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之谜,江苏教师称发现新证据,“黄帝”二字暗藏造字信息

三皇五帝的传说在我国上古时期流传甚为广泛,但是其中的五帝原本指的是“五方上帝”,后人又根据上古流传的故事将黄帝等五位帝王补录了上去。不过《礼记》、《史记》、《尚书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五帝都不相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黄帝才逐渐被确认起“五帝之首”的地位,但是有关于他的谜团仍然扑朔迷离。

相较于其他的三皇五帝,黄帝的事迹显然更多,老百姓们也更加了解,但对于其他上古时期的帝皇便知之甚少了。《史记》等不少古籍记载,黄帝为轩辕氏,他战败了炎帝和蚩尤,统一了天下,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传承,甚至五帝中的其他四帝也以他马首是瞻,认他为先祖。

黄帝也相当聪明,有不少东西都是他发明的,比如田亩制、机杼、车、船、云梯、弓箭、号角、铜器、衣服、房屋、乐器等等。倘若史书中的记载都为事实,那么黄帝便是公元前27世纪时有改天换地之能的人才。

有人认为,黄帝“创造”的东西之所以多,便是因为黄帝时期有仓颉造字,将当时的发生的事情都记载了下来。后来人们又将劳动者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全都归功于皇帝一人身上,于是黄帝便成为了“人文初祖”。

此外,也曾有人认为所谓的“仓颉造字”也只是史书中的记载罢了,真正造字来源于最初劳动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刻写下的记号,然后再逐渐演变为成形的文字。等到了黄帝时期,他身边的文官仓颉只是将这些文字都统一编撰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了一批文字。

而且,我国最早成熟的汉字——甲骨文能追溯的时间最早也只是到3000年前的上商代,那么这其中还有1000多年的汉字空档期,令人难以捉摸。所以也有人怀疑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真正的汉字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流传变形而来。

倒是江西的一名学者刘振英老师声称自己发现仓颉造字的直接证据。刘振英出生于1944年,虽然曾经只是中学里的一名教师,但他是资深的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爱好者,还出过一本专著,名为《解河图、洛书与八卦图》,对问题的探讨比许多专家还要深入。

刘振英在文字考古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辨识出了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时代30个文字符号,让甲骨文的起源又往前追溯了几千年。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于上世纪初被发现,并于192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仍在考古研究当中。

而于1952年出土的那30个陶文上文字符号也成为了当时古文专家们难解的谜题,刘振英另辟蹊径,他根据上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法以及众多古籍推断出,这些符号中大多是数字“一”到“九”的最初的象形文字,而且还应该与仓颉创造出来的“黄帝”二字有关。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刘振英将这些半坡陶文进行了排序,并且与现代汉字、甲骨文做比较。在“黄帝二字分析”这一栏中,大家有了惊人发现——甲骨文的“帝”字由半坡陶文的“一三五七九”结合而成,而甲骨文的“黄”字也是由半坡陶文的“二四六八”以及“田”字组成。

恰巧按照古中国的传统说法,“一三五七九”是天数,而“二四六八”是地数,黄帝二字组合在一起,岂不是就是天地的意思,也证明了黄帝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在刘振英没有开创这种古汉字的解读方法之前,黄帝之所以会被称为“黄帝”还有另外一个流传的故事。

据说黄帝在打败蚩尤后,登上了泰山之巅,举行封禅仪式。就在他祭拜上天的时候,天上冒出了很多黄色的大蚓大蝼,于是黄帝便以土德称王,而土又是黄色,所以才有了黄帝之名。但若以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为事实依据,那岂不是仓颉造字之前,就已经有“黄帝”二字存在?神话中互相矛盾的故事还有很多,当代学者刘振英的推论却更有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