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堂】奇妙的杂体诗
诗词学堂
奇妙的杂体诗
1、回文诗。人们写诗,一般总是顺着读的,但有的诗不仅顺读,而且可以倒读,这就是回文诗。
如苏轼的《题织锦图回文》: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这首诗描写暮春时节的景物,抒发闺中思妇的春愁。有趣的是,如果将此诗倒读,仍琅琅上口,意境优美: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顺读之,便是一副日暮潇潇、人丁凄凉、月缺梧桐的孤寂景象。
试想,春日已晚、落花低垂,更有夜凉月缺、雨幕垂阁,风雨飘摇之中,却有一孤独行人,意兴阑珊、禹禹独行,凄风冷雨之下,寂寞凄苦的走出城门。头顶更有孤雁盘旋唳鸣,更添凄楚。让我们换一次角度,从最后一个字开始往回念,场景意向却已是截然不同的两重世界:
此时日暮晚雨之下、禹禹出城的孤独旅人则成了夜雨之中往城内赶、归心似箭的幸福人儿。
虽然依旧是落花零落、碧草飘摇,可这又如何?城里也许有他的妻子家人在雨幕之下的秀阁中翘首企盼,若是如此,晚春雨幕也不再凄凉,而成了归家游子最后的欢歌。即便不是家乡,没有亲人,最不济城里也有暖酒热食,可以充饥解渴,岂非比那雨夜疾行的孤独行者要来得幸福的多?
同样的28个汉字,一样字词的写就搭配,只是换了念读顺序便能成就两幅截然迥异的鲜丽画卷,用字之妙、构词之巧、心思之敏、才智之卓历历可见,而回文诗的趣味妙境更是体现无疑,不愧是才子苏轼。
还有一种回文诗,可反复吟读,其味无穷。如秦观曾写过一首诗,由十四字组成。
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静思伊久阻归期忆别离时闻漏转。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一阕新歌声漱玉。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由十四字组成。诗曰: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此诗可读成: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说到回文诗,人们自然想到东晋时前秦女诗人苏惠写的《璇玑图》。据《晋书》记载,秦州剌史窦滔因罪被徙流沙,其妻苏惠想念他,便织成一幅回文璇玑图以赠。其诗共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反复,皆成诗章,可得诗二百余首,令人叹为观止。武则天《璇玑图序》称其“才情之妙,超今迈古”。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2、鹤顶诗。又称藏头诗。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形式。藏头诗又名鹤顶体、凤冠体、贯顶体,大家熟知的《水浒》中吴用赚卢俊义上山在他家墙上写下的“反诗”就是藏头诗。
如明代有个状元叫伦文叙,少年时其父深夜叫他去打酒,店家知他有文才,故意不开门,要他以对门柴行门口“有柴出卖”写首鹤顶体诗才开门打酒。小文叙随即吟诗一首:
有客携壶月下来,
柴门关闭未曾开。
出声便怨摈邻里,
卖酒之人快出来。
店家见诗符合藏头要求,又符合他设定的要求,只有起身开门打酒给他了。
再如关汉卿杂剧《望江亭》中写谭记儿向白士中吐露真情:
愿把春情寄落花,
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
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士中识破藏头诗“愿随君去”,即回一首:
当垆卓女艳如花,
不记琴心朱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句,
卿须怜我尚无家。
白士中诗中亦藏头“当不负卿”。二人心心相印,遂结百年之好。
3、离合诗。离合诗指用拆字法写成的诗,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一文说:“离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最早的离合诗当推后汉孔融作的《离合郡姓名字诗》(其首句为“渔父屈节”)。此后晋代潘岳、南朝谢灵运等名家,也都有离合诗问世。
晚唐诗人陆龟蒙写了
另有一位诗人皮日休用同样形式写了五首和诗,其中有一首诗:
晚秋吟
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
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
日与免合“晚”,禾与火合为“秋”,口与今合为“吟”,三字连成《晚秋吟》。
皮日休这首是和诗,和的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闲居杂题》五首离合诗,诗为七言四句,将前一句的尾字和后一句的首字合起来,组成另一个字,即用此字作诗题,如其中的一首:
鸣蜩早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口和鸟组成“鸣”,虫和周组成“蜩”,日和十组成“早”。
除诗以外,宋词也有离合体。北宋词人黄庭坚的《两同心》有句云:
“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
女边着子是“好”字,门里挑心是“闷”字。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唐多令》有云: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将“愁”字分解为“心上秋”,也是用的拆字法。
4、神智体。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系苏东坡首创,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不是回文诗,也不是调序诗。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
虽然这种杂体诗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但构想巧妙且奇特。如苏轼的《晚眺诗》。
诗中描绘了一幅山中夕照图。长亭、小路、江水、山峰尽在画面里,还有一位年老长者,撑着竹杖悠闲地边走边观赏傍晚景色。末句写山峰在水中的倒影如一支支毛笔,仿佛蘸着江水,挥毫作诗,想象又是何等瑰奇。
由于这种杂体诗显示出作者的智慧,启发人们的神思,故称为“神智体”。
5、半字连珠诗。这种诗的特点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右偏旁为下一句的起首字。如云南省蒙自县鸣鹫苗族乡缘师洞古建筑群白玉楼的一块岩壁上刻有一首诗,此诗共四十九字,全无标点。诗云:
此山美景正堪期下岩前论古诗庙巍峨
钟鼓便深夜静斗星移少灵根培佛地曾劳苦
费心机时修好观音洞与神仙下盘棋
按照“半字连珠诗”的规律,此诗可组合成一首七言律诗:
此山美景正堪期,月下岩前论古诗。
寺庙巍峨钟鼓便,更深夜静斗星移。
多少灵根培佛地,也曾劳苦费心机。
几时修好观音洞,同与神贤下盘棋。
期的一半:月 诗的一半:寺
便的一半:更 移的一半:多
地的一半:也 机的一半:几
洞的一半:同
这首诗描写山中景色,既有昼景,又有夜景,不仅绘声,而且绘色,还表达了作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意境优美清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游紫霄宫七言八句》,其诗首尾相接,宛如念珠:
(浆)洗尘埃道未尝于名利两相忘怀六洞丹霞客诵三清紫府章里採蓮歌达旦轮明月桂飘香高公子还相觅得山中好酒浆
其读法如下: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有心者不难发现,此诗每句首字,均隐藏于前句尾字之中。读此诗首句首字'水',来自该诗诗末最尾字浆之'水'部首,选择“浆”字,拆成“将”、“水”;从“水”字读起,向下顺延,所有的头都在前一字的下半部分。其中“浆”“尝”“忘”“客”“章”“旦”“香”“觅”都可拆析。利用合体字可以分割的特点,选用每一句的尾字,再从尾字中分离出某个偏旁或独体字,作为后一句的首字。于是后一句的头才能藏在前一句的尾巴中,第一句的头才能藏在最后一句的尾巴中。所以离合诗,也叫离合藏头诗。
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的构造特点,从前句尾字中拆出一个新字,作为次句首字,故称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其实是一种半字连珠体。
无独有偶,湖南桃源县桃花源遇仙桥头石碑上也有一首半字连珠诗,相传为宋代诗人秦观赠苏小妹之作:
機時得到桃園洞
忘鐘鼓響停始彼
盡聞會佳期覺仙
作惟女牛底星人
而靜織郎彈斗下
機詩賦又琴移象
難道歸冠黃少棋
此诗自中间“牛”字,按顺时针从里向外读为:
牛郎織女會佳期,月底彈琴又賦詩。
寺靜惟聞鐘鼓響,音停始覺星斗移。
多少黃冠歸道觀,見機而作盡忘機。
幾時得到桃園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解读半字连珠诗的要义,在于正确拆分汉字。这就需要了解汉字的构造特点,理解汉字的真正含义。例如,“章”从音从十,本义是指一段完整的音乐,后来也指一段完整的文字或者一个完整的图案,乐章之“章”便是用其本义。因此根据字义,“章”应拆分为音、十二字,而不能拆分为立、早二字;若是拆分为立、早二字,一是不能自圆其说,二来《游紫霄宫七言八句》一诗亦无法读通。
解读半字连珠诗,也不宜使用简体字。若用简体字,将“甞”写为“尝”,将“響”写为“响”,以上二诗便不能解说。其实,无论是半字连珠诗,还是“荷花茎藕莲蓬葉”,亦或泰山摩崖石刻“虫二”,均不能使用简体字进行解读。这也算是简体字表达能力缺陷的一个明证吧。
汉字的构造和使用都是很讲究的。半字连珠诗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华,也因此在众多诗词作品之中成为一朵奇葩。
6、盘中诗。此诗因写在盘中而得名。相传为汉时苏伯玉之妻所作。苏伯玉赴蜀久而不归,其妻居于长安,她运用巧思制为盘中诗以叙思念之情。这种诗写于盘中,从中央起句。回环盘旋而至于四角,所以称为“盘中诗”。诗曰: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全诗二十七韵,四十九句,一百六十七字,屈曲成文。沈德潜《古诗源》关于此诗的评语说“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在深于情。”又说:“似歌谣,似乐府,杂乱成文。而用意忠厚。千秋绝调。”明人胡应麟也说它“绝奇古”。
7、卷帘体:第二首诗的第一句是第一首诗的第二句,第三首诗的第一句是第一首诗的第三句,第四首诗的第一句是第一首诗的第四句。这样的组诗叫“卷帘体”。
这种卷帘体诗,一般绝句是四首为一组,当然可以是律诗,就要八首为一组。(不过律诗比较少)这些诗,必须相互应和,互有关联,融成一体。
其特点大致是
一、名称起于生活现象
卷帘,顾名思义,卷起一张挂着的竹帘。写卷帘体诗就像卷起一张竹帘的过程与结果。古代门窗多挂帘子,起挡风或遮避作用。人们也许从每天挂帘卷帘的生活情趣中联想起作诗来,把这种诗形象地命名为卷帘体实在很洽当。
二 、卷帘体诗创作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制帘。即先写一首帘体诗挂起来。这种帘体诗有其特点,题目往往是四字成语,且多为并列关系,如春夏秋冬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或阳春白雪 栁暗花明等,然后按题目所示,每一字起一句,成一四句绝句(非绝亦可),成藏头嵌名诗。
第二步:卷帘。即按帘体诗写卷帘体诗四首。其特点是,第一首第一句用帘体之第一句,第二首第一句用帘体第二句,第三首第一句用帘体第三句,第四首第一句用帘体第四句。按帘体诗句含义接续写,内容相关,押原韵。
例: 琴棋书画
琴鸣幽谷月初圆,
棋落松烟鸟语喧。
书海棹舟浮玉律,
画藏梦境觅诗还。
这是一首嵌题目的藏头诗。按此四句写四首卷帘体诗,
1、
琴鸣幽谷月初圆,(原诗第一句)
任指如风唱野烟。
蜀女芳心思运笔,
悄声软语韵临轩。
2、
棋落松烟鸟语喧,(原诗第二句)
川姑依靠楚河边。
静观孤马临渊跳,
欲语羞腮叹局残。
3、
书海棹舟浮玉律,(原诗第三句)
晴开危阁续尘縁。
千山不阻风掀幔,
一墨犹缠紫玉兰。
4、
画藏梦境觅诗还。(原诗第四句)
提笔尤愁古月寒。
千里天山风送雪,
夜眠暖语诉鸿笺。
注意:卷帘体诗须每行一句排列,才能看岀卷帘之势,如每行二句则不可。
就是这样形象地将帘体诗一句一句地卷起来,名符其实。
8、辘轳诗。此诗将前人的诗句轮流运用,如作绝句可得三首,作律诗可得五首。如引用“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作绝句三首。第一首将此句放在首句,第二首将此句放在次句,第三首将此句放在末句。由于第三句不能用韵,故不宜用。
9、宝塔诗。这种诗的形如宝塔,即从一字句逐渐递增至七字句,有逐句成韵的,也有叠两句为一韵的。《唐诗纪事》记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①试看白居易的《一七令·赋诗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