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力:新冠疫情、国际格局与中国应对
来源: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来源:《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年第1期;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战略智库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新冠病毒因为一些特征而被称为“完美病毒”。它与非典病毒具有相似的一面,如容易引发急性肺炎。但也有自己的特征,如传播能力强于非典,致病力弱于非典病毒,症状多样化。人类成功地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几种疫苗,有些已经进入大规模接种阶段。但人类还不能过分乐观,2021年只能在部分国家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其他国家则可能要忍受一波波小疫情的冲击。世界正在从基督教文明主导的时代走向文明间竞争的时代。“多种文明互相竞争,又竞争又合作”正在成为文明间关系的主基调。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个时代转换进程。中国应清晰定位自己的崛起目标,有效落实“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下一阶段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包括周边与非洲,以及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对美应实行“缠斗”方略。中国不妨把抗疫合作列为外交的一个阶段性重点,但限于真心希望与中国进行抗疫合作的国家。
2020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与人类的抗疫行动进入了新阶段。好消息方面,多款疫苗研发成功,许多国家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不利的消息方面,主要有:(1)12月22日,智利的南极基地36人确认感染新冠肺炎,这意味着全球七大洲都被新冠病毒“攻陷”。(2)英国9月份发现一种传染力更强的新毒株,到12月这种毒株已经成为英格兰地区新冠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并向欧洲、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扩散。(3)截至2021年2月4日,全球累计确诊患者104490587例,累计死亡2262278人,当日新增329154例。
显然,新冠肺炎已经深度、多方位地影响着人类,且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本文旨在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病毒与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有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一、对新冠肺炎病毒与疫苗的初步评估
对新冠肺炎的整体医学评估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有待于世界卫生组织来完成,且需要等到疫情基本过去之后。这里仅仅是一个前内科医生的研究体会。
(1) 关于新冠病毒的特征
与非典病毒具有相似的一面。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认定,新冠病毒为“非典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related coronavirus),并将之定名为SARS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为同属一种(Species)的两个“姐妹病毒”。
不同于非典病毒的若干特点:传播能力强于SARS,致病力弱于SARS病毒,症状多样化。
全球病毒学研究界的主流观点是:新冠病毒并非人工合成的病毒。
(2) 关于新冠肺炎疫苗
对付缺乏特效药的传染病,注射疫苗是最佳预防手段。但疫苗的研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020年12月与2021年1月,多款新冠疫苗被一些国家紧急批准,允许进行大规模接种。预计2021年上半年还会有些疫苗获批。这些疫苗走不同的技术路线,这些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三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表明,这些疫苗的有效性都在60%以上,有的高达95%,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50%的有效性标准。
但一些因素使得我们对疫苗不敢过分乐观。中国、美国、英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土耳其、印尼、德国等许多国家都是有条件批准疫苗上市;愿意接种者比例难以达到建立群体免疫所需要的比重;抗体对人体的保护期。目前的医学界主流看法是:医学数据只能说明抗体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半年,更长期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病毒变异。
总之,可能出现的情景是:2021年底,高接种率国家可大致恢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其他国家则不得不面临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但疫情规模将变小。而跨国界流动在全球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前景现在还看不到,除非新冠病毒很快自行消失。
二、国际格局新特征
作为百年未遇的疫情,新冠肺炎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政治、经济损失。但是这些影响还相对有限,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只是加剧了原先的变化趋势。而全球化弱化、区域化增强则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另外一种趋势。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是,从行为体角度看,世界正在从基督教文明主导的时代,走向多元文明互相竞争的时代。基督教文明主导时代,又分为欧洲国家主导与美国主导两个时期。
(1) 欧洲国家主导的原因
宗教原因。基督教把人分为教徒与非教徒,教徒是上帝的选民,有责任与义务让全世界的非教徒皈依,无论是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方式。这构成基督教全球扩张的基因。
非宗教原因。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为欧洲势力的全球扩张提供了便利手段,使得基督教的全球扩张基因得以充分展示,直至成为全球性宗教。
综合原因。宗教改革与政教分离则从实力与吸引力两个方面强化了基督教的能力,从而推动基督教的全球扩展。
(2) 美国主导的原因
客观上是基于其超强的实力;主观上则与其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有关。
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加上宽松的移民制度,使得美国成为各国移民的头号目的地。
(3) 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征
美国及其盟友主导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构与维持。其主要特征有:主要通过国际制度来领导世界;力推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在全球推广自己的文化与政治价值观;安全领域,在二元对立的宗教理念指导下组建同盟国体系以提升自己的安全;冷战后除了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也致力于推动美式政治的全球化。
(4) 目前的问题
近些年,“内卷”成为许多国家的显著特征,大致体现为:政治上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安全上区域化,经济上团块化,文化上强化自身的传统特性与认同。
整体而言,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全球化的力量在减弱,国际机制的作用弱化,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上升,这预示着国际秩序将走向新阶段。
(5) 未来的国际格局特征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世界将进入“文明间竞争时代”(Era of Civilization-based competition),其特征是:没有一种文明有能力与意愿主导世界,“多种文明互相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成为文明间关系的主基调;文明间的冲突会发生,但将限于局部,不会发展成文明(或其代表国)间的全面战争;参与竞争的文明分为不同的方阵;安全(军事)同盟的作用下降,“议题同盟”的作用上升。
三、中国应对
中国无法复制欧美崛起的经验,只能走和平崛起之路。这意味着中国只能以其他国家能接受的和平手段扩展自己的海外利益,因此,“合作共赢”是现实可行的选项。
中国需要考虑:下一阶段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而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结合前面对未来国际格局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应对方略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清晰定位自己的崛起目标。在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全面主导世界,各个文明体的竞争目标是“获得局部或者领域优势”。
(2)有效落实“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在新冠疫情与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意味着中国必须调整方略,主要体现为:适当收缩战线、强化重点;确定重点地区、重点国家与重点领域;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国家;发达国家方面,强化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对美合作中,制定新的方略。
(3)重点地区包括周边与非洲。在周边国家中建立战略依托带,是中国崛起的必要环节,在新时代外交全局中居于首要位置。[3]但是,即使是对周边国家与非洲地区,中国也需确定重点合作对象国。
(4)发达国家方面,欧洲的地位上升。中国有必要制定欧洲方略,特别是确定与不同国家的合作梯度。
(5)对美外交要有新的方略。 “与美国脱钩”不应是中国的选项,“与美国缠斗”才是,这有利于中国继续利用美国的优势领域与产品。
(6)提升国家的形象与吸引力。对于快速崛起中的大国,“放低身段、善于妥协求共识”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7)新冠疫情的应对方面,笔者建议:中国不妨把抗疫合作列为外交的一个阶段性重点,“低调务实地合作”是原则,对象国限于真心希望与中国进行抗疫合作的国家。
四、小 结
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种病毒,因为一些特征而被称为“完美病毒”,它的传播能力强于非典,致病力弱于非典病毒,症状多样化。新冠肺炎疫苗有四种技术路线,这些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从目前看,人类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来的几种疫苗效果都相当不错,有些已经进入大规模接种阶段。但人类还不能过分乐观,疫苗的整体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接种率能否达到群体免疫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国际格局方面,世界正在从基督教文明主导的时代走向文明竞争的时代。“多种文明互相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成为文明间关系的主基调。文明间的冲突将在局部发生,但不会发展成文明(或其代表国)间的全面战争,因此,文明冲突并非文明间关系的主流。参与竞争的文明分为不同的方阵。
应对方面,中国有必要清晰定位自己的崛起目标,有效落实“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整体原则是:适当收缩战线、强化重点;确定重点地区、重点国家与重点领域;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国家;发达国家方面,强化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合作;对美合作中,制定新的方略。中国应设法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形象与吸引力,不妨把抗疫合作列为外交的一个阶段性重点,“低调务实地合作”是原则,对象限于真心希望与中国进行抗疫合作的国家。
(本文发表于《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年第1期。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磊博士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苗蓓蕾在此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此为缩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