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暖人情浓

去临涣泡老茶馆,沈家大院未开之前,进的全都是怡心茶楼,开始是误打误撞,后来朋友带、带朋友,熟路熟地,就有些不由自主。

茶馆的郑老板待人热乎。

虽不是《沙家浜》里春来茶馆招呼人满面春风,或是老北京茶馆里的油腔滑调,他人内向而话不多,但表现出的热情却是极为诚恳的,亲自给你端瓜子、炒花生小盘,一会就过来给你添回水。

有时进老茶馆喝口茶,镇上的朋友谁都没招惹,就想安安静静的聊会天。

没想到郑老板还是认出了我们,刚进店就过来招呼,忙让进去。

他生意好,包房人满了,带我们找个僻静处,端个小火炉,扯张小桌子坐下。

他记性真好。

上次我们在这里开过民俗研讨会,就握手见过一面;后来在一桌吃过一次吃饭。你是谁,你说过什么话,他心里都清清白白一本账。

熟了我喊他“小郑”。看上去也就三十多、四十左右。

当地的朋友说,他可是老郑的年龄了,小不了你几岁。

我就跟郑老板开玩笑,就你这年龄和长相的反差,完全可以现身说法,把喝棒棒茶永葆青春这一句弄成广告词。

他笑得竟有些尴尬。

“喝棒棒茶永葆青春”这话是我随口说的,看看想想也确乎有道理。

一转脸见着了李宝聚老哥哥,又是个验证。

从我第一次听李宝聚老师唱大鼓,到这次再见,总有好些年头了。

没想到我镜头扫向他,竟没认出人。

回来选片才发现他也在那里,和一个老姐姐在叨叨事情。

戴个皮质的鸭舌帽,簇新的唐装穿上身,人反而显更年轻了。

时间,在老茶楼的那碗茶里,似乎凝滞住了。

暖暖的棒棒茶,有种将日子融化了的温情。

啥都是不知不觉,待到知觉了,也就是相视一笑。

和堂主老沈去得最多,其次是老余。

老余不知茶,听得乡下的弦音歌吟也并无深切触动;可只要往老茶馆里一坐,余教授顿时变成余乡绅,炒花生、炒瓜子嗑起来喋喋不休。

按他的说法,不似掼蛋,胜似掼蛋。

每回去临涣,总要见见码字后起之秀王利雪。有一段她写得勤,常常出去参加笔会,怕她眼花缭乱,就不断叮嘱她眼光要盯住临涣,这是个聚宝盆。

她在文字上有些进步,都为她高兴。

说是忘年的朋友,好像又不对号。

在我们这帮朋友心里,她更像个小妹妹,孤悬于距城四十公里的乡镇。

总会看看她近来好不好,说一会话。

前些年在东篱与小城文坛“七仙女”结缘,品茶论道,唱和、臭美,发起了东篱汉服社,热热闹闹了一阵子。

利雪是她们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文学上最认真、最努力的一个。

孩子小,上了小学上初中,她得看,小娃遇到学习难度,她就一起跟着学;她又是临涣中学的语文老师,课排得满满的。

但她不停笔的在写;报纸、杂志、网络,不时看见她的散文,一篇比一篇厚实。

我都不知她的时间是如何挤出来的。

很多人写作,都会说自己热爱,其实充其量只是个爱好。

文字是最有意思的生命。你拿它当啥,它就给你摆个啥样。

你想让自己有光亮、有温度,用它照亮别人,温暖众多的孤寂,它就能跟穿着令人炫目的旗袍或汉服走上T台。

你要是假模假样,它才不会替你掩饰,也混成了假模假样。

王利雪不同。

她还需经历我们都走过的要更多人认可的阶段,文章出来,会在群里求教老师。那种对自己的苛刻,几乎是一种急切。

写着写着,她就明白了,文字的好坏,更容易是皮相的诱惑。

如果你热爱,总会有一天形成一种亲密关系,直到相互依存的状态。

恍然大悟为什么写,如何写。

利雪的文字从稍硬、表象,到沉浸、沉静,从呼喊着写,倾述着写,到凝视,向内思考。

由感觉上的小器小心思的羁绊走出来,更自如的书写大大小小、形形色色。

她在更宽广的路上稳稳的走去。

快到中午了,王利雪到街面上买来几个烧饼,我们就着火炉撕开烤着吃。

闲扯些眼前身后的琐屑事。

有次我到阜阳出差,她在群里说你到我老家了,我得请你吃碗格拉条,然后用微信发了个十块钱红包,说到哪里哪里买,一定得尝尝,味厚劲拽。

我叫阜阳的朋友帮我买,十块钱端回来竟一盆,在酒宴上别开生面,吃着都说好。

上午十点多以后是茶楼人最多的时候。

敞着门,屋内也是热气腾腾。

在这里喝过那么多次茶,从没有如此心静过。

这是富有临涣特色的“佛系”,看起来有些“颓”,喝口茶,抹个纸牌,说些宽心不着天地的话,把一辈子活成当下的一天。

想起国外的一位作家借着人物说出的一句话:此刻,这里,就是你的天堂;或是你也能把它活成地狱。

怡心茶楼一楼大包间贴了副门对子,字是乡间的文化人那种娟秀,写出了“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那样的话。

这两句是今人的明白话,诗本意是指万丈红尘,喝几杯酒扯扯淡也就一笑了之了;古今的千秋大业,喝壶茶的品评一番。不过尔尔。

便觉乡间也有活明白了的人,把心思描画到几杯酒、一壶茶里,滚滚红尘一缕青烟。

作者相关文章

古镇文昌宫

老余和他的掼蛋俗人之乐

临涣文化人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若兰 I 无由持一碗,临涣棒棒茶

    关注我的人听说都很漂亮 我爱的不是茶,而是喝茶时的自己 无由持一碗,临涣棒棒茶 (一)金笼鹦鹉唤茶汤 午后,阳光热烈.茶馆前的绿衣鹦鹉,被缚了一条腿,很习惯成自然地立在铁架上.一群小孩儿围着它,巴巴地 ...

  • 老成都“茶铺”排行榜

    春江花月夜 纯音乐 - 传统古曲珍藏版 纯乐古筝 茶馆起源于四川,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 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 ...

  • 《茶馆》 第1集

    视频简介:清朝戊戌年,晚清最黑暗的一年.九城闻名的裕泰大茶馆里坐满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刘麻子(崔杰饰)把一枚来路不明的搬指递到唐铁嘴(钱波饰)面前,让他帮着卖掉,为如何分成,二人在讨价还价 ...

  • 鱼龙跌宕叹世事,客家擂茶暖人情

    第二天下午,小珠要赶回南城参加悦悦的家长会,圆通.师母.蒲谷子也来南城走一走. 客车上,小珠与蒲谷子坐一起.车启不久,小珠就与蒲谷子说:"师叔,昨天您说的话,不知为什么,一静下来我心里就难受 ...

  • 暖莘茶的梦,一叶好茶暖尽人间

    我们有一个初心,我们希望能做一个世界级的茶品牌,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合理的提升茶叶的价格,我们希望能让种茶的人能有更多收获,利润,我们希望厂家能有更多的钱投入研发,提升标准化,规模化,我们希望能让消费者随 ...

  • 茶暖,人静,现世安稳

    月色如约而至,很柔很暖.春月很圆.窗外,吊兰薄瘦,不争不扰,是旧的,也是新的:风过处,在月色里摇摇,美到无言.安然静坐.一杯淡茶置于书桌上,茶泡是从姐姐家带回来一块废木板做的,边缘参差不齐,有种古朴韵 ...

  • 月是故乡明 茶是故乡浓

    第424期 编者按:"一壶好茶一壶月,满天乡愁相思夜."对于故乡的多少言语,尽在一杯清茶中.请欣赏汕头朗读者成员张玉國诵读碧溪的作品<月是故乡明 茶是故乡浓>,一起品尝 ...

  • 一壶粗茶暖寒冬,一碗泡面撑破肚:圈厨养生壶使用分享

    相信不少朋友都爱喝茶,而我不少爱喝茶的朋友,也都是上了年纪.但不幸的是,貌似我也越来越喝茶了哈哈,这和中年男子最爱保温杯的故事一样一样的.虽然喜欢喝茶吧,但是对茶其实一窍不通,就想着在渐渐变冷的冬天里 ...

  • 茶是故乡浓•罗坑猴采红:品茶、采茶、尝茶宴、观鳄蜥一日游精彩花絮~

    精彩出游 天,蓝蓝的,好高,好深远,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荡,显得那样的漫不经心.与世无争.清凉的.夹带着泥土草木气息的风不断扑进车内,吹拂着我们的面颊和头发,一棵棵高大葱茏的树木不断快速地倒向车后.车道 ...

  • 寒夜冬雨,杯茶暖心

    时光深处喝茶读书 红尘陌上行走拍摄 听雨 烟儿第323篇原创文章 图文 似水若烟 雨持续地下,跋山涉水,从夏走到秋,又在秋待到如今. 时大,时小,不急,不躁:时快,时慢,无规,无律. 适宜的温度,因为 ...

  • 情似流水:人生如花,有败有盛; 情感如茶,有浓有淡。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永春佛手一口入喉,茶是故乡浓

    永春,是一座再日常不过的烟火小城,它远离闽南海岸线,虽没有占据有利的港口位置,却能在层峦叠翠的群山中享受起一日千年的慢时光,恰如它的别称,的确是一处理想的"桃源". 这里是闽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