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春拍:一波瓷器重点拍品欣赏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将在夜场呈现衡斋与墨香居两个私人收藏专题。衡斋主人与墨香居主人均为国内顶级收藏家,与嘉德相交多年,渊源笃深。本季我行有幸代为释出的珍品,皆系藏家经年所藏,来源清晰,传承有序,从珍罕至极的元青花到声势煊赫的明清御窑名品,勾勒出数百年瓷史传奇。
明早期 钧窑内天青釉外玫瑰紫釉水仙盆
来源:
香港拍卖会,1992年9月29日,Lot 454;
香港拍卖会,2015年6月3日,lot3121
本品外壁所施玫瑰紫釉,色泽妍丽,耀眼夺目,相互浸晕,浑然天成。洗内釉色天青,蚯蚓走泥纹毕现,时代特征明显。底部刻楷书“六”字款,并刷褐色护胎釉,周缘见支钉十七枚。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灰白坚实,为典型禹州钧窑胎质。传世所见此类钧窑陈设器,底部各刻有“一”至“十”的一个数字,其基本规律是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若如本品刻“六”字式样者,恰为中上型器类,不偏不倚,大小适中,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
喜欢紫砂壶的朋友,请加下面微信交流添加微信免费领取《紫砂壶鉴赏手册》
清乾隆 厂官釉荸荠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H 21.2 cm
来源:
埃斯肯纳齐(Eskenazi)递藏;
香港拍卖会,2014年5月28日,lot2906
荸荠瓶,因形似荸荠而得名,创制于清代康熙时期,因形制经典,此后历朝皆有烧制,而将荸荠瓶与厂官釉合为一体,亦为雍乾授意下,督陶官唐英之创举,从款识结体不难看出,本品当为乾隆早期作品,且极有可能为唐窑制出。此外,仔细观察之下,不难发现,本品与传世所见同类型直颈作品略有不同,其颈部束,口部微撇,不仅器物增加了线条的灵动感,而且使整体形制更显端庄典雅。
清乾隆 粉青釉弦纹高足杯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D 11.8 cm
来源:
香港拍卖会,2014年11月26日,lot3285
明早期 铜笔山
L 20.5 cm
来源:
香港拍卖会,2013年11月27日,lot3585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聚乐部》 收藏家聚乐部 收藏家自己的家园!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葡萄纹折沿大盘
D 37.2 cm
来源:
玫茵堂旧藏;
香港拍卖会,2012年4月4日,lot21
著录: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四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84、85页,图1638
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
此式葡萄纹盘尺寸颇大,为重要而珍贵的永乐官窑瓷器,相似作品在日本松岡美术馆等处均有收藏。本品为瑞士玫茵堂旧藏,来源显赫,传承有序。
欢迎关注公众号:《正路收藏》 正路收藏 玩收藏,路子正了才能长久! 公众号
元 青花缠枝莲鱼藻纹折沿大盘
D 44.5 cm
来源:
玫茵堂旧藏;
香港拍卖会,2012年4月4日,lot17
著录: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16、17页,图635
展览: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大英博物馆,1994年6月-9月,编号129
本品绘画风格为元代典型样式,层次分明,富丽雄浑,形制硕大,成型不易,制作精细,实为难得元代精品。
盘上青花色料为典型元代“苏麻离青”料,苍翠妍丽,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目前检视公开资料,与本品最相近的一件为日本东京松岡美术馆藏品,惟中央鱼纹图案稍为不同。本品原为瑞士玫茵堂收藏,于1994年伦敦大英博物馆展览。
明宣德 青花内折枝花果纹外菊瓣纹大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D 20.8 cm
来源:
纽约收藏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伉俪旧藏;
伦敦拍卖会,1974年7月8日,lot191;
香港拍卖会,1982年11月8日,lot101;
香港拍卖会,2004年10月31日,lot 157;
北京拍卖会,2013年11月16日,lot123
著录:
《明代瓷器的来源与发展》(Ming Porcelains,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阿德里安·约瑟夫(Adrian Joseph),第30页
展览:
《中国青花与釉里红瓷器展》(Exhibition of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Related Underglaze Red),东方陶瓷协会,香港,1975年,编号10
本品为明宣德御窯青花精品代表作,存世颇为稀少,品质尚佳,尤为难得,纹饰与四川省博物院藏品相同。
此碗由美国纽约藏家Thomes Cole夫妇收藏,分别在1974年伦敦拍卖会、1982年香港拍卖会、2004年香港拍卖会高价拍出。此外更是为各类出版物及展览青睐,曾于1975年香港东方陶瓷协会举办的中国青花与釉里红瓷器大展中现身,并在《明代瓷器的来源与发展》P30出版,来源显赫,殊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