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下半句更现实,但却少有人知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史记·滑稽列传》"

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不仅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古籍和诗歌供我们去阅读赏析,在民间也会流传着一些俗语,这些俗语大多流传于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人们把一些生活经验、自然现象总结成一些朗朗上口的句子,更方便记忆。俗语的叫法也有很多种,比如俚语、俗话、古话等等,这些俗语内容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流传至今。其中一些句子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读懂后让人振聋发聩。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那有人知道下半句是什么吗?其实下半句更加现实,但却少有人知,这句话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上半句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家中的来人长期卧床生病,那么身边就会没有孝顺的儿女。这句话深刻的描述出了人性的特点,在古代那种环境下,生病是没有特效药的,很多病只能靠修养来自己慢慢恢复,这种情况下,家里不仅少了劳动力,还需要儿女分出精力来照顾生病的长辈,如果时间短还可以接受,时间长的话,子女也会心生抱怨,毕竟还有自己的事要去做,有自己的生活要去过。这种现象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并非信口开河。

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最无私的,从咿呀学语到孩子自己成家,每个父母日夜操劳从来不会有什么怨言,这种感情基础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就像小时候我们写作文,要求写爸爸妈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写自己生病时,父母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有的家长可能彻夜彻夜的不睡觉,陪在孩子身边,生怕孩子的病情有什么问题。

但在孩子长大后,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压力已经很难承受了。如果父母突然生病,短期还可以工作、医院两头跑,但长久下来没有几个人可以坚持。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孩子为了照顾父母,辞职专心陪护,但那也只是少数。寻常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努力工作,又怎么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父母的病情。这就陷入了道德和经济的两难之处,这也是现在社会,新一代的年轻人的无奈之处。

下半句可能让很多人觉得太过现实,但我们也听过一句话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他的妻子韦丛去世时,在追忆怀念妻子的情况下写出了这首诗。当时年轻时,妻子是大家小姐,而自己还仅仅是一个初入仕途的毛头小子,因为机缘巧合两人结为夫妻,但是初入官场的他俸禄很低,再加上没有积蓄,和妻子过着很贫穷的生活,妻子却任劳任怨的做他背后的女人。但贫穷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拿钱可以摆脱的事情,他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这段时光却也更难忘。

元稹的命好,因为他走入仕途总有一天会有更高的俸禄,而在古代的平民家庭,又有多少人能翻身呢,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务农,女人为了节省支出,可能从可爱懵懂的少女,逐渐变成市侩逐利的妇人,但这一切都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不优渥造成的。往往大家出来的女生因为不需要去操心这些事,而没有那么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

很多亲密关系其实都需要东西去维持的,爱情也是如此,当有一天激情退却,爱情变成亲情,如果物质条件很差,那么再喜欢也会一天天磨去耐性。毕竟人都喜欢向上走,享受更加舒服的生活,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把时间都浪费在为了几毛钱和商贩讨价还价。

这两句话虽然是俗语,但放在现代社会里却依旧一点都不违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的担子也日益增加。车贷、房贷这些必须要面对的东西之外,还要考虑以后孩子的成长。物质条件也渐渐地成为了恋爱的基础。不然上海相亲角里也不会有那么高的门槛,要求在上海有房、年薪百万,看似这些父母势力爱钱,其实谁不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儿子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来结婚,摆脱“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史记·滑稽列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