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庆的十六大名门望族详解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即江州城,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重庆属巴郡。
汉朝时,重庆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巴郡治在江州。公元前106年,在重庆设江关都尉于鱼复,在今奉节东白帝城,管辖巴郡军事。
东汉时,公元190年,巴郡三分,永宁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鱼复,巴郡治阆中。公元201年,复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公元581年,隋文帝废郡,以渝水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公元1102年,北宋徽宗改渝州为恭州。
公元1189年,南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重庆地理环境的安全性,再加上农用耕地在古代开发度较高,重庆孕育出了很多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重庆的十六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巴郡谯氏:周召公姬奭之子姬盛,被封于谯,在今四川省境内,建立了谯国,并自号为谯侯,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称为谯氏。谯氏在汉武帝时已为显族。谯氏的主要郡望有北海郡、巴郡、巴西郡、谯国郡等。谯氏的主要堂号有北海堂、巴郡堂、巴西堂、谯国堂等。
巴郡盘氏:盘氏共分三支,分别源于盘古氏、帝喾女婿盘瓠、商王盘庚。盘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多以巴郡、南郡、苍梧为郡望。盘氏的主要堂号为巴郡堂、南郡堂和苍梧堂。其中盘氏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巴州堂。
巴郡川氏: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多以颍川、三川、蜀郡、巴郡、辽东、三巛为郡望。主要堂号有颍川堂、三川堂、三巛堂、蜀郡堂、巴郡堂和辽东堂。其中川氏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巴州堂、楚州堂。
巴郡相氏:夏帝姒相的子孙,有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因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来又迁都他处,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为姓氏。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相氏的主要郡望为西河郡和巴郡。相氏的主要堂号为西河堂、巴郡堂和讽德堂。
巴郡黎氏:汉族黎氏源于商代、西周时期的黎国。西周黎国始封君乃伐黎主将毕公高之子。黎国位于今山西境,先建在今长治市西南,春秋时迁于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地入于晋。当代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巴郡黎氏源自黎錞九代孙黎伯贤,其由四川渠县迁居重庆府巴县西乡大教场,今属重庆市渝中区教场口,后裔以巴郡堂为堂号。
黎氏的主要郡望为京兆郡、 九真郡和宋城郡。黎氏的主要堂号有黎阳堂、黎城堂、经术堂、巴郡堂、乾元堂、载酒堂、京兆堂、九真堂、宋城堂、新安堂、敦本堂、礼序堂等。
江州抑氏:抑氏源于司马氏,出自司马懿的后裔,属于避难原氏取异为氏,在古代,抑字曾是懿字的异体字。在今重庆市涪陵区有一批抑氏族人,就是司马懿的后裔。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该支司马氏族人避祸隐居于巴山地区,改以先祖司马懿的名字之同音异体字为姓氏,称抑氏,世代相传至今,即为江州抑氏。抑氏族人与司马氏实为同宗同源,尊奉司马懿为得姓始祖。
抑氏的主要郡望为齐郡和江州。抑氏主要堂号为齐郡堂和江州堂。其中抑氏江州堂,以望立堂,亦称渝州堂、恭州堂、巴郡堂、楚州堂。
巴郡督氏:督姓出自古代春秋时期宋戴公的孙子华督,华督的后代中,有的以其字姓华,有的以其名姓督,都为了纪念华督这位先祖。故督氏后人奉华督为督姓的得姓始祖。督氏的主要郡望在巴郡。督氏巴郡堂,以望立堂。
巴郡淦氏:淦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以巴陵、吉州、巴郡为郡望。在今重庆市的江北区有淦氏族人分布。淦氏的主要堂号有岳州堂、吉州堂和巴郡堂。其中淦氏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巴州堂。
巴郡闫氏:闫从阎的草书而来。闫氏望出琅玡邑,宗传巴郡堂。如今,闫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山东、河北、山西为多。
巴郡茶氏:茶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以齐郡、巴郡为郡望。秦灭苴国后,苴国人在国灭后,不堪秦法严厉而南下逃亡,有以葭萌、苴为姓氏,苴后改为茶。特别是在由古羌族演化出的彝族人中,茶氏更多。茶氏的主要堂号为临淄堂和巴郡堂。其中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巴州堂。
巴郡巴氏:古时伏羲氏后裔后照,定居于巴水,即今四川省东部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称巴氏。故后照是巴氏的得姓始祖。周代有巴子国,在今四川省的旺巷,后灭于秦,巴子国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巴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巴氏。
巴氏郡望主要为高平郡、渤海郡和巴郡。巴氏双卿堂,源出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巴蔓子为保全巴国领土,自刎而死,楚王倾佩,就用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头。巴国也用葬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尸身。此后巴氏就以双卿堂为堂号。
涪陵芈氏:芈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季连被楚国王族尊为始祖,楚人的主体是芈姓季连部落,楚王族、公族以芈姓季连部落后裔为主,其中又以鬻熊家族为核心。芈姓多以楚州、朗州、鄂州、岳州、襄阳、牂牁、夷陵、涪陵、九江、溧阳、新丰、丹阳、竟陵、弘农、武陵、彭城为郡望。主要堂号有楚州堂、朗州堂、鄂州堂、岳州堂、襄阳堂、牂牁堂、夷陵堂、涪陵堂、九江堂、新丰堂、丹阳堂、竟陵堂弘农堂、武陵堂、彭城堂等。
恭州凯氏:凯氏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后,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八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恺氏。在古代,恺与凯二字通假,因以有凯代恺为姓氏者,改称凯氏。凯氏与恺氏同宗同源。苗族人古先无姓氏,后在与汉族的不断融合过程中开始采用汉姓,其中有因居住地为贵州凯里地区,遂为凯氏。
清朝初期,清政府从湖广地区大举迁民于四川发展农耕和采矿生产,贵州凯里的一支凯氏苗族被迁徙至重庆府,后凯氏族人有多人被征兵到安徽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自此逐渐分播各地,今凯氏族人主要分布于贵州、重庆、安徽、海南等地。
凯氏以恭州和徽州为郡望。主要堂号为恭州堂和徽州堂。其中凯氏恭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巴郡堂、楚州堂、渝州堂、重庆堂。
恭州可氏:可氏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庆父之后庆克,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姜庆克,亦称公孙庆可,其子获罪于齐昭公姜潘,先逃亡到晋国,后又赴吴国。迁居于吴国的姜庆克家族中,有人以姜庆克之名的谐音字改姓氏为可氏,其后世代相传至今,其可氏史称正宗。可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庆克为得姓始祖。可氏的郡望主要为陇西郡和恭州。主要堂号为陇西堂和恭州堂。其中可氏恭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巴郡堂、楚州堂、渝州堂、重庆堂。
恭州完氏: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以洛阳、桓州、恭州为郡望。在今重庆市的万州区仍有完氏族人分布。完氏的主要堂号为洛阳堂、桓州堂和恭州堂。其中完氏恭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巴郡堂、楚州堂、渝州堂、重庆堂。
恭州方氏:方姓出自方雷氏,帝榆罔长子雷,因功被封于方山,在今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源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将军,平定荆蛮叛乱,中兴周室有功,其后世子孙以方为氏。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氏族人,均是河南方氏族人向南播迁的结果。
方氏的主要郡望为开封郡、河南郡、新安郡和恭州。方氏主要堂号有河南堂、新安堂恭州堂、正学堂等。方氏恭州堂,以望立堂,即重庆堂、巴郡堂、楚州堂、渝州堂。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郡望即地望、郡姓。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