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民间轶事 | 抬尿壶

抬尿壶

文/叶修德

前言:作者结婚时,尿壶尚流行,娘舅兼介绍人,要敲外甥、外甥媳妇“竹杠”,特设这一节目,引得喝喜酒的客人,众邻居嘻嘻哈哈都来“声援”娘舅,“逼我”连夜到小店购香烟,老婆箱内红鸡蛋,糖果基本罄尽,“战火才平熄”,才晓得宁海东乡有此古老风俗。

尿壶也叫夜壶,旧时,寝室内男人盛尿的器具。新婚之夜,新郎当然要用新尿壶,这新尿壶员弟兄会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弟兄送新郎入洞房时携入新房的。但也有为使婚礼的最后一个节目进入高潮,宁海东乡还有抬尿壶这个风俗。

抬尿壶要慎重,用红布精心包好尿壶全身,有文才的话,创作几句吉利话写在红布上,在尿壶提手上最绑上一根红布条,然后用四根外面用红纸糊贴的木棒,八个人齐心协力打着号子,送进新房。新娘当然又要用红鸡蛋,红桔,糖果,伴姑妹忙忙碌碌泡茶招待抬尿壶的客人。

抬尿壶的风俗据说来自一个姓马的私塾教书先生首创。

马先生书教得好,学生中举的人多,学生结婚请先生喝喜酒,天经地义。有一次,马先生到一个学生婚礼上喝喜酒,学生的家长,娘舅,姑丈等四亲八眷轮番敬酒,马先生的酒量敌不过热情,假装有事到无人处清静一下,正醉眼朦胧打瞌睡时,听见耳边有人小声地在商议,咱俩今晚到新郎的新房去捞外快。马先生心头猛一惊,醉意全无,不好,肯定是盗贼赴大家酒醉高兴无防备之心,盗贼到新房作案。东西偷点去也无所不谓,如果新娘失身,将会导致拆家之祸,且会关系到性命的大事。(马先生一拍脑袋,点子有了,创造一个既热闹又不被盗贼识破的婚礼新节目:抬夜壶。用四根坚韧的大木棒叫八个得意门生“杭唷杭唷”把夜壶抬进新房,把二根大木棒交给新婚夫妇二人,并嘱今晚各放床头趁手之处。新郎当然隐隐获知这个婚礼上从来没有过的节目,必有先生的好意。新婚夫妇和衣睁眼而睡。先生与得意门生隐藏在新房四周。果然,二个蒙面盗贼倾听四周寂然无音时,悄悄在新房墙上钻一小洞,点燃闷香,把闷香伸进小洞。先生大喊一声抓贼,新郎,新娘听见喊声,迅速打开房门冲出来,先生与埋伏的得意门生扑向蒙面盗贼,邻居听见喊声,火速组成一道道包围网,盗贼束手被擒。

此事发生后,新房闹房最后一个节目就传下来。但实际上,这个闹房节目很少应用,一是过去乡村有文才的人少,因时因宜因景创作好话难。二是宁海人大都是忠厚善良之辈,盗贼盗新房的事情很少发生。故许多人不知这个风俗。

现在尿壶绝迹,今作宁海民间轶事,与诸君共笑谈一乐。

作者简介

叶修德

叶修德,笔名时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牟平古称“宁海州”,当地有道特色美食叫做“宁海脑饭”

    在古代历史上,"宁海"曾长期是牟平的正式称呼. 根据<牟平县志>记载,伪齐阜昌二年(1131),刘豫在登州牟平县治别置宁海军.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宁海军为宁海 ...

  • 04. IF YOU | 2016宁中、风华毕业庆典

    2016宁中风华毕业庆典 夏枝叶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绿萼红莲,清芬漾池,如歌如梦:纤云轻飞,熏风微送,扬帆起航--在这七月流火之季,我们迎来了宁中2016届学子的毕业典礼.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

  • 宁海民间有趣的比喻

    宁海民间有趣的比喻 ◎叶修德 一点小恩小惠就满足叫虾皮撮 勿用管偏要管叫猪娘嘴巴长,隔壁吃菜羹 讲话天花乱撒叫花屁股 搞小集团叫黄狗屌牵 拉关系叫讨饭人排亲眷 唠唠叼叼叫百搭呆话 经常免费到别人家吃喝 ...

  • 清朝民间轶事屠夫去喝喜酒,见桌上是凉菜,用“尿遁”逃过一劫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很多民间故事都会给人十分诡异的感觉.就拿清朝时期流传的一个故事来说,曾经有一个屠夫高高兴兴地前去赴宴,可是到了朋友家之后才发现,桌子上的菜竟然都是凉菜. 这让他有一种非常怪异的感觉, ...

  • 民间轶事三生

    湖南一人名叫李久,能记得自己的前三世. 第一世为一县令,参与主持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正常进行,每几年一次. 有一年,一学子兴于唐满腹诗文参加科考,却落榜而归.返乡路途愤懑不平,抑郁而死. 黑白无常勾了鬼 ...

  • 应可军 | 宁海民间的祝由十三科

    宁海民间的祝由十三科 文/应可军 古代治病,除了用药石.针灸的方法,中医还有用符咒治病的祝由十三科:唐代太医署中设立咒禁科,到元明之际太医院设立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后来传说有祝由十三法,因在湖南 ...

  • 【宁海民间乡风】买拜堂席不还价

    买拜堂席不还价 文/叶修德 宁海民间乡风,上街购货可还价,就是买拜堂席不能还价.据说这个风俗宁海乡间蛮盛行. 据老辈人讲,这个风俗来自二个老婆婆. 陈婆婆与何婆婆是邻居,二人都在四十岁怀孕只生一个独生 ...

  • “五份头”大富户的浮沉史(一)|流传在宁海民间的斗富故事

    在宁海,说起地主(现称大富户),尤其是大地主,人们必称大湖"五份头",至于"五份头"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主,大到什么程度,富到什么地步,很多人不清楚,我也不明白.我 ...

  • 应可军 | 宁海民间谜语

    宁海民间谜语 文/应可军 我国的谜语,在古代被称为庾辞.隐语.灯虎.春灯.灯谜等等.谜语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之<谐隐>篇说:"自魏代 ...

  • 【民间故事】郑板桥轶事十则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 ...

  • 诸葛亮死后是如何安葬的?民间传说: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假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于五丈原,诸葛亮甚至在前线分兵屯田,准备将北伐长期进行下去,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诸葛亮都已经54岁了,并且长期在军中操作,不仅仅要管理整个国家 ,还要亲自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