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青风藤
药材名称:青风藤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割老藤,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药用部位:藤茎
产地:西南、华中和华东
科:防己科
原植物:青藤(风龙)或毛青藤
植物情况:青藤:木质落叶藤本
长达5-7米;枝条灰褐色,无毛,具细沟纹。
叶厚纸质或革质,宽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心形,全缘,基部的叶常5-7裂,上部的叶偶尔3-5裂,上面浓绿色,下面苍白色,近无毛,基出脉5-7条;叶柄长6-10厘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长10-20厘米,花小,淡绿色;雄花萼片6,淡黄色,二轮排列,外轮3片,内轮3片;花瓣6,三角状圆形;雄蕊8-12;雌花序长8-18厘米,雌花的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有退化雄蕊9;心皮3,离生。
核果近球形,压扁,蓝黑色,长5一6毫米。花期2-3月,果期4-7月
青风藤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cm或更长,直径0.5~2cm。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青风藤
1断面不平坦,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多数小孔
2髓部黄白色或黄棕色
3气微
青风藤药性: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用法用量】 6~12g。
【贮藏】 置干燥处。'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①《本草图经》:''治风。''
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
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
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避风数日。(《濒湖集简方》青藤膏)
②治骨节风气痛: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
②《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