这个桩练是先天气,不是后天气。
笔者认为,事实上,所有的桩,练的都是先天气,关键是看练习者自身对桩的理解。就如六祖开示法达时所讲:“法即甚达,汝自不达”,哪种桩都没问题,哪种桩都挺好,如果觉得不好,是练习者自己的问题。
蹲猴桩三要:
包肩、裹胯、束尾。
蹲猴桩六艺:
鸡腿、龙身、熊腰、猴背、鹰膀、虎豹头。
初学时先从三要入手开始练的,当然,师父说了,这三要从始至终一直是三要,练到老都不离三要。
青铜级的练习者是这样式的:
双脚并拢站立,两股(大腿)夹紧,尾骨稍向前送,肩下沉,掌心向前,两肘尽量靠拢。吸气时慢慢下蹲,呼气时缓缓站立,常常憋的上气不接下气。
白银级的练习者则是如此:
三要领很随意就能做到,吸气呼气也很顺畅,时不时还猛的快速起身,发出“嘿”的一声。
熟练都还能连续发力“嘿嘿嘿”,好生洒脱。
那王者级呢:
又开始按照三要领,但不是极力去做,顺着自然的感觉,肩自然包、胯自然裹、尾自然束。
往那儿一蹲,自然就是肩包、胯裹、尾束,浑然天成。
蹲起不按照一定的节奏,体验先天之气发动打开关窍,催动肢体进行运动。
关于蹲猴桩的起源,所有的老师傅们都只说是戴家祖上传下来的,但是祖上又是从哪儿传来,无从考证。
今天看一则考古文章,又看到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玉人像,记得几年前把凌家滩玉人像的图片拿给师父看,老人家一看说,这不就是蹲猴猴吗!
当时我认为是个巧合,玉人像这个姿势也许不代表什么,今天看这则文章才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文物中,同样有这样的玉人像,还台湾土著的四面木雕神像。
上图:红山文化玉人
上图:凌家滩文化玉人
上图:台湾土著四面木雕神像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与凌家滩之间相隔1454公里,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相似的雕像,在那个信仰神与图腾的时代,两个雕像如此的契合,这个姿势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像征意义,我们不得而知。
虽然已练习此桩近十年,但是蹲猴桩,对我来讲,仍然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口诀云:
精养灵根气养神,
元阳不走得其真;
丹田养就千金宝,
万两黄金不与人。
又云:
眼对鼻,鼻对脐,
处处行迟不可移;
撒开二六连环锁,
一点灵光吊在眉。
其中只字未提养生与技击,言之所及,无不是修道之事。
以武入道,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