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叙述动作
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
(一)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真实的作者当然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故事固然是由创作者创作的,但实际生活中的作者并没有进入作品。当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作品中的隐含作者却被看作一个稳定的统一的人格实体。
(二)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
隐含的作者不同于真实的作者,也不等于作品中的叙述者。叙述者是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而隐含的作者则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一般情况下,叙述者所说的语言往往就体现了隐含作者的态度和认识,因而人们不大容易将叙述者和隐含的作者区分开来。
隐含的作者自己在作品文本中从不露面,我们只能通过对整个作品的意图来间接地意识到他的存在。作品文本中实际存在的叙述者,而能够表明叙述者这个角色存在的根据是叙述声音。
二、叙述声音
叙述声音是指那种能体现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口气或情感态度。从叙述的一般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能只是传达内容意义,声音的表情特点也只是为了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情感意蕴。
(一)显在叙述者
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在比较传统的带有讲故事色彩的叙事风格中,叙述者的声音往往或多或少地可以被接受者听到。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尤其是当第一人称叙述者并不是故事中主要任务而只不过个旁观者的时候,他作为叙述者的显现通过叙述中的主语“我”而表现得更加鲜明。
显在叙述者的极端表现是通过干扰甚至打乱故事叙述而使叙述者自己显现出来。话本中叙述者的声音就是典型的这种显在叙述者的例子。
(二)隐在叙述者
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戏剧文学即基本。剧本除了少数提示外,故事的叙述绝大部分是通过居中人物语言进行的,由于几乎完全没有叙述者语言,故事的叙述绝大部分是通过剧中人的语言进行的,由于几乎完全没有叙述语言,因而找不到叙述者存在的证据,叙述者似乎隐藏起来。
“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人物背后,默默地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想要叙述的东西。
隐在叙述者还有一种特殊形态,处于显在叙述者与不完全露面的隐在叙述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这种叙述者不像显在叙述者那样直接在文本中露面,但也不像上面所说的隐在叙述者那样完全隐藏在文本背后。这种隐在叙述者存在于文本叙述中,但并不直接显现,读者只能间接地感受到叙述者声音的存在。
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
(一)接受活动的参与者
叙述动作为发生在讲故事人和听故事人之间的行为,必然涉及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就是真实读者。
(二)叙述者与接受者
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也就是说讲述活动必然要有人接受叙述语言的对象,即使是作为书面文学独自进行的叙述语言创作,作者作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也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接受者是指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倾听故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