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也像普洱茶那样,分为生茶和熟茶吗?

《1》

每每喝白茶,感触颇多。

其中最深的,便是认为白茶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茶类。

作为后起之秀,虽然复兴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吸引了众多茶友的目光。

其中,包含了以往爱喝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普洱茶的茶友。

这好,这也不好。

好在白茶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透明”,存在感愈发强烈。

好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白茶,喜爱白茶,甚至于将其作为自己的日常口粮。

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大家喜欢用其它茶类的标准来评判白茶。

比如,有人觉得白茶和绿茶的滋味差不多。

又比如,有人将老白茶与黑茶混为一谈。

与之相类似的,屡见不鲜。

但这般先入为主、断章取义的想法,并不利于正确认识白茶。

前两天,便有一位常喝普洱茶的茶友问道,“白茶是不是也能分成生茶和熟茶?”

趁此机会,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顺便带大家了解白茶的基础分类。

《2》

白茶也分为生茶和熟茶吗?

答案是,没有这样的说法。

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所分。

根据普洱茶国标(GB/T 22111-2008)中的具体有关规定:

普洱茶生茶的加工流程,是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而来。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流程,是晒青茶后发酵、干燥、精制、包装。

虽然同属于普洱茶,但生茶没有发酵,熟茶经历了后发酵。

也正是因为此,使得二者之间的风味以及品质特征,出现了不同。

但白茶的加工工艺简朴,并无此分类。

翻看了白茶的国标,其中虽然详细地介绍了白茶的各个品类,但它们的工艺并没有太大差别。

同样都是经过萎凋和烘干,同样是不炒不揉不杀青,同样没有发酵环节。

故而,白茶中便没有生茶和熟茶这一说法。

此外,还有一些茶友问,“新白茶不就是生茶吗?老白茶不就是熟茶吗?”

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不仅不了解白茶,更是不了解普洱茶!

在他们眼中,新白茶偏生,而老白茶偏熟,想当然地将白茶与普洱茶互相串联,根本就是错误的。

生茶与熟茶,是工艺上的不同。

而新白茶与老白茶,则是储存年份的不同。

当白茶制作完成以后,陈化时间未满1年,则称之为新白茶。

待经过了不少于3年的储存以后,就自动成为了老白茶。

人会变老,茶也一样,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也是自然的规律。

但生茶从一出生开始便注定了自己的身份,即便存得再久,也不会变为熟茶。

所以,请不要再错认生茶与熟茶,也不要误会新茶与老茶。

《3》

除了新白茶与老白茶以外,白茶还可以分成什么?

首先,还是从国标说起。

既然能够被国家所认可,并形成一种标准,它的公信力不言而喻。

所以,新人从国标开始了解白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白茶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及贡眉四种产品。

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

白牡丹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

贡眉是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

寿眉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

四者的加工方式相同,都是经过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作而成。

白毫银针的标准长相,是一旗一枪,尚未舒展的小叶壳,陪伴着肥壮的芽头。

白牡丹则是白茶中模样最标致的美人儿,一芽一二叶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

而常见的寿眉是一芽三、四叶,比起前两者来说,模样更加的外放,不拘小节,茶梗粗长,叶片也变得宽阔。

不同的采摘标准,赋予了它们截然不同的风味特点。

《4》

按照季节不同,白茶可以分为春白茶和秋白茶。

春白茶,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季采摘的白茶。

但并不是一整个春季,都适合采摘白茶,而是要等到特定的时节。

依据二十四节气,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彼时,虽然能够闻到早春的气息,但温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还未到茶树生长发育的好时候。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可知,福鼎真正开始大范围采摘春白茶,则是要到惊蛰以后,春分之前。

以今年来看,春茶季从3月8日正式开始,正是处于这段时间以内。

去年则是从3月15日开始采摘,依然是在春分前。

春茶季的采摘品类丰富,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采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

春白茶不论是香气还是滋味,都带着春天的清灵、轻盈、鲜爽、清甜,像是一位温柔敦厚、温婉可人的女子。

而秋白茶,指的是在秋季采摘的白茶。

一般情况下,秋茶季从白露节气前后开始,到寒露节之后结束采摘。

秋茶季的结束,也代表着当年的白茶采摘正式画上了句号,完美落幕。

寿眉是秋茶季的主力军,产量高,但同时也有小部分的采摘白牡丹。

秋白茶的香气馥郁、甜美、明媚,滋味淳和、稠滑、柔润,像是一位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女侠。

同为品质优越的好茶,二者各有千秋,旗鼓相当。

《5》

按照管理方式不同,白茶可以分为荒野茶、抛荒茶和台地茶。

虽然同是茶树,同长于太姥山上,但有的享受着精心的照料,而有的被人为抛弃,更有的根本无人看管。

于是乎,荒野、抛荒、台地的概念便出现了。

提起荒野茶,不由得为它的艰难历程捏了一把汗。

生于荒郊野外,露宿街头,从始至终都得靠自己的努力,才得以取得如今的成就。

由于没有人除草,荒野茶树四周还长着许多灌木丛,为了和它们争夺养分,茶树只能努力把根系发展得更加庞大,深入土壤,大量吸收营养。

故而,荒野茶的内质极其丰富,且多了一份独特的“野韵”。

但由于采摘难度大,且受到气候影响大,所以荒野茶的产量极低。

纵然如此,但它的价格一路攀升,成为了白茶界的“新星”。

抛荒茶,原本是温室中的花朵,早年由人工种植和管理,但由于主人改变了管理方式,故意将其放养。

如此,才得来了抛荒茶。

虽然有先前打下的基础,但之后便要自己生长,不再有人拔草、浇水,只能自力更生。

因此,抛荒茶也拥有了一股荒野劲。

虽然比不上真正的荒野茶那般浓郁,但也有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即便喝不到荒野茶,但喝到抛荒茶便也满足了。

最后是台地茶,它指的是生活在茶农种植的茶园里,受到精心照料的白茶。

管理、浇水、除草、施肥一应俱全,不愁吃穿,台地茶才是真正的“富二代”。

《6》

以上,便是对白茶不同角度的分类。

但是,远不止于此。

白茶还可以按照形态划分、按照等级划分、按照产区划分……

可即便分得再多,生茶与熟茶,不包含在其中的任何一种。

也就是说,白茶根本就没有生茶和熟茶这一说法。

想要了解白茶,就应该懂得各种不同中的联系。

区分和识别,归纳与分类,是至关重要的认识方式。

白茶看似简单,却存在着多方面的内容,想要全方面地掌握,就要做到尽量全面地认识。

否则,喝得再多也只是徒劳。

分类的意义,就在于让混乱变得有序。

学习,其实很简单。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