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特科战士、燕赵才女,国歌之父田汉的妻子,经历堪称传奇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游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这首创作于1934年的《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曲。
电影《渔光曲》上映后,创造了在上海连映84天的记录。
这首歌曲也传遍了全国。
《渔光曲》海报
无数的音乐人先后改编过这首歌曲,至今仍在传唱,经久不衰。
人所共知的是,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音乐家任光。
而词作者安娥却鲜为人知。
种种原因,这位才华横溢的美丽女子,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1929年,上海北四川路大德里。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杨登瀛(鲍君甫)明为国民党特务,暗地里为中共提供情报。
为配合杨登瀛工作,中共中央特科派从苏联学成归国的,24岁的安娥做为杨登瀛的秘书。
杨登瀛将收集的情报悉数交给安娥,安娥认真研读,仔细挑选后,将有价值的情报抄送给陈赓,由陈赓交给周恩来处理。
这一时期的安娥,极其神秘,一会是衣着华贵的时髦女郎,一会又变成了布衣烂衫的纺织女工。
安娥机敏、稳重的性格,多次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安娥
与杨登瀛、陈赓等人密切配合,铲除了白鑫、陈慰年、戴冰石、黄第洪等中共要害部门内的叛徒。
营救了任弼时、关向应等被捕的中共领导人。
安娥原名张式沅,1905年出身于河北获鹿县(今石家庄长安区)的一个富裕开明家庭。
父亲张良弼不仅是光绪年间的举人,还是公派日本留学生。
张良弼主张实业救国,重视教育,曾在保定开办私立民生学校,保定女子师范学校。
张式沅幼年喜欢听父亲讲述的神话故事、诗文、戏曲,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对文学、音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3年张式沅考入了,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
受同学中共地下党员邓鹤皋影响,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为夫妻,同年受李大钊指派,两人赴大连,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初,周恩来选派张式沅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同年7月,邓鹤皋被捕并判处死刑,张式沅知道了这个消息痛不欲生。
中山大学教员郑家康,看到了张式沅的状况,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张式沅,帮助张式沅走出了痛苦。
身处异国他乡的两个人,长期的朝夕相处,渐渐萌生了感情,不久两人组建了革命家庭。
年末,郑家康奉命回国,从事电讯工作,张式沅被选派进入苏联国家安全保卫总局,接受特工培训。
安娥
1929年,学成归国的张式沅,以安娥的化名,进入中央特科工作。
上世纪20、30年代,国民党与中共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斗争极为激烈。
田汉等人组织的“南国社”,在文艺界极富影响力,成了各党派争取的目标。
安娥除了做为杨登瀛秘书,从事情报工作外,还受党指派,做争取田汉的工作。
安娥仰慕田汉的才华,而性格倔强的田汉,很快就被这个文学艺术功力深厚,热情洋溢,极富女性魅力的女子所降服。
田汉自称,其思想的转变,来自于安娥的影响。
安娥以苏尼亚笔名发表的小说《莫斯科》,让田汉啧啧称奇:这样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
田汉的创作从唯美浪漫,转变为更为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安娥也成为了田汉开展戏剧运动的得力助手。
田汉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了中共主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左翼戏剧家联盟》,以舞台作为自己的战场。
安娥也在左翼文艺活动中,逐渐展示出自己的艺术天分,创作才华。
因为常常和田汉进行艺术切磋,安娥除了小说创作外,还也开始涉足戏剧创作和表演。
令安娥意想不到的是,在“左联”工作期间,竟然遇到了曾经的爱人邓鹤皋。
邓鹤皋当年并没有死,被判处10年徒刑,后来被党营救,来到了上海,参加了“左联”工作。
曾经的爱人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安娥的丈夫郑家康,在江苏省委工作,也在上海。
不久受党指派,在福建、山西、陕西等地工作。
1931年被捕,被国民党杀害在江西星子县集中营。
因党的地下工作纪律的要求,安娥与郑家康彼此的工作应是不了解的。
郑家康长期没有音信,安娥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田汉和安娥在工作的过程中,彼此在思想上、艺术上、情感上相互吸引,1930年,两人走到了一起。
安娥与田汉
田汉有过两段不幸的婚姻,1928年,与富家小姐林维中相恋,林维中逃婚到了新加坡。
1930年,林维中回到了国内,因其一直资助着田汉的事业,与田汉定有婚约。
田汉思量良久,决定遵从婚约,他不知道的是,这时安娥已怀有他的孩子。
为了田汉的事业,安娥从矛盾、痛苦中挣脱出来,决绝地向林维中表态:我不要丈夫,不要家,你和他结婚吧。
1931年,安娥和田汉的儿子出生,安娥将孩子送回老家,托母亲代为抚养。
也因此逃过了顾顺章叛变,造成的大逮捕。
1933年,安娥返回上海,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田汉的好友任光,将安娥介绍到百代唱片,上海分公司歌曲部任主任。
任光仰慕安娥的才华,热烈地追求安娥,两人结成了夫妻。
1933年至1937年,任光和安娥合作,创作了《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一批优秀歌曲。
《打回老家去》这首歌曲,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抗战热情。
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恐慌、忌恨,除了向国民党政府抗议外,还下令在华特务机关追查、暗杀作者。
日本特务查出曲作者就是任光,任光被迫流亡海外。
为了安娥的安全,任光不得不与安娥分手。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光才回到国内,并继续与安娥合作,创作了歌剧《高粱红了》、《洪波曲》等。
这一时期,是安娥的歌曲创作高峰。与聂耳合作,创作了《卖报歌》,这一家喻户晓的歌曲。与冼星海合作,为台儿庄英勇抗战的60军,创作了《60军军歌》。
1941年,任光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
1935年,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南京监狱中。
每日清晨,广播中传来《渔光曲》的歌声,让田汉回忆起与安娥的点点滴滴,田汉始终无法忘记安娥。
写下了《狱中怀安娥》一诗:“君应爱极翻成恨,我亦柔中颇有刚。欲待相忘怎忘得,声声新曲唱渔光。”
1937年,在撤往大后方的轮船上,田汉与安娥相遇,安娥告诉田汉,有了一个儿子,已经长得很高了。
安娥以一曲《朝霞曲》送别田汉:一缕朝霞,伴着几点炊烟,我送你,在汉水边。
1939年,安娥以《广西日报》记者的身份,与史沫特莱一起,赴抗日前线采访。
安娥以日记体的形式,写成了8万字的《五月榴花照眼明》的采访报告。
真实地记录了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的战斗生活,成为了研究新四军史的重要史料。
1946年,田汉和林维中办理离婚手续。1948年安娥与田汉,这对守望了20年的恋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解放后,安娥在中央统战部、保卫部工作,后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曲家协会。
创作出了戏曲《追鱼》、《孟姜女》、《武训转》、《海石花》,歌曲《节日的晚上》、《北京之歌》,小说《石家庄》,报告文学《一个劳动英雄的成长》等优秀作品。
还翻译了苏联歌剧《青年近卫军》等作品。
1976年,安娥走完了绚丽传奇的一生。
由于安娥长期脱党,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大多属于“30年代文艺黑线”,又有苏联特务的嫌疑。
这位燕赵才女,作家、词作家、剧作家,长期默默无闻。
直到改革开放后,田汉冤案得以平反,2008年安娥的家乡石家庄,为安娥田汉建立了纪念塑像,这位杰出的女性,才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每当《渔光曲》、《卖报歌》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你可知道,安娥这个美丽、杰出女子,极富传奇色彩、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