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凌姓的起源与冰的密切关系
凌
凌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两广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代凌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8%,总人口大约有103万。
得姓始祖姬康。姬康即是康叔又名卫康叔,是周武王之弟。《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第一位担任凌人的即是姬康,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凌,本义是积冰。由冫和夌组成。冫,水冻结成的固体;夌,义为超越,翻越高处称为夌。后字形变为凌、淩、凌人应是专门制作和贮藏冰凌的氏族,以自然界的物理变化现象作为氏族的原始崇拜图腾。
在西周时,专门有掌管储藏冰及供应冰块的官员,就称“凌人”。凌姓的起源与冰有关。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凌姓主要有两大来源:姬姓和水名。
第一支出自姬姓。春秋吋卫康叔支子为周之凌人,凌人为《周礼》天官之属,掌管储藏冰及供应冰块之官。子孙以官名为氏。
第二支出自水名。凌,同凌,为水名,在泗水郡凌县,故地在今江苏宿迁东南。居其地者以水名为氏。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凌姓的血脉一直比较单一,几乎没有外来姓氏的融入。直到明清时期,在广西的壮族先民中出现凌姓,随后在土家族,黎族等民族中也出现凌姓。
当今两广地区凌姓比较集中与此有关。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宋朝时期,凌姓大约有55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后。
江苏为凌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凌姓人口的20%。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南、浙江、河南、广东、 四川、江西等地。明朝时期,凌姓大约有127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八位。
宋元明600余年,凌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江苏仍为凌姓第一大省,约占凌姓总人口的52%。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约古凌姓总人口的88%。
凌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全国基本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凌姓分布圈。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凌姓人口已有103万,为全国第一百四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8%。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这三省区大约占凌姓总人口的40.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江西、四川、浙江,这五省集中了凌姓总人口的35.2%。
广东约占凌姓总人口的18.9%,为当今凌姓第一大省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粤桂为中心的向东北逐渐散播的凌姓分布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凌姓的郡望有渤海、涿鹿、河间,凌姓以还砚为其堂号。
“还砚”堂号典出宋朝凌冲。凌冲为含山县知县,约束自己很严。含山县产名砚,凌冲为官期满后离开时,书童把办公桌上的一台砚装进行李中,凌冲发现后,责备书童说这不是自己原来带来的东西,令其放回原处。
2、宗祠楹联
吴中佛子;江表虎臣。
江表虎臣;剑南雅望。
清湘集包含血泪;烈女坊旌表乌程。
决狱平恕,固辞馈金;律己清廉,坚还砚石。
3、族规家训
凌氏宗族,合族九门。
四言家训,定记遵循。
思宗念祖,祭祀诚心。
尊重长辈,孝敬双亲。
义方教子,关爱后昆。
夫妻好合,相敬如宾。
兄弟友爱,礼重六亲。
敦睦族友,礼让乡邻。
其身必正,不令而行。
利人是乐,报国是欣。
慈善弱势,律己宽人。
待人接物,诚信公平。
斜门不入,正道是行。
弘扬传统,同姓不婚。
不沾毒品,健康身心。
不恋赌博,美好家庭。
勤劳俭朴,富贵不淫。
崇文有典,六经闻名。
尚武有范,江表虎臣。
为官有则,六印家声。
读耕为业,载德行仁。
知足常乐,养性修身。
文明之族,礼义为宗。
忠孝是本,世代传承。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凌姓族谱73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凌姓历代名人70名,占总名人数的0.1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一十九位。
凌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凌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并列排在第六十八位;凌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6%,并列排在第一百零七位。
历史上凌姓主要人物:三国时吴国偏将军凌统;隋朝户部尚书凌恭;北宋工部侍郎凌策,吏部侍郎凌哲;元朝秘书少监、吴兴郡侯凌时中;明朝湖广巡抚凌相,兵部尚书凌贤,学者、《万姓统谱》作者凌迪知,小说家凌濛初,南京兵部尚书凌云翼;清朝兵部左侍郎凌如焕,经学家、音韵学家凌廷堪,学者凌曙,画家凌瑚。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六十部,《中华姓氏家谱》两百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