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0岁老农去世,遗物只有一张“破纸”,政府公开他的身份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川军铁血、川人不负国。十大元帅中,就有四位是从四川走出来的。关于川军的故事,那更是数不胜数,要说最悲壮的,莫过于“川军死字旗”事件。所以说,四川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这种贡献是历史长河都无法磨灭的。

曾经就有一位四川的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川人只有断头之士,绝无屈膝鼠辈”。他送给儿子一面“死字旗”,上面写着一首诗,看哭了所有中国人: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川军死字旗

2011年的时候,在四川省三台县,一位名叫李光禄的90岁老人因病去世。

遵循老人生前的遗愿,子女们为他举办了一个简朴的葬礼,送老人最后一程。怀着沉痛的心情,子女开始整理老人的遗物,希望能找到一些父亲生活的痕迹。

按理说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位老人的离世,却惊动了当地政府。原因在于,子女在整理老人遗物的时候,除了一些旧衣物外,还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东西。

一时之间,一位生前默默无闻的农民,转身成为一位人尽皆知的人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么,这位名叫李光禄的老人,他的生前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连最亲近的子女都不知道?他为何不愿意对别人讲?他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李光禄生前不愿意讲的秘密,就藏在一张“破纸”上面。

这张破纸被老人珍藏了一辈子,直到老人去世,子女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这张破纸,竟是一张志愿军特等功臣奖状。

在这张奖状上面,清楚地写着老人的立功事迹,左下角盖着鲜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指挥部”的公章。

发现这张奖状的时候,李光禄的子女们都惊呆了,他们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勤勤恳恳辛劳一辈子的老父亲,原来是一位志愿军特等功臣。

父亲生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何会被授予特等功臣?他又是如何得到这张奖状的?

老人的子女们,对父亲的生平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奇。于是,李家的孩子们带着这份奖状和诸多疑惑,找到了当地的镇政府。

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看到这份奖状的时候,也十分的吃惊。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同时对比一些原始档案,老人的子女和当地的老百姓,才知道了李光禄背后的光荣事迹,事情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老人的真实身份也被公开。

事情还要从1921年说起,李光禄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的一户贫农家庭。遭受过地主豪绅的剥削和压迫,也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少年时期,国民党军队“拉壮丁”,李光禄被抓,他被迫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士兵。参军入伍以后,他常常受到一些老兵的欺凌,对部队的归属感并不强。

1950年,鄂川战役打响,这也是李光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奔赴战场,之前他一直在国民党补给部队训练。

在很小的时候,李光禄就常常听大人们说,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的。所以在这场战役中,李光禄弃暗投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国民党部队,转投到了解放军队伍的怀抱。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光禄跟随着大部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担任志愿军50军149师446团2营5连副班长。

他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身后的这片土地,因为这不仅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更有着自己的亲人。

1950年11月,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被迫撤到了“三八线”以南。

12月,志愿军总部再次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大军开进了“三八线”和“三七线”之中,寻找歼灭敌军的机会。

志愿军在突破三八线以后,士气高涨,重挫敌军,大部队反击的脚步没有停止,一直向南前进。美国军队面对气势如虎的志愿军,自觉无法抵抗,慌乱中把英国皇家坦克营调来迎击我军。

就在两军交战之际,美国军队却在盟军的掩护下逃之夭夭了。此时此刻,面对志愿军的攻势,英国人也感到十分害怕,调头北撤,准备逃离战场。

此时,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意识到,此时如果乘胜追击,向北可切断英军之退路,向南能攻击汉城美军之侧翼。于是他下达了命令,要求志愿军第50军149师“向高阳方向攻击前进”。

当天晚上19时,李光禄所在的第446团2营,收到149师首长急令,要求他们在仙游里设伏,配合在西谷地的第445团1营,形成首尾相顾之势阻击敌人。

这一次阻击的敌人可不简单,他们是英军第29旅,曾经在二战时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百人队长式坦克,各种重武器更是配备齐全,战斗力十分强大。

凭借两条腿要想跑的过坦克,志愿军战士们只能加急行军,翻山越岭,专挑小路近路前进。历经千辛万苦,战士们终于在敌人之前到达了指定伏击地点,布下了两个“口袋阵”,专门等着敌人往里钻。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道路上传来了坦克履带的声音,敌人的车队果然经过了这里,进入到了我军的埋伏圈。

敌军的车队规模很大,七八辆坦克在前面开路,二十多辆汽车在中间前行,汽车的后面还跟着四五辆坦克。

两个营的志愿军战士,要面对英军大规模的现代化坦克部队。虽然是设伏,但是战斗的结果依然不可预料。

营长看着渐渐逼近的敌军坦克,他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爬行的“铁王八”,那么必定会给战士们带来巨大的牺牲,甚至会影响战局的发展。

于是,他下令爆破组成员准备,其余战士们掩护,先解决掉几个“铁王八”,削弱敌军的整体实力。

随着一声枪响,歼灭英军29旅的战斗打响了。按照之前的作战部署,李光禄所在的446团2营负责拦停坦克。该营的一名爆破手顾洪臣瞅准机会,在山谷的拐弯处,炸毁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堵住了敌军坦克后退的道路。

当晚,天上乌云密布,没有一点点光亮战士们的视野并不好,只能看到坦克的探照灯闪烁,以及手榴弹、炸药包和子弹爆炸的火光,再加上第一次打坦克,战士们缺乏经验。

就在坦克停下来之后,爆破组的成员冲了上去,但由于天黑、没经验,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坦克上面还站着几个英国步兵。爆破手冲上去的途中,就被坦克上的步兵打死了。

意识到要想炸坦克,必须先解决坦克上的步兵,于是营长下令,集合机枪、冲锋枪火力,先将坦克上的步兵打下来,然后爆破手再冲上去炸坦克。

敌军坦克被炸毁了数辆,但是战士们的埋伏地点也被敌人发现了,他们开过来好几辆“喷火坦克”开路。

“喷火坦克”就是前面装着火焰喷射器的装甲车,可以不断地喷射出一条扇形火焰,而且还附带有铁砂攻击,射程足足有80余米。

据后来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兵回忆:“太惨了,'铁王八’喷一次火,就烧到好几个人,赵吉贤副营长,也被活活烧死了!”

李光禄看着自己的副营长在自己面前牺牲了,战友们也被熊熊烈焰吞噬,在剧烈的惨叫和痛苦中死亡。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法近身靠近这个喷火的“铁王八”,大家的心里都特别的难受。所有人都知道,要想消灭敌人,为战友们报仇,必须要先打掉这些喷火的铁疙瘩。

眼看着敌人撤退的越来越远,如果再不采取行动,等到敌人冲出包围圈,那么任务就宣告失败了。

446团2营的第一爆破手杨厚昭冲了过去,借助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他从侧面向一辆喷火坦克冲去,将一枚爆破筒插进了坦克的履带里。不料,爆破筒被甩出了履带,在公路上爆炸了。

随后,第二爆破手刘凤岐又冲了上去,然而由于炸药包的导火索燃烧时间太长,在坦克的屁股后面爆炸了。

李光禄看到这里,他立马将手中的机枪递给了副射手,然后抄起了两根爆破筒,果断地向敌军坦克冲了过去。

在奔跑的时候,李光禄吸取前面的教训,他揪断了一截导火线,只留下了3公分长度,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在3秒内完成爆破任务。

轰隆……

一声巨响传来,敌军的一辆喷火坦克被炸毁,李光禄也被爆炸的余波炸飞,重重地摔在了公路边的稻田里,一块冻土砸到了他的背上。

李光禄强撑着,从地上挣扎着想爬起来,费了好大劲,掀开了背上的冻土,他的嘴里也已经充满了血腥味。

来不及休息,敌人剩下的喷火坦克,依然在战场上肆虐,附近的火光已经映红了半边天。李光禄再次冲向了另一辆坦克,他把两枚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绑在一起,冲了上去。

再次炸毁一辆坦克,倒在地上已经昏迷的李光禄,突然感觉后脑勺传来冰冷的感觉。原来是烈火把冰雪烤化了,淌到了李光禄的身边。

李光禄突然感觉很口渴,他抓起一把冰雪塞进了嘴里,冰冷的感觉刺激着他的感官,昏昏沉沉的脑袋才清醒过来。他忍着全身的剧痛,强撑着站了起来,向连队方向走去。

由于战况的激烈,等到李光禄再想拿炸药包的时候,连队的炸药包已经没有了。但是战场上还有一辆喷火坦克,依然在疯狂地喷火,收割着志愿军战士们的生命。它也成为了敌军撤退的最大倚仗,所以敌军对它的保护也是最严密的。

李光禄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他对身旁的战友说了一句:“我一定要炸了它!”

随后,李光禄抓着两枚手榴弹,决心要炸掉这最后一辆喷火坦克。李光禄想清楚了,要想用手榴弹炸坦克,就必须要把它扔到坦克内部。他借着硝烟,冲到了公路的另一边,在喷火坦克的必经之路旁边隐蔽了下来。

由于敌人只剩下了这一辆喷火坦克,他们对它的保护十分严密。在它后面,就跟着一辆坐满了人的坦克,这些人拿着机枪、冲锋枪、步枪,不停地对四周进行扇面扫射,形成了一个覆盖面积巨大的火力封锁点。

然而,坦克上的敌人只关注到了四周的情况,却忽略了附近的高地。等到这辆喷火坦克开过来的时候,李光禄从山石后面纵身一跃,跳到了坦克的左侧履带上。

他右手抓着手榴弹,左手抓着坦克侧面的铁环,两腿踏在坦克履带叶子板上面。用力一蹬,跳到了喷火坦克的车顶上。

就在李光禄还没站稳之际,只听见一阵“哒哒哒……”的子弹声,一梭子的子弹在他的耳边飞过,激起的风吹的他皮肤生疼。

千钧一发之际,李光禄匍匐趴在了车顶上,他掀开了车顶的盖子把手榴弹丢了进去。只听见车内“呜哩哇啦”一阵的叫唤,我猜测可能是敌军在说求饶的话。

李光禄从车顶蹲起,翻身跳向了地面。紧接着一声巨响,喷火坦克上面腾起了一道巨大的火柱,随后无数火球从天而降。

李光禄的棉衣、棉裤全部着火了,他的手脸都在被火焰烧灼。他从地上迅速地爬了起来,冲到了一片雪地里面,往前不停地翻滚。

一直滚了二三十米,李光禄身上的火才被滚灭了。可以想象,在此期间,他承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但是他没有惨叫一声,只是在默默地承受着剧痛。

据相关史料记载:

高阳追击战中,志愿军步兵第149师历经5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英军第29旅皇家来福枪第57团一部、英军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皇家重坦克营)全部,毙、伤敌200余人,俘敌少校营长以下227人。炸毁敌军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

高阳追击战胜利后的第8天,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联名将此战上报中央军委,全军通报表彰了第446团。

此战过后,炸毁敌人三辆“喷火坦克”的李光禄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指挥部授予特等功臣称号。

要知道,在整个朝鲜战争的历史上,虽然志愿军共击毁“联合国军”坦克2687辆,但是成建制消灭敌军坦克部队的情况,仅仅只有这一次。

所以,此战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打强的典型战例,也让帝国主义真正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广禄也跟随着志愿军大军班师回国。

回国以后,李光禄响应国家的号召,服从组织的安排,在甘肃陇西一个偏远小镇上的军供站工作。

在工作期间,李光禄兢兢业业,拿着微薄的薪水,养活着一家人,看起来就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而且在军供站的工作,李光禄一做就是几十年,直到晚年退休之际,他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省丰台县。

回到家乡以后,李光禄和子女们一起务农,操持着家中的两三亩田地。这位曾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特等功臣,没有居功自傲。他似乎忘记了这段往事,也从来不跟任何人主动提及。

记者在采访老人的子女时问道:“李大爷从来没有和你们说过以前的经历吗?”

老人的子女回答道:“父亲没有说过,他的这个奖状,保存在一个小盒子里面,以前一直不让我们碰,这也是在他去世以后,我们才敢打开看看,谁知道他竟然是一位特等功臣。”

记者补充道:“虽然李大爷没有给你们留下任何的财富,事实上他已经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了。”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李光禄老人在去世后,他的子女们为他整理遗物,发现了这一张尘封了60年的特等功臣奖状,至此老人的身份才被公开,所有人才知道了老人背后的英雄事迹。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当年那些熟知李光禄老人英雄事迹的战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老去,有些也已经慢慢离世了。

据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说道:“村里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回忆:“李光禄从来不和别人提以前的经历,更没有听说过他是特等功臣的事情,即使谈到抗美援朝,他也就是简单说两句。而且他这个人脾气很倔,一辈子没有向谁伸过手,凡事都不求人!”

李白的《侠客行》里面,有这样一句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纵观李光禄老人的一生,他就像是诗中的侠客一样。在国家危难之际,江湖救急、仗义出手,等到功成名就之时,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默默地无闻过完了一生。一身铮铮傲骨,实乃真英雄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