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

芥末堆讯  5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及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提到,美育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学生艺术基础知识、艺术基本素养和专项艺术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并调动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此外,他表示,从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来看,美育教学硬件条件仍有很大差距,需要全面改善。

王登峰介绍,下一步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基本考虑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去年10月份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聚焦以下三个方面:转变美育育人价值认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设施建设,以及调动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积极性推动美育评价体系改革落地落实。

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

王登峰表示,美育不仅是吹拉弹唱等技能,而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且一定是面向人人的。美育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立足于教会学生艺术基础知识、艺术基本素养和专项艺术特长。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围绕着教会、勤练、常展(常演)去推动美育教学改革。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他表示,培养每个学生具备艺术的特长,是下一步推进学校美育改革的关键。

下一步,要推进大学生艺术展演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改革。核心就是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常演)的美育教学改革目标,实现每所学校都要举行经常性的艺术展演和展示活动,每年组织省级集中展示,在此基础上每年都组织不同项目、不同内容的全国性的艺术展示和展演,每三年举行一次综合性的学生艺术展演。

美育教学场所、器材仍存在数量短缺问题

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设施建设方面,王登峰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两办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艺术类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的力度。各地都要加大力度对美育教学硬件条件设施的建设,同时教育部也会加大学校美育信息化建设力度。

针对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场地活动条件仍存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校际差别的问题,王登峰表示,中办和国办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就不均衡问题作出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器材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这也就意味着各地要把这一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要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从各地各校的情况来看,进一步加快场地和器材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王登峰进一步解释道,各地采取措施时也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器材方面,各地可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点配备像二胡、笛子等器材,不一定都得有钢琴;很多场地也可多功能来使用。“当前阶段可能更多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关的措施去解决当前的难题。但是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要加快补齐这个短板。”

王登峰还提到,从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教学活动的场所和器材的条件来看,目前我们不仅仅是不均衡不平衡的问题,首先是量的短缺问题,就是说最基本的保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学校美育场地器材配备有了显著提升,上课的教室和一些基本活动的场所基本满足。但是从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教会、勤练、常展(常演)的标准来看,仍然有很大差距,需要全面改善。

师资方面,王登峰表示,美育教师的短缺是结构性的短缺,很多学校的教师编制已满,但体育、美育教师相对短缺。

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安排方面,近几年,为了解决美育师资队伍问题,从教育部到各省(区、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做了一些尝试,包括新增教师的要优先考虑体育美育教师,特岗计划也向体育和美育教师倾斜。

各地也因地制宜想了很多办法,如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体育和美育教师,再分配到校任教。

同时,各地在美育师资补充方面也采取了包括志愿服务、结对子,选聘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等方法。王登峰还提到,目前正在研究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进一步补充师资不足问题。

他表示,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音乐美术专业或者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水平,同时要让美育教师这个职业更有吸引力,要加大激励和引领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确保各科教师都能够按需分配。

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在具体执行方面,教育部提出,要调动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同时需要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学生艺术测评的制度,并加强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推进中考美育的改革试点。

进一步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丰富完善艺术测评和美育中考的实践。同时把各地各校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情况纳入到督导和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调动各校和各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