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找到提升质量的最佳突破点
学校坚持以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为主题,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动力,实施聚焦课堂、聚焦学生、聚焦过程“三聚战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找出学校存在的短板,逐个突破、逐个解决:
一是从处室管理层面看,其工作重点往往大多数在对上级主管部门各项检查评优,对下的监督指导共同协作特别是共同协作方面力度不够大、不够精细导致、不够彻底,以至于心没往一处想劲没往一处使,“有令不行”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从级部管理层面看,其工作重心在学生管理,而对于教师方面,尤其是对于教学管理方面的业务指导检查监督失位。
三是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无责任心,无上进心,心态浮躁,除个人利益外,对学校其它工作置之不理漠不关心,每天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备课应付、上课应付、批阅作业应付、学生管理应付、晚自习更是应付,集体教研形同虚设,外出学习心不在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四是从学生教学管理层面看,缺少针对学生实际的优生培养有效机制与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
二、2021年度教学质量目标
(一)教务处教学质量目标:
1、确保教研室教学视导成绩全区前2名。
2、确保导学案、课堂教学、分层作业、集体教研、外出学习、优生培养质量与效率。
3、制定扎实有效方案措施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数量明显增加。
(二)各级部教学质量目标:
1、各级部要确保本年级导学案、课堂教学、分层作业、集体备课、学生管理质量与效率。
2、初一年级:
(1)本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线率至少达学生总数的20%以上。
(2)到本学年结束,B线率至少达学生总数的54%以上。
4、初二年级:
(1)本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线率至少达学生总数的23%以上。
(2)到本学年结束,B线率至少达学生总数的56%以上。
5、初三年级:
(1)中考成绩,A线率至少达学生总数的25%以上。
(2)中考成绩,B线率至少达学生总数的60%以上。
三、攻克短板,聚焦课堂,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进一步理顺处室与级部关系,明确责任,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形成提升质量的合力。
一是处室在学校指导下制定出工作计划,完成指导、监督、评价以及服务职能。
二是级部在学校领导下,对学校的各项决策充分执行,具体贯彻落实学校和各处室的工作计划,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尤其是教学管理方面,要积极主动,拿出行之有效方法措施,放手大胆管理。
三是学校充分调动各处室和级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形成不越位更不失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运行程序。
2、分解、细化教学质量目标,层层推进,逐一落实。
一是各处室、各级部,要针对2021学年度教学质量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与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得力方案措施,层层落实,具体分解落实到班级、备课组、教师个人,并逐一签定目标责任书。
二是各级部要根据与班级、备课组、及教师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以月阶段测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为节点,定期召开推进会,总结查摆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确保质量目标完成。
三是各处室级部要根据分工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检查监督,提升服务水平,务必形成风清气正的办公氛围、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积极进取教研氛围、以身示范以身作则的学生管理氛围。
四是相关处室各级部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深度与广度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整改、提升,加强对教学质量从过程到结果进行全方位科学监控、整改、提升。
3、围绕“高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彻底充分解决影响质量提升的短板问题。
一是教师备课以编制导学、导教、检测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导学案为核心,课堂教学指导培育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强化学情掌握,实现教、学合一。
二是教师二次备课要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困惑问题、重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为主,同时要强化对困惑问题、重点问题的训练,达到解决、掌握、巩固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目的。
三是学生作业实施“备、优、分、提、减”策略,即学生作业纳入教师集体备课,在“提质减量”原则下进行集体优化、分层设计,并建立作业布置和监控机制,把作业设计、公示、批阅、矫正纳入日常教学管理。
四是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分层教学,抓好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建设,实施A线生、学困生责任承包制,实现抓两头促整体的管理效果。
五是实施学科提升战略,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各级部学科组要结合学科与教师实际,针对性开展专题研究,起始年级衔接、毕业年级复习、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等。
六是加强信息化教学,推进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一对一数字化”分层教学、针对性教学优势。
七是“五课”联动搭建平台,促进教师规模化进课堂。
4、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教师考核以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调研后进行修改完善,使考核制度进一步聚焦过程管理,聚焦课堂考核,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是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以教学为核心,以班级、学科组、备课组为框架,以教学过程监控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努力提高各学科AB线率。
5、毕业年级要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原则下,加强中考备考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