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干文化
库尔干墓葬类型5示意图
所谓库尔干,是俄语中波斯语借词,意为“古坟”。
早在1926年,著名考古学家V.G.Childe(1892-1957)先生就指出了乌克兰黑海北岸草原地区可能是印欧人的故乡。到了1956年,金芭坦丝(Marija Gimbutas)女士提出了著名的“库尔干文化”(Kurgan culture)的概念。她在1956年首先用这个术语来指称从黑海地区到北高加索、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地区,以至西伯利亚叶尼塞地区,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2500年间的半游牧文化。用来描述灵活机动、骑马好战的父系氏族部落文化(the horse—riding、warlike Patriarchal family of tribes of the North Pontic Dnieper Volga steepe),以区别欧洲古老的定居、和平的母系氏族文化传统。库尔干文化是印欧语的源泉,是原始印欧人或雅利安人的创造。
俄罗斯图瓦共和共阿尔赞2号墓示意图 竖式墓坑
巴泽雷克墓地
这种文化有比较先进的武器,采用竖式墓坑,饲养马匹,也已有了农耕,其社会组织是层级式的,实行父权制。库尔干文化即原始印欧人的文化,其扩散和渗入各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公元前4300—4200年; 2)公元前3700-3500年;3)公元前3l00-2900年,并逐渐取得了优势。第一阶段的原始印欧人来自伏尔加河草原;第二阶段来自德聂斯特河下游和高加索山脉之间的黑海北岸地区,文化更为先进;第三阶段又来自伏尔加草原。库尔干文化以畜牧业和父权占明显优势,认为是原始欧印人孕育了游牧文化,并且改变了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社会进程和文化格局。而在库尔干文化之前,欧洲还存在一种古老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间),属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其居民说的不是印欧语。在有关印欧语和印欧人发祥地的各种假说中,库尔干或南俄草原起源说是影响较大的。
黑海沿岸某库尔干墓地殉葬的马匹
已有学者指出,马被认为是草原游牧的象征,马的驯化和传播是欧亚草原游牧兴起的关键。已知最早驯养的马出现在东欧。在乌克兰南部Dereivka村Sredni stog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马骨和六个鹿角式嚼子。研究表明马正处于被驯化的过程中,主要用于食用,也开始用于骑乘和牵引,其时代是3500—3000BC。库尔干文化饲养有大量马匹,因之墓葬中也有大量的马匹随葬。
阿尔泰山地区墓葬墓室中的尸体
库尔干文化影响所至,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影响了日本的古坟文化。我国国内也有其遗存。都兰热水乡吐蕃墓当即受库尔干文化的影响的遗存。库尔干文化墓葬中多用圆木叠压成墓室,据其发掘报告《都兰吐蕃墓》,发现的四座墓中,墓室上叠压柏木达2-3层,其中一号墓为2-3层,四号墓为二层,二号和三号墓为一层。柏木长达6米左右,直径最大者达60厘米。都兰四座墓的墓室结构都为以前所未见,有呈长方形的前后室柏木砖石混筑结构,呈长方形的左中右三室柏木结构,呈前中后左右五室的砖石柏木混筑结构。……都兰四号墓墓室上方平铺两层柏木,墓室四壁由8根柏木横放叠压而成,墓室底部平铺有南北向的柏木。
都兰一号墓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