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燕讲心脏病(五十三)乌梅:止渴生津 治肝虚型心脏病
刘冰燕简介
中国中医泰斗,原国家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吕炳奎老中医的关门弟子。中医副主任医师 潍坊静康心脏瓣膜病研究所理事长 曾任医院院长 中国中医学会分会理事 先后撰写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述有《中医验案荟萃》、《女医论荟萃》两部医著、已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全国医疗系统精英录》。
刘主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三十多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主治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尤其擅长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善用中药秘制膏方调理,堪称一绝。累计观察近5000例心脏瓣膜病,曾亲自跟踪北京、天津两地心脏瓣膜病患者上千人,对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乌梅,远在两千多年前即被医家所使用,它是用蔷薇科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经过烟火熏制而成。因为经过熏烤后的梅肉外皮呈黑褐色,所以叫乌梅,古人还称之为梅实、熏梅。日本《和汉药考》名之“巢烟九助”,这大概也与烟熏数次有关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曹操率领大军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没有水喝,人人口干舌燥。这时,曹操想了个妙法,说前边不远就有梅林,众将士一听,大家顿时想起了梅子的酸味,个个口中流出水来。这就是有名的“望梅止渴”的典故。无独有偶,《峨眉山志》还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山有梅子坡,白云禅师道行偶渴,索水不得,望前坡有梅树,拟此累累梅实,可以回津,至其地无一梅树,而渴已止矣。”酸味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利用梅的酸味,形成条件反射,这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事实上,乌梅也确有生津止渴之功,对消渴、烦热口干等症,中医经常配合中药麦冬、石斛、沙参、生地、玉竹、天花粉等同用。近些年来,北京名医焦树德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出现口渴甚者,用六味地黄汤同时配入乌梅、五味子及少量肉桂,常取得良好效果。炎夏季节,高温酷暑,或在高温下作业,用乌梅煎汤作饮料,可生津清热,消暑解渴,颇有效验。
乌梅不仅可以止渴,还能开胃生津,大多用于中医所说的胃阴不足之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凡因胃阴受伤,胃口不开,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口干乏津,喜得甘酸凉润,往往见于热病之后,以及某些疾病经化疗或X光照射之后,出现舌苔光剥嫩红,舌不知味的病人,也可选用乌梅于养胃药方中,酸甘化阴,大能开胃进食。如《千金要方》中的消食丸,即用乌梅,宋代医家脾胃方中,亦用乌梅作为药引,清代名医叶天士更借此酸甘以养胃阴,这些都是乌梅生津养阴的功劳。
历代最擅长应用乌梅的大概要数清代名医刘鸿恩,他不仅喜用善用乌梅治疗内科杂病,还对乌梅倍加赞赏,情有独钟,视乌梅为知己,自号“知梅学究”,颇多研究心得和临床经验。他对乌梅的应用有五大诀窍。第一就是治肝病,他指出:“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功效甚大,凡肝经病证,用之皆效。”并说“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用,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由于肝阳虚馁而导致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绞痛,也可以用经方乌梅丸来治疗,当代名老中医李士懋就有不少这样的成功医案,这里试举一例:
张某,女,54岁,平山。2004年9月24日初诊:胸痛、心悸;闻声(如电视声音)则惊怵,活动则心痛剧,头晕痛,耳鸣,低头时后头紧,多汗。2004年9月15日冠脉造影,右冠开口处狭窄50%,2004年9月1 3日心电图,低电压。T波低平。脉弦涩无力,右脉因血管造影损伤,已不足凭。舌绛,舌中无苔。
证属:厥阴虚馁。法宜:温补厥阴。方用乌梅丸加味:乌梅7g 炮附子15g 桂枝10g 干姜5g 川椒5g 细辛5g 当归12g 党参12g 生芪12g 黄连9g 生龙牡各18g
2004年11月5日:上方先后加桃红各12g、蒲黄12g、丹参18g,共服42剂。症减未已,脉转缓滑,舌转嫩红而润。上方再加巴戟天12g、肉苁蓉12g。
2004年12月11日,上方又服35剂。症除。心电图大致正常。一般活动均可,天天操持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