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交易模式构建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土壤侵蚀强度和范围不断增加。气温上升引起降雨特征、土地覆被显著变化,总体侵蚀率急剧增加,形成地表结皮,引发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97年,《京都议定书》192个缔约方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限制。200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2018年中国碳排放总量约100亿t,占全球排放量331亿t的30%以上。中国在2016年《巴黎协定》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m3左右。
环境经济学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碳减排的思路,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市场。过量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带来损害,成本转嫁全社会,导致整体社会福利损失,碳排放负外带性是超越国界,存在代内与代际的负外部性问题。根据外部性理论和科斯产权理论,碳交易将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以有关法律或合同为依据,在市场上确定价格并形成碳排放权的自由交易活动。碳减排成本低的企业极力减排,成本高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履行规定,达到帕累托最优。碳交易被证明减排成本最低。
2011年10月以来,北京等9省(市)建立试点区域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carbon emission permits allocation,CEPA)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为交易产品,2019年碳交易价格达到75.1元/t。全国碳交易市场于2017年12月启动,以发电行业试点,进行数据报送、注册登记、交易等能力建设、制度完善等基础性工作,预计未来年交易额将达到千亿元。截止2017年3月13日,CCER平台累计公示2852个审定项目中,兼具固碳减排和水土保持多重价值的林业碳汇项目97个,最高交易价格为48元(2015-03-30),交易量比例3.4%,明显偏低。
区块链被“十三五规划”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它是一种数据区块按时间顺序组合相连的链式数据结构,由密码学保证该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与不可伪造。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中已编码、可自动运行的业务逻辑,用计算机语言取代法律语言去记录条款的合约。《经济学人》把区块链喻为“信任的机器”,整体优化社会自动流转效率,在实现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实现帕累托优化。其特点能够解决现存碳交易体系的3个关键问题,即:区块链技术信息完整透明,能公开有效监督碳信息及数据的真实及时性,解决年度为单位的额度分配和清缴难以监督的问题,合规高效地实现林业碳汇等CCER项目减排量与碳排放权的抵消,发展CCER项目,发挥碳排放权的定价和减排作用,提高市场活跃度;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有效解决碳排放企业数量大,排放核算成本高的问题;区块链集体维护数据且匿名交易、隐私安全,适用于碳交易分类处理商业数据的保密性与环境数据的公开性,及全球范围内碳交易超大数据库的价值交换活动。
从理论和实践,建立碳交易市场是完成我国减排目标,应对天气变化、缓解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有效手段,我国碳交易市场处于建设初期,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需要区块链的技术支撑。因此,笔者在研究现有碳排放交易业务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区块链碳交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