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用艾灸、敷贴和按摩要点 -《儿童健康讲记》连载9

原创 李辛 李辛的空间 今天

常用艾灸、敷贴和按摩

如果小孩子能做到静止不动,艾灸是个效果挺好的调理方法,尤其对于虚寒体质的孩子非常合适。

孩子中焦虚,可以每天艾灸中脘、足三里各二十分钟。如果中焦不是很通,足三里多灸一会儿,也可以再加下巨虚或阳陵泉。一般中焦有问题的这几个穴位常常轮流替换着灸,每天选二到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灸十五到二十分钟,不需要太长时间。

不用犹豫,到底是这个穴位多灸一会儿还是那个,最好的学习是尝试,每天灸,加上观察,你会对这些越来越熟悉。

在给孩子灸这几个穴位之前,建议先给自己灸,掌握角度和距离,不要太近太烫,温热为度。自己灸得有感觉了,知道灸了以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再给孩子灸。

下焦虚,可以灸神阙(肚脐)、关元,或者再加两侧的肾俞,最后再加一个太溪。为什么最后灸太溪呢?因为灸是增加能量,神阙、关元、肾俞是在身体的下焦,也是收聚,脚上的太溪呢,属于下焦更深层的收聚。下焦虚,艾灸的目的是帮助身体往下焦的方向增加并收聚能量。这个跟大家打完太极、练完桩功来个收势的动作一样,这个动作就是相当于灸太溪,收住能量。神阙这个穴位既补中焦又补下焦,一个穴位就可以解决。

小孩子如果好动,不愿意灸,怎么解决?可以拿肉桂30克、吴茱萸10克,打粉,可以用很久。晚上取出指甲盖大的一点点,加一点点醋,如果小孩的皮肤对醋敏感,可以减少醋的用量,加一点蜂蜜,把它捏成一个小丸子,赤豆这么大,放在小孩子的肚脐里,再用邦迪一贴。夏天放24小时,冬天放48小时,再换。

这个方法既补中焦、下焦,又能帮助中下焦运转,晚上还能帮着身体把气收回中下焦。小孩消化不良、尿床都可以贴;老年人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痛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可以用一分大的小饼贴在涌泉穴,因为涌泉穴是肾经,直接从调整下焦开始。

按摩也是个很简单的方法,比如常说的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可以按摩一下合谷、足三里、或者曲池,合谷曲池是上焦的,足三里中上焦,偏中焦,有和胃和肠的作用。或者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一下督脉、膀胱经,对于里面还有能量,中下焦也不虚,直接开表就可以解决,按摩督脉、膀胱经代表什么呢?是顺。因为膀胱经是人体的表面,外面一圈,相当于城市的绕城高速。如果是表面的感冒,你把表面动一下,邪气就出去了。

有的家长知道按摩好,但还不了解重点、方向,每天把小孩子全身都揉一遍。全身揉一遍是什么意思啊?把有限的能量给分散了。身体正准备集中力量跟表面的敌人打仗的时候,你使劲儿把全身都揉一遍,把能量都分散了。打仗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折腾了几次,人体没有能量了,所以那个孩子第二次来的时候,两眼无神、精神萎靡。第二次开方,我给他吃的全都是补下焦的收聚能量的药。第一次来我只给他开了三五天的药,第二次来我给他开了两周,我说感冒好了还得继续吃,为什么呢?因为第二次的药根本没有管这个感冒(标),而是在调整身体不平衡的能量(本)。

所以,上中下三焦三个圈圈,重点要照顾中焦下焦两个圈圈。

按摩只需要学很简单的方法,不需要很复杂的花式手法。分开看就是一个是按法,一个是摩法。我们可以自己学一学怎么按摩,学会了以后就可以给小朋友按摩,给父母按摩,也可以给自己按摩,比如摩腹,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保健手法。

有个穴位叫三阴交,把自己的手搭在三阴交上,不用力。我们现在感觉一下,自己的三阴交是冷的还是热的,松的还是紧的?

听众:感觉是温的。

李辛:温的很好,冷的凉的可能是下焦虚寒。觉得肌肉是厚的还是薄的?

听众:厚的。

李辛:厚说明还有点资源,不过需要分清是结实还是水肿。薄的就是资源不够。手是冷的还是热的?

听众:热的。

李辛:如果手是温热的,可以直接搭在三阴交上,手上的热量会渗透进去。不需要意念,就是自然的热传导,物理现象。没事的时候,放松,把手放在这里。

小孩子脾胃不好,可以把手放在他肚子上。前提是你自己不能太虚太累,手不能是冷的。

我们再来试一下,把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闭上眼睛感觉一下......手心的热量是不是在传递?放在神阙,或者中脘,或者关元,另外一只手放在后面命门,轻轻地搭在那里就可以。

我们做一分钟,注意力放在那里,继续感觉。前后两只手的热量好像在中间连通,进入身体。这是最简单的补中下焦、补元气的方法。对于特别虚的小孩子,每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这个方法非常温和,没有副作用。有一年因为医疗事故,我爸爸急性肾衰竭,极度虚弱有生命危险的

那段时候,我早上四、五点钟起来,把手放在他神阙和关元上一个多小时,再给他灸两个小时,这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后来他身体恢复得非常好。这种补元气的方法对最虚弱的人都很合适,而且很简单。

肚子越来越温热了,挺舒服的。我们大人工作疲劳的时候,在办公室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回收一下神气,怕同事看着奇怪可以光捂前面。

听众:老师,如果拿个热水袋捂行不行?

李辛:热水袋也有用,但不一样。如果小时候你妈妈从来不陪你,就给你一只玩具熊陪你,哪个好?这个不光是热的问题,人有精气神的灌注,有爱,有关心,其实整个过程是有我们看不见的生命力在流动的。

如果有肚子痛,受寒了,胃里发胀,手边又没有艾条,我们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肚脐或者中脘,还有一只手放在腿上,这是先补中焦,然后把能量引到腿上。自己回去试一下,会感觉到腿上的热量会跟肚子接通,还能通到脚上。中医的导引就是这个道理。还可以一边捂阴陵泉,一边捂阳陵泉和足三里,这是在开中焦,或者开下焦,也是在补。

按,不用很大的力,越放松,效果越好。

我二十几岁,在北京的卫生学校做代课老师。有一次,我下了课,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哭声。我过去一看,一个女学生在教务处的沙发上哭,痛经。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药,也没有艾条,怎么办?我先把手捂在小腿下部的三阴交和绝骨,两只手这么一合,让这里温热起来。这就像下象棋或者下围棋,先布局,把气先引到下肢,然后再把手放在血海,也是让她热起来。最后,一只手放在她的肚子上,一只手放在她后腰上,也就五六分钟她就不痛了,通了就不痛了。这些方法大家自己去试,特别有效果。

听众:您说一个是手要温热,第二就是不要太虚寒的人,是不是太虚寒的人如果帮人家施术,自己会有损伤?

李辛:真正虚寒的人心里常会担心自己有损伤,如果不常有这个担心,通常不是虚寒的人。天地之间自有大能量,这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你了解自己只是负责接通而已,而不是把自己的能量分配出去,单独的个体能有多少东西给予?

所以,当你手够温暖,心里也有关心的时候,你放在那里,就会有接通的作用,这是一个自然的交流。比如有人肺虚,把手放在他后背的肺俞穴附近。原则是静,还要虚。什么是虚?当你把手放在那里的时候,把它忘掉,不要想着他有病,会不会好,我在给予,我给了他会不会虚,他的病会不会到我这儿,不必想那么多。放在那儿就行了,自然就完成了。

摩,对幼小的孩子特别合适,小孩不适合很强的手法,现在按摩店大多数太用力了。按摩可以分力、气、神,“力”的重要性排在“气、神”之后。后背、腿、腹部都是适合摩的部位,慢慢地用心地做。要专心,要“松、静、柔”,如果妈妈一边按摩,一边想着别的事,效果不会好。

选择双方都舒服的姿势。有时候隔一块布好像好按一点,你能感觉到你的手,也能感觉到手下的皮肤,慢慢按的时候下面每一点回应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会硬一点,有的地方会软一点,有的地方是凹下去的。你自己慢慢练习,看怎么揉自己手舒服,对方也很舒服。有时能感觉到手下的肌肉里面有点空,或者有点干瘪,轻柔的按和摩会帮助它慢慢充气。

关于按摩,建议大家先学习按法。手不动,体会手下细微的变化。

当体会很细了以后,再开始摩,做到每一个动作你内心是清晰的。对小孩子的按摩要先分清整体的虚实,哪里需要开,哪里需要阖。

按摩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小孩跳出现在的格局。我们大人也常常会陷在某个心理和生理的格局里,时间久了就会发闷,或者生病,需要自己想办法跳出这个被困住的格局。

小孩子在生病的格局里,如果他还有能量,需要开,你帮他全身轻轻揉揉地按一遍是可以的,或者他需要阖,你就把手放在那里,或加一点点力量给他。

比如三阴交,第一个方法是手搭在这里,有热量自然透进去;第二,我身体微微前倾,自然就有一个力量压上去了,不要很用力,手放松的。大家自己去试力度的掌握,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实用。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这位同学的肩膀不舒服,我站在他后面帮他按摩肩膀,我身体往前一倾,力量就下来了,我的手其实没有怎么动和用劲,一个身体的简单角度的移动,就完成了力量的调节。按着不移动,在《黄帝内经》里叫按摩勿释,按在上面,不要松开。

现在流行的按摩一直在动,太快,变成一个散的、泻的方法,适合体质强壮的人,但现在真正强壮的人不多。对于虚人的按摩要以静、慢、柔的“阖”法为主。可以让小孩子趴下,一只手放在命门上,一只手放在小腿肚子上,保持十分钟。如果真能静下来,比如长期打坐、站桩的家长,孩子下焦的寒热虚实是可以感觉到的。

听众:我把手放在小孩背上,过了大概个把小时,等他醒来,我的手都湿了。会不会是小孩体内的湿?他背很凉。

李辛:可能是你身体的能量把他的寒湿引了出来,或者你们两个都比较湿。正常情况下,几分钟就会有感觉。如果这个小孩体内有湿,手放在上面,几分钟就湿黏黏的。当我们在问我的孩子到底是寒性的还是热性的,有没有湿气,用手就可以感觉到。

听众:加意念会不会加强感觉?

李辛:不需要加意念,意念是人为的东西,它有时并不符合身体的实际需求。

听众:老师,我自己老是手脚冰冷,身体虚,那我不能给小孩和自己做按摩?

李辛:可以先加强运动,把自己的气血好好运转一下,也可以把手捂热了再做。

今天讲的一个是简单的思路,希望大家回去试一下。我还是第一次讲按摩的方法。这是了解自己和小孩子体质的简便方法,也是你们深入学习的前提。

如果医生自己没有吃过药,也没有摸过人,凭想象就开药,这就很危险,希望大家不要凭想象学中医。中医说的每一个东西,都是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的。

比如下焦不足,应该能感觉到自己肚脐以下、耻骨以上这块区域是空的、冷的,或者是虚的。如果你们把手放在上面,虚的时候里面像是有个凹陷的洞,热量自己会传进去,放在那里半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话,里面慢慢有充满的感觉,这个感觉也许会持续很多天。这些都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前提是需要打坐,安静下来,很多东西就能够直接知道。中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用理论去推的,是通过实践体验的。

当你静下来的时候,处理家人的健康不难。我虽然是中医大学毕业的,但打坐让我感受到很多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手给自己和家人做按摩,给自己做艾灸,通过实践,会明白很多东西。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当体质改善了以后,有几种可能:第一,身体会好,原来的症状会改善;第二,身体本来隐藏的问题,会反映出来,身体自动进行必要的改革。这种反应过程怎么处理?会有哪几个阶段,怎么去判断?还有怎么通过望诊看他的表象、舌头等来判断寒热虚实,我们后面接着讲。我希望大家先摸一下自己的孩子,感觉一下他到底是寒是热,是虚是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