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辨证用药指南实战版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遮目。 “

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经方用于临床,只有施用得当,才能效如桴鼓。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缺乏整体观念、顾此失彼是经方难以取效的原因之一。

1.理中汤.

消化系虚寒性疾病的代表方.见消化液分泌亢进及其功能低下即可用之,

证见,在上为多唾,或流涎,(小儿) 或口腔溃疡,在中为脘腹疼痛 ,喛气吞酸,在下为泄泻.

2.大黄牡丹汤.

小腹中感染方.(多在感染期使用症见红肿热痛)

如阑尾炎,盆腔炎,肛周炎,尿道炎,结扎术后感染 .前列腺炎等.

3.核桃承气汤.

用药指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凡见其中一症即有考虑使用本方的可能.例如前列腺增生,痛经,尿结石之痛甚,尿不出应了少腹急结四字.即可使用.精神病有少腹急结者.'其人如狂'为主症.即可应用.

4.桂枝茯苓丸.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节剂.

应用指征是运用范围是全身性,但所治病变位置又是局限性.

如血管性 冠心病

阻塞不通 下肢静脉血栓

血液性 血液缓慢引起的盆腔综合征.

血稠粘性增高的. 如游离死血.

增生性,包块性.长期性的如子宫肌瘤. 乳核 .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用方指征.是外泄性,外漏性病症.如多汗,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但须有桂枝汤应用指征者.

6.柴胡桂枝干姜汤,

用方指征,疾病末去又见津液脱失匮乏之症.如糖尿病生疮疔后

7.柴胡桂枝汤

用于虚弱性体质迁延性疾病的常用之方

用方指征.本方即调营卫又调少阳之枢.以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汗出,汗出又易感冒,脉细弱.者.

8.四逆散.

中药的止痛剂. 其中有芍药甘草方根.对征之一是以精神神经紧张为主的疾病 .之二是疼痛 ,急迫,痉挛 性疾病 .其三是用于平滑肌痉挛性痛.

9.麻杏石膏汤

肺系要药。热、咳、痰,喘用之。1型变态反应的拮抗剂。

主治支哮。或与过敏有关的疾病。

10.大青龙汤

使用指征。强状之人的无汗发热,

11.甘草泻心汤

粘膜修复剂。口腔(口腔溃疡),咽喉(慢性咽炎),胃肠(结肠炎)

肛门(肛门溃疡)前阴(外阴溃疡)泌尿道粘膜(尿道 炎) 眼结膜(结膜炎)

以及粘膜的一般病变。如破损,充血,糜烂,或溃疡。

12.黄苓汤用药指征。腹痛而出血性疾病。如菌痢。溃疡性肠炎。月经先期,经来量多,色红,质稠。

13.黄连解毒汤。

多用于心脑心管疾病. 如高血压(实症,以壮实的老年人多见.必有大黄见症,--便燥.)

上火症. 脑出血.多加大黄用之.

13.白虎汤.

凡见四大症之一即可考虑用之,使用在热症上就不详说,这里说一此少见症如血液病中的多渴.(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使用.又如糖尿病多用石膏知母为方根治渴.

14.枳术汤: 凡见消化道动力障碍,又有水液停留肠间者必用.多为方根使用.

15.麦门冬汤:是人体肌肉的营养剂 .凡见肌肉痿缩的病人皆可使用.即肺胃阴虚的基础方.

16.越婢汤:治有表证的水肿.开鬼门洁净府之功.

17.泽泻汤: 眩晕病的高效方.多为方根使用之.

18.当归芍药散:妇人血虚水停之症多表现为面部症状者,如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浮肿.脱发,等.

19.葛根汤:提神剂 ,颈椎病良方,感冒方.

20.防已黄芪汤: 治疗腰以下水肿的代表方.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天然的心脏起搏器.多用于心动过缓表现的心脏病. 中医的伟哥.多为壮实之人使用.

22 .泻心汤: 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上血方.

23.栀子柏皮汤: 凡见以黄为见症者都可使用.多为方根用之/

24.栀子厚朴汤:一剂失眠要方,用时多加黄连,连翘 .

25.半夏厚朴汤:一个咽部疾病基础方,异物感专方,自我感觉异常方.

26.苓桂术甘汤:以心悸浮肿为主要症状为主的心脏病方.

27.猪苓汤: 泌尿系专方.如膀胱炎,肾炎,尿路结石,肾积水,.也是下焦病专方.

28.五苓散: 调节水体水液异常分布的方剂.以症见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肥大,边有齿痕者.必用.

29.灸甘草汤:肿瘤患者专方.

30大柴胡汤: 凡见形体壮实,心下按之满痛者,多半可考虑使用大柴胡汤.

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

枳实 芍药 桔梗

用法: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

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

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

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

栀子 厚朴 枳实

原文: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

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 茯苓 甘草陈皮 枳壳 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

10.猪苓汤

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

用法:

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

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

11.黄连阿胶汤

治疗干燥综合征。

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

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

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

图片

12.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综合征

治疗感冒。

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

皮肤科:过敏性皮炎;

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内分泌科:桥本氏病;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

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

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

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

13.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综合征

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

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充实也可用;按压后手指尖有抵抗感也可用。

治胆囊炎,胰腺炎专方。胆结石发作,可配合茵陈蒿汤和三黄泻心汤

治高血压有效,加黄连,或合桂枝茯苓丸(伴下肢浮肿,舌质暗红)

X综合征: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或房颤,慌慌张张,吃人参不能解决问题,炙甘草汤服后胀肚子者,用大柴胡汤

代谢综合征:血压高,血糖高,结实,肥胖

支气管哮喘:胁下硬满,合桂枝茯苓丸

胆汁返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

14.三黄泻心汤综合征

治疗很多出血性病症。

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高血压、血液病、脾功能亢进

15.桂枝汤

非感冒药,非发汗药,是强壮剂,治人。

张仲景时代: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几番搏杀,一路上饥寒交迫,血糖很低,功能很差。出汗,是疲劳的汗,惊吓的汗。给服姜汤。桂枝汤是特制姜汤,军用姜汤:包括姜、枣、桂皮、芍药、甘草,喝完后吃粥,服用后瞬间血糖可达到高峰。服用后再睡觉,盖被子:半夜,阳气升腾,出汗,第二天则精神很多,疲劳恢复。

现代:用于大病后,大出血后,产后,运动疲劳后调理;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表现为不能食,呕吐,消瘦

16.炙甘草汤

张仲景时代: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心动悸、脉结代: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阿胶,生地止血,人参,肉桂,甘草,麦冬强心,大枣30枚补充能量,并加米酒。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这两张方只看人不看病。

17.温经汤

治妇人,年50许,女性美感消失,嘴唇干枯,指掌角质化,手粗糙,干燥,开裂,唇干枯,无血色,头发枯黄,脸上黄褐斑,皱纹,月经不来

这是真正的血虚。

本方是美容方、美首方,是女性的一张良方。

18.桂枝茯苓丸

原用治症痼害。为产妇用方,治难产,死胎不下,古人认为是催生汤。

可治深部静脉血栓,水肿。冠心病后装支架,肺动脉栓塞,一动则气喘,两目暗黑,合大黄蟅虫丸

治痔疮;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牛膝

适用桂枝茯苓丸体质,一种瘀血性体质

19.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阳萎效果不错,可称东方伟哥。朱良春先生经验;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闭经可用,温阳,有黄体酮样作用。

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祖望先生经验,治清涕滂沱,心动过缓。

坐骨神经痛: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失眠、嗜睡: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本方体质: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图片

二、使用经方的三个感悟

1.重视原文,但不局限在原文。

经典是真的,但不全,它只是局部,一角。

其表述只是一个,或一类病的典型症状。

要吸收后世的东西,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明清,日本汉方医家。

2.经方的加减要慎重。

A.按仲景原则加减。

B.经方的合方。

如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变异性哮喘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小陷胸汤

用原方,便于总结经验

3.既重视仲景方,也重视唐宋方。

王清任的书:有很多好方。

从后世方中寻找有效药物。

糖尿病足:四味健步汤(赤芍、丹参、石斛、牛膝),消除血栓效果好

唐代治疗腰腿酸软:石斛用得很多。牛膝:扩张下肢血管;石斛:保护血管。

曾治疗一23岁学生女患者,其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晨起干呕明显,伴有咽痛、口干渴、饮水较多。他医予小柴胡颗粒治疗5天后无效。刻下症:低热,自测体温37.6℃,乏力,口干渴欲饮,咽痛,咳黄痰,晨起刷牙时干呕明显,无恶寒,口苦,二便调,食纳不佳,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伤寒论》第10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该患者是外感发热,由于误治而出现低热不退,晨起干呕、口干明显。干呕是小柴胡汤四症之一,见这一症便可给予小柴胡汤,但仍然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而用药。患者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外感病邪不解,传入半表半里,出现干呕,乏力,咽痛,纳呆,低热不退。患者咽痛、口干渴欲饮,偶咳黄痰,是邪陷里证之阳明病。综上所述,该患者六经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桔梗、生苡仁。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2g,党参10g,炙甘草6g,生石膏45g,桔梗10g,生苡仁18g,生姜5片,大枣4枚。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生石膏清解阳明里热,又用生苡仁、桔梗清热化痰,排脓利咽。结果,患者服用1剂后低热症状消失,咽痛亦明显减轻,又服用1剂,诸症消失。

  前医给服小柴胡颗粒,说明该医已辨出患者病位在少阳,但忽略了患者的咽痛、口干渴欲饮、偶咳黄痰等阳明里热。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根据人体患病后正邪相争而出现症状而进行整体辨证的,该感冒患者已病8天,其症状特点是少阳阳明合病,治疗不但要辨清它的病位所在,而且还要辨清它的具体适应方证,只用小柴胡汤不但不能适应治疗少阳阳明并病,而且也不适应小柴胡汤又见咽痛、痰热证者,当我们通过整体辨证,投与适应方药,故药到病除。

少阳阳明合病,单纯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是不够的,和解少阳的过程中,必须兼清阳明里热,病方能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一般的大夫,都知道“咽之不下,咳之不出”之痰气互结型的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但如果忽略患者的其他症状,如咽痛、吐黄痰、口干渴欲饮等阳明病,恶寒、汗出、低热等太阳病,腹泻、腹痛、腹部怕冷等太阴病,而仅仅用半夏厚朴汤是不行的,必须重视患者的整体状况,把握经方的整体观念,予以随证加减治疗。

  有些医师,用经方效果不好,便谓“古方不能治今病”、“汉代人的体质与今人有别,且环境气候也变化了,不能用汉代的方治疗今人之病”等等,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经方的内涵。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都是不对的,而应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关于这一点,张仲景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证是否准确,加减是否得当。

中医临床用药15组经典药对

《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

此皆古人遣药配方之大法,几千年来为医家之所重视。

盖药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发挥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选择适当之单味药物外,还必须配偶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此乃医师之良者。

余在数十年临床摸索中,结合前人固有经验,提出以下药物配偶运用心得,分别论述于下。

1.人参配苏木

人参补气,众所周知。凡一切气虚、阳气虚脱为必不可少之要药。然临床常见气虚而兼有血瘀证者不少,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之候,此乃虚中挟实之证。

当此之时,徒补其气而不顾其瘀,非其治也。如产后气虚,喘息而面青黑者,为气虚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参苏饮(即人参与苏木二味)为急救之剂。

余承此法,用于冠心病之气虚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剂。

盖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老气虚之体,而出现胸闷、胸痛、舌质瘀紫等症。用人参配偶苏木益气行瘀,双管齐下,乃为对证之治。如无人参,用太子参加大剂量亦可生效。

2.苏木配降香

苏木出自古苏方国,故亦名苏方木;降香主产于印度,均为晋唐以后南方进口药材。二者均为木类,色赤微有香气,能入血分,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黄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脉血流量、心跳振幅显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对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对肝郁血滞、胃痛挟瘀,以及妇科血瘀气滞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3.香附配郁金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为调气解郁之要药。然香附行气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以为助,则作用更为显著。

盖香附行气以活血,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余常用于肝病、胃病、胁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妇科血气诸病,均有良效。

4.乌药配白芍

李时珍曰:“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由此可知,乌药辛温散气行气,为气郁结滞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温香窜,多用久用则易耗真气,必得白芍之苦平酸凉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温,香而不窜,物尽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顺血脉,平肝缓中,与乌药之走气分达到相辅相成之作用。

余常将二味同用治疗胁痛、胃脘疼痛,屡建良效,几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剂。

5.泽泻配泽兰

泽泻性味甘平,张元素谓其“入肾经,去阳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本品总以淡渗利水,专走气分以为功。

泽兰气香而温,李时珍谓其“专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消痈毒,破瘀血,消癥瘕,而为妇人要药”。可见《本经》谓泽兰能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间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滞,阻碍气化而为水肿臌胀。

今以泽兰专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泽泻之专入气分,渗湿以行水,二者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余每于肝硬化之腹胀,或肾病综合征之腹胀而兼浮肿者,往往用泽泻配偶泽兰投服,收到良效。

6.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通利二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

牛膝苦酸性平,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性亦善下行。《本经》谓其“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堕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补肝肾,和脉络,强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与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湿热,通利筋骨痹痛。凡一切下肢因湿热血瘀气滞而致之关节不利,拘挛痹痛等证,均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于下行,凡高血压所致之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7.当归配茴香

当归辛甘而温,养血活血,为妇科要药,凡胎产经带门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温,暖丹田,补命门,开胃调中。

余用二味配偶治疗下焦虚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经带而见少腹隐痛,以及小肠疝气,久泻腹痛诸证,屡见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麦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莳萝,性与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为茴香之另一种,今人称八角茴为大茴香者非也。

8.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温,专入肺经气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专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泄热润燥。

故李杲云:“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合奏利气治血之功。

余每于肺经痰瘀阻滞之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等证,取其二者兼用,达到气血两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发之气,祛瘀而能生新,为祛瘀中之良药,对肺经之血瘀气阻者可以常服而不为害。

9.瓜蒌配贝母

瓜蒌苦寒,功能润肺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消痈肿疮毒。贝母亦苦甘微寒,润肺治咳,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消痈肿疮毒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对肺经痰瘀阻滞、咳唾黄痰脓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余每用于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以及冠心病之胸痹胸痛而见黄厚苔者,取其涤痰散结、清热开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痈解毒之作用,对一切热毒壅结者亦为必用之剂。

然瓜蒌用仁,必须打碎方能取效。贝母有川贝与大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贝较强,而大贝解毒之力较强,不可不知。

10.半夏配贝母

半夏味辛性温而有毒,贝母味辛平而无毒;半夏性燥而去湿痰,贝母性润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阴脾经,燥湿化痰以止咳,贝母入太阴肺经,润燥化痰以止咳。

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润,治标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余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之见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11.苍术配黄柏

苍术苦温,性辛香而燥烈;黄柏苦寒,行隆冬肃杀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湿热之证,名为二妙散。

盖二药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湿热之证多能生效。

余数十年来,对湿热所致之关节痹痛之症,特别对急性风湿热合而为痹之证,用之多建良效。

在剂量方面,对急性关节红肿灼痛场合,苍术可达30克至50克、黄柏可达20克至30克,少则药力不到,疗效不显。此余数十年之经经验所得。

12.干姜配黄芩

干姜辛温,黄芩苦寒,性味虽然相反,但合用则有相反相成,辛开苦降之功,对中焦寒热错杂之证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变为黑色,以血见黑则止,又为中焦止血圣剂。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诸种血证,不论其寒热虚实,于处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13.黄连配干姜

黄连性味大苦大寒,干姜性味大辛大热,古方姜连散二味合用为方,正取其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约,达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

余尝于一切胃肠诸证,取二味君臣相济取得良效。若寒多热少者,则干姜用量加大,黄连用量极少以济之;若热多寒少者,则黄连剂量加大,干姜用量减少以济之,往往药后无不良反应,而疗效卓著。

14.黄芩配生姜

黄芩与黄连均属苦寒之剂,能泻诸火,然严格区分,黄连究以清中下焦之火为其所长,黄芩究以清中上二焦之火为其所长。

李时珍谓一味黄芩汤专清肺热,故肺热者多用之。本品清中有透,故凡上焦风热者亦用之,不似黄连之大苦大寒专事苦降者比,多用干姜之辛温而守者佐之。然黄芩究属苦寒之剂,必配以生姜之辛温散发以佐之。

余常于肺经风热,或胃病之应用黄芩苦寒者多与生姜配偶为用,清热而能宣透,苦寒而不伤胃。其间剂量之多少,运用之精妙,存乎其人。

15.丹皮配赤芍

丹皮气辛而香,味苦而凉,专入血分,辛香能行血中瘀滞,苦凉能清血中伏火。凡血瘀,血热者皆能治之。

然丹皮必得赤芍苦凉之助而功力更胜。盖赤芍亦入血分,功专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与丹皮配用,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余每于一切火热迫血妄行或时行热毒、风火相煽之斑疹等证以及皮肤科之风火搔痒诸证,二者兼用均有良效。

(0)

相关推荐

  • 99.临证实验录

    99.临证实验录 目录 发热--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大青龙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小柴胡汤证其一--小柴胡汤证其二--小柴胡汤证其三--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 ...

  • 经方辨证用药指征!!!(实战版)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遮目. ...

  • 【转】经方辨证用药指征!!!(实战版)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遮目. ...

  • 经方辨证用药指征!(实战版)

    经方辨证用药指征!!!(实战版)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 ...

  • 经方辨证用药指征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 ...

  • 中医经方辩证用药应用

    ​中医经方辨证用药指南实战版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 ...

  • 【中医】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考点,分类记忆会提高复 ...

  • 收藏 经方辨证用药指征

    艾御享堂 1周前 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 ...

  • 中医处方配伍,临床实战版!

    处方配伍表一 :二至四画字药物功效成方举例1.人参配黄芪益气和胃大半夏汤2.人参配甘草益气养心定志丸3.人参配白术益气生脉生脉散4.人参配半夏益气养阴麦门冬汤5.人参配茯苓益气补肾两仪膏6.人参配五味 ...

  • 河南刘战医生医案:胃恶性肿瘤,运用中医经方辨证治疗,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

    仲圣师友河南刘战医生 患者:赵某 性别:女 年龄:39岁 初诊:2020年10月28日 主诉:胃癌化疗后3月 现病史:3月前因上腹部饱胀,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未诉其他不适.到沈丘县医院查胃镜及病理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