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广胜寺
广胜寺始建于唐,初名俱卢舍寺,又名阿育王塔院,之所以攺名广胜寺,意思为它“广大于天,名胜于世。”该寺包含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坐落在霍山之巅,下寺和水神庙位于霍山之麓(两处仅一墙之隔)。我们乘大巴来到上寺停车场,导游给大家一个小时游览时间。下车后,我夫人和胜娣走到广胜禅院入口处,我给她俩拍了张照,瞧,两人站在台阶上频频挥手,笑得多开心!
进入褝寺,我们老远就望见一座秀峻入云的琉璃塔,共13层,每层呈八角形,各层的高度与宽度从下到上逐层缩减,形同一个美丽的圆锥体,塔身外表镶嵌着蓝、绿、黄、白、黑五彩琉璃,色彩斑斓,光怪陆离。因其远眺仿佛一道彩虹,故得名“飞虹塔”。另有一说,广胜寺有一位达连和尚,不忍阿育王塔毁坏,立誓在旧址基础上重修,他募化四方,于正德十年开始动工,历时12年,嘉靖六年落成,因达连和尚法号飞虹,世人感其修塔功德,遂改名曰飞虹塔。我们移步上前近观,见塔的各层皆有出檐,每个角上挂着铃铛,檐下饰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盘龙、莲花、鸟兽等形式多样的构件和彩绘图案。这些构件有的是浮雕,有的是悬塑,一款一式,精雕细刻,穷工极巧,每件均不失为艺术品。彩绘图案每层八面,面面不同,有天宫、殿宇,楼台、亭阁,有瑞兽、麒麟,飞龙、舞凤·····
有诗曰“夕照霍山冈,三彩琉璃琥珀光。浓淡陆离仙四溢,金刚,螭吻凌空殿角扬。 菩萨柳枝长,戴月军民护佛堂。国韵赵城金藏乐,高香,一部华章贝叶芳。”诗句将飞虹塔描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此塔系目前全国装饰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为广胜寺三绝之一。塔前,我们当然得留个影。
进入塔底层,我见回廊里都是一些介绍国内各种名塔的图文资料,顶部的藻井保存得相当不错,看上去十分精美。二层现在暂不开放,我只从门缝中窥探了一下。听人说,电影西游记唐僧扫塔场景就是在这塔内拍摄的。
飞虹塔旁有一个小墓塔,还立有一块碑。
据说此是清朝一个叫广修和尚的墓塔,他曾在这里修行弘法,圆寂后为他所立。离开墓塔,我们去参观弥陀殿。
弥陀殿系单檐歇山顶形制,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阿弥陀佛为铜铸,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泥塑,这两尊泥塑大小比例适度,仪态万方,形神兼备,此外还有一个看点,塑像从前面看是直立的,从后面和侧面看是向前倾的,且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依然不走样。旁人告诉我说,清康熙年间这里发生八级大地震,这两尊泥塑竟安然无恙。
殿内有藏经柜,约2米多高,佛教经典史上举世闻名的《赵城金藏》曾存放在这里,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是东汉至北宋年间著名高僧积数代辛苦编撰而成,汇集了佛经、史料等内容,是一部罕世孤本。
《赵城金藏》为广胜寺三绝之一,此件国宝,现已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北京图书馆,这里存放的是以赵城金藏为蓝本的《中华大藏经》。殿内东侧和后侧绘有壁画,系明代作品,主要是三世佛和诸菩萨的内容。
我们大致看了会,便前往大雄宝殿。
殿前面有两颗古柏,树寇葱绿,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左侧的柏树向右扭,右侧的柏树向左扭,被称为“广胜寺一奇”。
大雄宝殿建筑并不显眼,说实话它与杭州灵隐寺的大雄宝殿不可比拟,只是门额上的那块牌匾颇有来头,“光辉万古”四字,系清朝雍正皇帝亲笔所书,乃该寺的镇山之宝。殿内这几尊佛像都是木雕的,体态丰满,形象逼真,十八罗汉是铁铸的,神态各异,各有千秋。
接着我们去看韦驮殿,地藏殿,观音殿和毗卢殿。
韦驮殿门前有一块石碑,碑文已看不太清楚,殿内韦陀佛像系座姿造型,面容慈祥,身披红衣,左右为侍女和文官。
地藏殿中间端坐的是威严的地藏王菩萨,两侧各有五位阎君,下方还有6位判官,面色肃穆,两边的童男童女手里拿生死薄,组成了一冥府世界,令人毛骨悚然。地藏殿装饰上比韦陀殿略胜一筹,佛像背后有悬塑的楼阁、山水、大小佛像四十余尊。
观音殿送子观音慈眉善目,左腿上的一娃娃笑容可掬,天真烂漫,招人喜爱。
毗卢殿也叫天中天殿,神台上供有主佛三尊,中间是毗卢佛,左边阿弥陀佛,右边东方药师佛。四大菩萨位列一旁,分别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三佛和四菩萨都是明代彩塑,我发现塑像的每张脸上都带有胡子,这是很典型的仿古制式。据说佛教传入中原初期的佛像基本都是带胡子的,因此唐朝之前的佛像很多都有胡子,后来就越来越汉化,所谓入乡随俗嘛。殿北壁绘有一幅十二圆觉像的巨幅壁画,长11.08米,宽3.8米,场面恢宏,色彩绚丽,佛像造型飘逸,神情慈祥,服饰华丽。十二圆觉是反映佛祖与文殊等十二位菩萨之间关于圆觉法门对话的一幅图画。壁画把千古以来,令无数人着迷的《圆觉经》,用生动形象的佛像造型衍释得尽善尽美。
殿外有二块石碑,一块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广胜寺书写的寺碑,一块是汾阳王郭子仪写的奏章。这里见有一个石洞,人称“神仙洞”。相传唐朝时广胜寺紫气缭绕,香客众多,一天傍晚,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道人,要求寺内借宿,但方丈实在找不到可住的地方,道人便说只要有个小洞能栖身即可。方丈领他到后院小崖上的一个石洞,作楫道:“只有屈居这里了,阿弥陀佛。”次日凌晨,方丈去请道人用斋,发现道人不见了,只看见壁上有一首墨迹未干的诗“洞府别有天,宾至伴云眠,来朝庐山去,此处好参禅。”方丈明白这是一首嵌头诗,“洞宾来此”,于是便命人洞内塑了神仙吕洞宾像。此后,人们便将此洞称为神仙洞了。
上寺周围风景不错,我们拍了几张照。
我正在凭栏俯瞰下寺,站在一旁的导游走来告诉我:下寺有天王殿、前佛殿和后大殿,依次排列在一中轴线之上,天王殿是一座元代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檐下无廊柱。下寺还有水神庙,也叫明应王殿,里面展示的壁画,堪称元代佛教壁画的艺术瑰宝,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画,尤以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为广胜寺三绝之一。你还可看到篇幅宏大,人物众多的壁画祈雨图、降雨图,还有打球图与下棋图,名气都很大······
唉!只可惜咱此次行程没安排去参观游览下寺和水神庙,甚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