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里仁篇(十二)

一原文里仁第四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试解】孔老师说:“仁德君子将心安在仁德大道上,忧思自己的言行能否让仁德彰显,从而守着仁义中道的原则,以道义来裁量自心和言行,从而使得内心和乐,外表安详。如果仁德君子心中失去道义中道,一味地以利益财富为行事准则,放纵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心就会扩大纵散,放任飘逐而不能自已,从而迷失。就会心迷于逐利而行,就会唯利是图。诚然人是生活在天地环境之中的,财富利益是受天地环境制约的,逐利之行只会让部分人受益,自然不会人人都得利。逐利者在得不到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怨屈,怨屈积郁,抱屈不申,就会产生仇怨嫉恨。另一方面,得利者往往会不满足于已得之利,自会期望更多的利益,总觉得自己得的利益少,内心同样会生懊恼怨闷之气,自然会使社会陷于怨天怨地之中。”二释字放《说文》:放:逐也,从攴方声,凡放之属皆从放,甫妄切。《玉篇》:放:甫望切,弃也,逐也,去也,散也。又甫往切,比也,效也。汉字“放”从攴方声,像持棍驱赶使其离开。张舜徽认为:上古之世,禽兽多为人害,必时时持杖以追逐之,此是放字的本义。因此牧养牛羊谓之放。牧养牛羊,必常游走在外,故引申有纵散义,因而有纵散扩大、放任、飘逐的含义。

怨《说文》:怨:恚也。从心夗声。于愿切。𢘈(𢘔)古文。《玉篇》:怨:於愿切。恨望也。恚也。汉字“怨”,从心夗声,夗,像人卑躬屈膝,受人指谪、训斥,怨从心,谓有屈在心不得申也。凡抱屈不申,则怨,怨之言冤也。

三素说前一章老师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心灵境界上的不同面向,让弟子把握君子慈爱、仁厚、包容,把握君子处人行事的“心安于德忧于刑”仁德境界。通过小人的“安于土忧于惠”进行对比,从而让弟子把握君子的心存之德,止于至善的心往之道。本章就放纵普通人的“安于土忧于惠”,会使人们内心产生怨屈,从而使安宁的社会带来民怨神怒的危机。老师说:“仁德君子将心安在仁德大道上,忧思自己的言行能否让仁德彰显,从而守着仁义中道的原则,以道义来裁量自心和言行,从而使得内心和乐,外表安详。如果仁德君子心中失去道义中道,一味地以利益财富为行事准则,放纵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心就会扩大纵散,放任飘逐而不能自已,从而迷失。就会心迷于逐利而行,就会唯利是图。诚然人是生活在天地环境之中的,财富利益是受天地环境制约的,逐利之行只会让部分人受益,自然不会人人都得利。逐利者在得不到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怨屈,怨屈积郁,抱屈不申,就会产生仇怨嫉恨。另一方面,得利者往往会不满足于已得之利,自会期望更多的利益,总觉得自己得的利益少,内心同样会生懊恼怨闷之气,自然会使社会陷于怨天怨地之中。”本章老师再次从反面进行教导,依于利己原则而行事,必然招致很多怨恨。让弟子体悟“心安于德忧于刑”是君子的道义和智慧。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放于利而行,多怨”,并不是说“于利而行,多怨”,这是孔子和前面教导的“义之与比”相一致的。财富利益是人的生存必需的欲求,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同时在君子那里也表现在精神层面。孔子强调在利益面前,需要用义来审察评判,分辨清楚所求之利能否合于义?对于合乎义的利,还应该再审查其能否招惹怨恨。孔子不反对所有的利,只是告诫弟子们不妨人而利己,不损人而有益,不要违背“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的原则。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

  • 放利而为多致怨——《论语》悟读【76】

    君子重义且轻利,放利而为多致怨. <论语>第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放(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里仁(十二)

    论语·里仁(十二):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

    一原文里仁第四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试解]孔老师说:"父母健在时,当以尽奉养之孝,温凊定省,当亲力亲为,让父母放心安心无挂念.父母不健在时,能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二)

    一原文里仁第四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试解]孔老师说:"古时修德的君子,养德在身而施德于家,施德于社会,通过以亲身的实践行动来教化人,感化人,而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试解]孔老师说:"君子的涵养和能力,不是通过夸夸其谈表现出来的,也不是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做就能获得的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五)

    一原文里仁第四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试解]孔老师说:"通达于仁德境界的人,能够自觉地将己身浸润于仁德之中,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仁德的沐浴滋润,从而能够象母亲呵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六)

    一原文里仁第四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试解]子游说:"老师的教导让我明白:里仁之美不是一厢情愿孤立的和善慈悲,而是生生不息的周遍通达和仁慈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

    一原文里仁第四4.0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试解]孔老师说:"如果没有能够觉醒,没能充满智慧地选择仁德大道的人,这样的人就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一)

    一原文里仁第四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试解]孔老师说:"里仁之美的彰显首先在父母对子女无私的慈爱之心上,其次表现在子女对父母的恭敬孝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三)

    一原文里仁第四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试解]孔老师说:"仁德在身的君子当慎出其言,以言而不行,言之不及为可耻.因而仁德君子知道自爱自重,用礼来观照约束自己的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4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有仁德的人有谦让之德,但不会埋没自己.没有仁德的人,即使争也争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