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哲学的有效途径——知行合一
导读:当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历史、认知哲学的时候,其实答案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将自己放入历史的场景中,将历史放进现实环境与时代中。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人移居于此,随后成为爱奥尼亚十二城邦之一米利都拥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被称为米利都学派,这个学派在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建立,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学派创始人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前547年)是公认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是古希 腊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人,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水是万物的本原。听到于老师这样介绍,我对米利都肃然起敬。
我一直特别佩服那些凭借逻辑就能寻求到事物本原的智者,泰勒斯无疑是其中最牛的。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评价的那样,“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泰勒斯就是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泰勒斯能够提出“水是本原”,是因为他从观察现实中得到这个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泰勒斯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热本身也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从而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万物之原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米利都学派的哲人们,在纷繁的现象中找到“1”,是因为他们对日常生活现象有着丰富细致的观察。他们都是从可感的物质性元素中去寻求万物的本原。正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那样,作为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是“无定”产生的,万物消灭后又要回到“无定”中去。而阿那克西美尼作为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则认为“气”为万物的本原。
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水”“无定”或者“气”,是那样普通和自然,但正是因为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实现了从神话向哲学的转变,开始用抽象的理性思维方式取代神话形象思维方式的幻想,这样,才产生了哲学。
念及此,我觉得很惭愧。今天,很多研究学者,习惯于在文献堆里找话题,在文献中找研究的依据,不再对真实生活和现象敏感,甚至已经生疏、木讷,不去关注真实实生活的依据。今天,很多研究学者,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已经没有对外物、外界的感知度,也没有一定要诠释真实世界的想法,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完成所谓的考核。
早在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研究学者们带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他们苦苦探寻“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通过观察,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动态性以及对立性,这些话题因其所具有的“普遍性”而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即使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技术驱动的社会,这些话题也依然是核心命题。
可悲的是,我们却还在自己的“研究围城”中,苦苦问询“理论研究的价值在哪里”之类的与世隔绝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也的的确是不会有价值,米利都学派已经早早就给出了答案。
思绪回到车上,于书老师讲泰勒斯的趣事,最让我感慨,某天晚上,泰勒斯仰面朝天向一个广场走去,他只顾着看天上,没注意到到前面有个坑,一失足掉进坑里了,刚好有个商人路过看到,就嘲笑他说:“你自称能够认识天生的东西,却不知道脚下的是什么,跌进坑里就是你的学问给你带来的好处吧!”泰勒斯爬出坑,机智的回答说:“没有知识的人,本来就躺在坑里,当然不会从上面掉下去啊!”
商人自讨了个没趣,但不想认输,他挖苦泰勒斯说:“你渊博的知识能给带来什么呢?是金子还是面包?”泰勒斯回答说:“咱们走着瞧吧!”
泰勒斯运用自己拥有的天文、数学以及其他知识,展开周密的预测和计算,断定第二年将是橄榄的丰收年。他变卖家产,用相当廉价的租金租了附近所有的橄榄榨油器。第二年,橄榄果真获得大丰收,人们争相租用榨油器。这时,他就用很高的价钱出租榨油器。那个嘲笑他的商人也要向他求租了,他就对商人说:“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知识搞到手的,像你这样的富翁也只好求助于我。”想象着当时的情景,泰勒斯应该是相当骄傲的。
于老师讲完泰勒斯的趣事,我们都笑了,他真是厉害啊!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知行合一”! 在管理学界,今天还在争论这个话题,即知行是否合一,能否合一,甚至还有研究学者认为,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也许大家应该了解一下米利都学派,了解一下泰勒斯如何成为拉开西方哲学序幕的那个人。
傅佩荣曾说,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第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第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第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智慧”“真理”“价值”这三个关键词也是哲学本身的内涵,而力求知行合一,或许是理解哲学的有效途径。我深受怀特海的影响,他主张历程(过程)即是真实,一切皆相涵互摄为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不能如米利都学派那样去研究学问,从溯源而言,可能已经偏离了正轨。(本文完)【整理摘编:时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