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居民连开5年震楼器,这么多部门竟拿他没办法?|给个说法

上海的一幢居民楼里,一户居民连开了5年震楼器,全楼住户都不堪其扰,到底是为何?近日,这起事件引发关注。

原来,事情起因于502室住户与602住户因漏水引发的纠纷,但双方事后没有好好沟通,此后,502住户开始了长达5年的报复,居民们尝试了各种维权手段,始终没有奏效。

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升级成大矛盾,为何一直找不到解决之道?其中固然有法律条文适用难题,同时也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因漏水纠纷报复全楼

住在602房的王女士告诉媒体,多年前他们和502住户是好朋友,曾一起散步逛街。2016年,王女士家阳台的水管老化渗水,影响到了楼下,因为没有好好沟通,两家人关系开始恶化。

2017年起,502住户开始使用震楼器“攻击”602房,由于不堪噪音滋扰,王女士将床搬到了客厅,她丈夫则搬了出去。

其他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深受影响,纷纷向媒体抱怨。他们称,为了减轻噪音的影响,家中常备各种耳塞。

居民们表示,他们上门沟通过、砸过门、报过警、拉过电、信访过、投诉过、打过官司、写过联名信、制定过楼组公约,但502住户一直闭门不出,甚至白天几乎不出门,只在夜深人静悄悄出没,哪怕牺牲自己生活,也要坚持震楼。

虽然民警上门处置过多次,但民警一走,502住户仍震楼依旧。街道进行调解,也始终无果。当去法院起诉时,居民们被告知,要去指定的专业检测部门出具环境检测报告,才能提起诉讼。但检测机构却表示,被噪声检测的对象,必须是单位,不能是个人。

于是,事件陷入了“死循环”。

你怎么看待这起纠纷?(可多选)理解,邻里矛盾确实难处理竟然拖了5年,治理能力待提高其他提交

律师建议以环境侵权起诉

邻里之间的纠纷看似简单,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小小的矛盾,也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我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民法典还在隐私部分,明确将生活安宁权纳入了保护,比如广场舞扰民,邻里噪声、狗叫等,都属于侵犯安宁权的行为。

然而,这些多是原则性的规定条款,当遇到连续震楼5年的邻居,要怎么引用法条,才能“正确处理邻里关系”,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国民事诉讼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在这起事件中,要证明502住户的噪音超过了法定标准、且证明噪音是由502住户发出,在证据操作上确实有不少难度。根据媒体报道,这幢居民楼的住户,正是因举证难题,难以通过司法渠道维权。

因此,有律师建议,可以按照环境侵权责任纠纷处理,要求502住户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与通过相邻权维权的不同是,环境侵权中,受害者的举证责任相对较低,只需就因果关系初步成立承担举证责任,而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则要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这也是事件引发关注后,网友们提供的众多解决思路中的一个。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一次漏水引发的小纠纷,却让全楼住户饱受困扰长达5年,且迟迟没有化解,不免令人费解。基层治理的题中之义,是满足群众需求、回应群众期待,而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多一点智慧、多一点手段,才能让矛盾化解在源头。

【记者】尚黎阳

【出品】南方法治智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