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绝美禅诗,皎然和尚绝句,字字惊艳,细读忘俗,有大境界
1.寓言
吾道本无我,未曾嫌世人。
如今到城市,弥觉此心真。
这首诗让王和尚一见倾心。此诗妙在豁达且空灵。诗题“寓言”,即托辞以寄意。
皎然是唐朝著名诗僧,诗中多写禅思妙悟,禅意超然,诗意闲适,清澹自如,别有神趣。此诗即是一例,可看做皎然的“写照”。
皎然笃信佛学,自然深知“达道见自性,自性见如来”的佛理。《金刚经》有言: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我”即任意自然,无“我”之执念。既然“无我”,就不必逃入深山坐苦禅,自然也就不必嫌憎世人。
首联写得非常达观通透,陶渊明有诗说“心远地自偏”,既然心存高远,即便身处闹市,也能凝神息虑,保持本真。“大隐隐于市”即是这个道理。
因此,皎然并不排斥世人,更不必遁入深山寻求内心宁静。因此,当他行走在喧闹城市中,更加感觉佛心之纯粹真如,无丝毫渣滓。《金刚经》中有言:心不住法,才能如日月明照,见种种色。诸相非相,唯心是真。
皎然能有如彻悟,自然潇洒纵横,无丝毫凝滞了。王和尚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就在于其豁达与宽容之外的坚定与纯真。
2戏题松树
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
翛然:音xiāo rán无拘无束貌;超脱貌。
这首诗写得简单,韵味却浓厚,写出他“心无挂碍”的潇洒出尘之姿。
皎然心向山林,绝无尘念,故而最爱听松涛之声。唐朝张令问有诗说“饱听松风清昼眠”,松风如涛,最能引起诗人的幽兴。因此,每到一株松树下,他都驻足聆听,乐而忘返。
因看破红尘,心无杂念,故而他潇洒飘逸,毫无烦恼与牵挂,所以他诗中说“笑向闲云似我闲”。
此中“笑”最有神韵,笑者,乃是满足之笑,也是快意之笑。悠悠闲云,像他一样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纵横自如,毫不凝滞。如此境界,怎不让人羡慕!
这首诗写得轻快自然,让人读之忘俗,也让人一消尘念,襟怀阔朗!
3.酬秦山人见寻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群。
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
香童:寺庙里的侍童。
担簦:音dān dēng,背着伞。
这是一首应答诗,恭敬中带着幽默,豁达中又含有真情。
好友秦山人到访,作者以诗作答。首联一正一反,刻画友人形象。因朋友隐居山野,不屑俗名,故而寺庙的童仆都不认识他。这句诗看似香童无礼,其实恰恰写出山野之人的气质。既然逃名,又何必求人知姓名?想来,秦山人遇此境遇,不以为忤,反以为喜吧。
接下来,诗人刻画朋友的形象,他肩上背着雨伞,风尘仆仆地来到山门之外。由于秦山人气质高雅,高标绝俗,连鸥鸟都愿与他为伴。
鸥鸟,在传统文化中历来是,飘逸高洁、心无杂念的象征,故而以此来比友人之气质,非常妥帖。且“领鸥群”,虽夸张,却很有画面感,好像朋友带着鸥群飘逸而至,如仙人一般。
诗人之所以刻画朋友的形象气质,就在于二人是知己,是同道之人。故而他在二联说“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不俗朋友到来,自然不能以俗物招待,窗前碧空如洗,白云渺渺,这足可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知己了。
这首诗,细读很幽默,既有对友人的嘉许,也写出自己的豁达与清高,其中更有对朋友到来的欣喜之情。唯有知己,才可调侃,唯有调侃,才见真情。
4.秋晚宿破山寺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
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这首诗写得清澈淡雅,于寂寥之中蕴含着浓浓的禅意。
深秋之夜,皎然夜宿山寺,空山寂寥,落叶飘零,山色空蒙,四周静谧,残灯如豆,映照在石壁之上。夜晚的寺庙悄无人声,昔日礼佛游览之人已经散尽,就连寺庙的僧人也大都安歇,唯有孤云缓缓移动,在寺庙上空依依不舍,来去不定。
这首诗写得静而沁凉,诗人对世间的沧桑变化,人情冷暖都不在关心,热闹总是别人的,安静下来之后,禅心入定,如孤云般缥缈,又如孤云般有所依归。
“自飞还”,三字有深意。禅心如云,坚定如恒,只有在夜深人静之后,才更加明澈,更加从容,并且从遥远万里之外,飞回寺庙上空,也飞进作者心底。
由此可知,那一盏残灯,不就像他心中的明灯么?虽然落叶满空山,夜色如墨,但是一盏明灯足以照彻暗夜,足以抵挡如浪红尘,如潮岁月。
虽然修行之人终究也会作古,但禅心如云,终究会依恋在寺庙上空,万古如此,从不改变。
5.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
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写出修道之人的境界,其中更包含对友人的劝勉与期望。
皎然的朋友维谅上人也是一名僧人,他回洞庭湖持志修佛。诗人对友人此举大加赞赏,故而起句就说“从来湖上胜人间”,洞庭湖水光山色,远离尘世,比十丈红尘要更适合修行,朋友如一片孤云,飘飘而去,更让人心生欢喜。
诗的下句即解释为何说“湖上胜人间”,因为飘在湖上的朵朵白云,如此无拘无束,如此潇洒自在,不更让人羡慕么?“独自”二字,写出浮云无依无傍,不凝滞于物的潇洒自由。
接下来,皎然勉励朋友在洞庭湖更可以修行明性,获得内心的皈依。禅如空天一轮明月,可照见内心,可洞穿烦恼,可超脱自我,可获得清净。清净心生就是见性,清净心就是菩提心。因此结句他说“寥寥一水镜中山”,这“境中山”即是“如来地”。
诗的二联,看似写洞庭湖之美景,其实乃是修佛之路,“回头即是佛,莫向外头看”,因此,这句诗中包含了他对有人的勉励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