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弓

先不要管敛臀收肛等,挺腰不是向后,是向上向前。
腰不拎是不可能松胯的,腰拎起时,胯之下松沉,才能使腰胯之间松开而不使腰受牵制而失中正。挺腰一定是先向前,有成后拎腰。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状态,并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劲时顺时针转,发劲时逆时针转。
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童儿舞大锤,且腰成如鼎火,是练精化气的成因,然后知直养而丹田自会有成。
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
力由脊发,实际上是由能指挥全身的中线,此线是借脊集气而成,成后自然能拎空全身,主宰全身。两腿是被中线(腰)拎着,不是身体放在脚上,劲是由脚升起不是从脚撑起。平时练拳千万不要坐死在腿脚上,一借地,就腰不作主宰了,但腰拎又不能将身体拎硬,要像在游泳时,两脚不能踏实,腰自然控制全身。久久自然腰为主宰,人也有腾挪之意,自然步随身换;心动而身不灵,必是腰的能力未充。但腰力又决不是腰的力量,是指腰对全身的控制力。腰是向前微挺而拎起,不是后凸。拎腰只能是命门之下一段约一寸,拎至浑身轻灵状,过分就反而身体变硬。
“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这样做会不会导致腰部紧张僵硬呢?意念是微微挺着,刚开始要吃力点,慢慢不着意也会挺着。但是必须注意腰保持空灵的意思,尽量不能僵硬。
练拳时实际上只要挺起腰,开胯圆裆,用中线拎松全身,肩胯自然会慢慢松开,并且有一天会感觉手忽然一下收敛到中线上,手臂受力自然不会再挺在肩胸,双手自然带动人或化解外力。又一天双腿也忽然接上了,四肢如章鱼,此时可谓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有意去练松肩胯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此境界。因为练时各肢有所为不肯交权的原因。练拳先应该练一些基本功,从此就必须开始以腰为主宰,浑身松开。照理说应该有些基础后才能练拳。走架是为了在动态时保持和深化这个功夫。以腰为主宰渐渐练习有成,自然节节贯穿。
如何区分劲力拉开和僵硬?松是在劲力拉开的状态下,使里面通透的状态,所以是决不矛盾的。里面有不通透处,通过挺腰和拎腰使他渐渐通透。所以松是拎松不是放松。太极拳论说腰为主宰,主宰是要有主动性;有控制能力的。不能是被动的作为支点或轴,这点很多拳友不很明白。所以我不太主张用放松这个词,松开应该比较好,全身由腰控制使至松开,这样一定会尝试到触之而灵动的感受,这实际是入太极之径,懂劲之门。
章鱼无骨,八爪却能无微不至,力大无穷。显然可以说明力量来之高度的控制力,而不是支撑或杠杆力。
三寸嫩芽是指你通过全身挺在腰上的运动,渐渐会发现形成一个能指挥全身的灵动的一段,位于命门下。若真能如此,内家拳有望了。
腰的感觉是此段腰间将全身拎空之感,时时不能丢失。练拳不论弓腿坐腿都不能坐实。腿坐实就是腰泄劲的表现,设想此时安有灵动之趣?腰挺时应该是灵动的挺, 不求挺实之挺。
腰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当然当功夫有成,你可不去着意在腰间。练拳先要将全身的指挥权统一起来,起初是无法身心一致,要想身体听心话,必须要先全身听腰指挥,有如把分散在全身的游勇散兵统一训练。渐渐才可能心一动,身形相随。
拎腰只求能将全身拎松,不要管这么多。腰力充沛是无止境的,至少浑身无处不在腰的照顾中和指挥中,且能不费力,不着意。心一动浑身上下包括极细微处无不自然而动,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站桩和练拳一样要挺腰,开胯园裆,拎松全身,纯熟后再在运动中锻炼不丢失就是拳架,唯站桩是催长功力的一种好方法。
'五趾抓地,气通涌泉',这还是腰不能做主宰的表现,当你练至脚如生在腰上时会如腰在空中而立两脚微踏于地。在腰能做主宰的前提下尽量要低一些,练拳的过程是强度和均匀互进的过程,当腰能将全身拎空成均匀后,再放低架子打破均匀再练均匀。李雅轩先生是杨老先生中真正学到东西的几位前辈之一,一下要练到他的样子是不可能的,要渐渐而至。唯不可降低要求以求架低。也不可尖裆,一定要开胯圆裆。先要使浑身一体,初始以心指挥腰,腰带动全身,慢慢渐觉全身能由中线统一指挥和带动,后来只要心一动全身相应,就对了,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如此。气的东西只能感悟,无法描述。气不只是气功说的体内之气,太极拳要全身内外都化为神气,执着在内怎能全身通透。
总之,实在太难口述,先理解试试,希望不要弄错。这个对了,就有希望了。不然练个十年还不如练三年摔交或拳击。真正内家入门,一日千里,懒懒的练也比别的方法努力的练要快,这才叫好的方法,不然内家好在哪里?得此,坐着和空中都能发力自如无有疑惑了。
清心寡欲是最好的蓄养方法。还有不论天气如何都不要间断练拳,有事时可以少练但不能不练,因为水一直烧才会开,烧烧冷冷是不会开的。拳的悟是明理为顿,相应为渐,随着功夫渐进,由于身体对理的相应,会增加对理深入和具体。
盘架是磨刀,动手是用刀,到心一动,神形皆动方能运用,若想半天身体还跟不上就不能用,太极十年不出门应该是指这个。但东西就在前面是不会怀疑的,不是摸石块过河没有把握的。练拳时就必须观想敌在前,与动手时完全一样,若两样怎能用时神形随心?
练拳早期一定要户外进行,桩要低一点,要有运动量,功夫是不能打折的。练拳时间长短都是要自然,不要强求,早期乱划会较快,有些意境身体跟不上会较慢,身心纯熟后会快些。各人境界不同不必强求。
太极拳发人有长劲和短劲两种,发长劲时,接劲时接其全身,使其落空,放时将其抛出,此劲可击人丈外,但反而不易受伤,就怕被打者摔伤,这种劲往往功夫相差较大时能用。
发短劲时接劲时只接其身上一点,或心或肺或肝,神气切入,嚯的杀去。被击者虽或击出不远,但极易打坏人。就是到时收劲,对方也会受伤且受很大的惊吓。此劲往往在比武或紧要关头使用。除非你收发自如。短劲要有很大的神气及观想力,并且要全身通透才能打得出。
太极劲有很大部分是能量释放,决不是单纯冲击力。好比以电击人会把人击飞,而击木却无用。但情况也不是完全这样,可能是两者综合吧。
蓄劲时是神气收敛,身形荡开,如西山悬磬。决不是身形缩起,再弹开。是神气的积聚和释放。这点太重要了,不能弄错。什么时候你把这身骨头忘掉了就有出息了!余按:身具五弓,而身弓之弓背(把)其象为轴,其卦为坎,为刚,其它四弓(周身),其象为轮,其卦为离,为柔。故腰脊命门乃入门之第一主宰,第一要窍,找劲(内劲、内气)之不二法门。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一句话”集锦,真传句句受益!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力量增加,而是练习拙力减小,最后把拙力都去掉,内劲就产生了. ·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 ...

  • 太极拳的裆胯

             任何武术,都是阴阳平衡对立升降,过度追求某一个局部,也是一种病,都是通过太极点来调整阴阳,阴引阳阳引阴,多数的太极都是过度追求,阳在表不得入内的外家刚猛慢练得出自己是最好的太极.拳法 ...

  • 传武发劲误区:脊柱蠕动往上后发劲 | 施馆长展示身弓发劲

    你还在蠕动往上后发劲吗? 施馆长展示"身弓发劲"身颤劲出. 速度太快,蠕动发劲太慢......

  • 太极拳"身弓"新解

    太极拳技法探秘之四 "身弓"乃为太极拳 要求的"一身备五弓"中的"主弓",太极名家们对它的解释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虚"."实"两种. 陈鑫有诗言太极拳要领:"击尾首动精神贯,击首尾动脉络通.当中一击 ...

  • “身如弩弓,拳如箭”,穿透的力量才是功夫的王道

    "身如弩弓,拳如箭",穿透的力量才是功夫的王道 对于中国的传统功夫,一直以来有着各种不同的描述,但究其根本,还在于力量的差别,绝对力量依然在实战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绝对力量,我们不 ...

  • 飞鸟尽,良弓藏,盘点历史上功成未身退的名人

    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每朝每代都有不少英雄豪杰,奈何,除了少数王朝功臣能善始善终,其余都难免兔死狗烹.下面,小编来盘点一下那些功成未身退的历史人物. 1.文种 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 ...

  • 练拳身备的这“五弓”到底是什么状态

    武禹襄太极拳论中指出,太极拳用劲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的要求.太极拳有一身备五弓的说法,就是说躯干为一弓,两臂为两张弓,两腿为两张弓. 行拳时,这五张弓需要劲合一处,形成一个 ...

  • 舍远求近 身备五弓

    (文章来自网络,出于公益而转刊.如有侵权请给本公众号留言告知,将予以删除.) 舍远求近 身备五弓 太极拳理论中,把劲力的蓄发比喻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一身备五弓 ...

  • 练太极拳身备的其实是这“五弓”,别再搞错喽

    [名词解释]太极拳一身备五弓 在太极拳的口授诀中,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静如山岳, ...

  • 身备“五弓”

    [名词解释]太极拳一身备五弓 在太极拳的口授诀中,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静如山岳, ...

  • 他们弓身进入如蜜的走廊,直接穿过那黑暗之墙|抄诗党

    晚安 希尼 门闩拨开,一窝锋利的光 剖开了庭院.从那扇矮门外 他们弓身进入如蜜的走廊, 然后直接穿过那道黑暗之墙. 水坑.鹅卵石.窗框和门阶 稳稳置于一堵光亮中. 直到她再次超越她的影子跨步进来 并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