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古代文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必读之书

文论是古人关于文学的看法,包括文学本原论、文体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观等各个方面。

文论分为多种,一种是系统的理论,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一种是夹杂在各种经书、史书、子书当中的文学理论,即某人关于文学的理论;还有诗话、词话之类,比如《沧浪诗话》、《六一诗话》、《随园诗话》。

1、《毛诗序》

研究和传播《诗经》的主要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鲁人毛亨、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在《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著《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毛诗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开中国文学批评之先河。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点。从中看出,它不仅传承了先秦以来所认识到的“文学是理性的表现”的观点,而且阐明了理性表现要靠情感的萌动,这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对后世诗论影响极大。

2、《典论·论文》

《典论》是建安后期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作者曹丕,《论文》是其二十篇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 的文体说。他在文中提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以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作品篇幅虽短,却提出了文学作品的功用、作家修养和作品风格、不同文体特点及标准、文学批评的态度四个问题,是中国最早以多种文体和多位作家为对象评论文学的文学批评专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典论·论文》)

3、《文赋》

《文赋》是晋代陆机的文艺理论作品。魏晋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逐渐衰微,人的思想不断解放,文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文学理论上也一扫两汉沉闷凝滞的气氛,人们开始对文学的本质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文学艺术规律的研究更加全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文赋》问世,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到文学批评的议程。

4、《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作者刘勰。本书以儒家中庸思想为基础,兼收道家精华,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5、《诗品》

《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后人称之为“百代诗话之祖”、“诗话之伐山”,作者为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对中国的诗歌理论和诗话著作、日本的汉诗与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五言诗为主要对象,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钟嵘认为,作诗要赋和比、兴相结合,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都要重视。

6、《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理论专著,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包括词曲、演戏、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演戏部》、《声容部》。李渔在书中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原则,即结构要谨严,情节要紧凑,组织要天衣无缝。其他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而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的论述最为精辟。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