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的后人怎么样了?女儿很优秀,在医院做翻译

提到闻一多,人们就会想起李公朴。

在白色恐怖弥漫下,闻一多为李公朴鸣不平,而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那么,李公朴的后人怎么样了?

李公朴

我们先说说李公朴的成长经历。

李公朴出生于1902年, 老家在江苏省武进县。幼时,他家境贫寒,13岁到镇江京广洋货店做学徒,因与一些青年组织爱国团,抵制贩卖日货,被店主解雇,后就读于镇江润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因反对校医虐待学生酿成学潮被开除,随后他考入上海卢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卢江大学半工半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投军北伐。

李公朴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离开军队,次年8月赴美留学。

在美国他边读书边打工,并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向国内介绍美国社会情况。1930年11月,李公朴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国事岌岌可危,他满腔热血积极投入各种救亡活动,与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 ,在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

1934年,他和艾思奇一起创办《读书生活》,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 。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支持抗日斗争。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竟将他与沈钧儒等六人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国内的"七君子事件"。

李公朴一家人 李公朴一家人

李公朴有两个后人,一儿一女。

不过,在起名字的时候,他为了表示与旧社会的格格不入,让两个孩子都随了母亲的姓,所以大女儿叫做张国男、大儿子叫做张国友。

在给儿子起名的时候,当时国家灾难重重,国友其实是“国家忧患”的意思。儿子成人后,一直在文化领域工作。女儿张国男的俄语很好,建国后去了北做了保健翻译,一直到1987年9月离休。

如今,在国家举办纪念李公仆的活动时,经常邀请张国男参加。【作者:每日汉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