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出现“路障”,试试“我向信息法”,跟孩子好好说话

16岁的淘淘很迷恋某明星,这次她花费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演唱会门票准备去见偶像。父母知道后勃然大怒,整个晚上都在训斥孩子盲目追星,不务正业。在那以后,淘淘不再痴迷追星,但是整个人也像丢了魂似的。

在学校沉默寡言,回到家更是一言不发,对父母避而远之。一次父母又因一件小事在无休止地批评淘淘,突然男孩两眼昏眩,胸闷气短并且手脚发冷发麻。父母当即送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这是“惊恐障碍”的典型症状,根源是父母过度苛责

家长想要孩子好好说话,但是过程中父母总是容易上纲上线,“用力过猛”,将沟通变成了发泄。孩子感受不到爱意和信任,反倒是父母恃强凌弱冷冽自私。长此以往,孩子选择关闭沟通的大门,甚至像淘淘一样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01.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很“微妙”

父母容易轻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被当众批评感觉非常丢脸郁闷时,家长只是安慰一句男子汉大丈夫,没什么大不了,草草了事。父母这种处理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渺小不被重视,内心感受微不足道

除此之外,父母信手拈来的批评和嫌弃,家长认为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在孩子的感受下,却是打击和不信任。

孩子走向“非暴力不合作”。无论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家长也总是用命令式口吻和孩子交流,“命令你现在放下遥控,去写作业” “我数到三,再不起来就不要吃饭了”“我劝你抓紧时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极端的孩子在父母的强势管控下,对父母产生抵触甚至是出现叛逆

“我说什么都不对,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罗伯特博尔顿博士在《人的技能》将这类亲子沟通问题称之为“路障”。想要解除这些沟通障碍,实现良好交流,家长可以尝试“我向信息法”。

02、什么是“我向信息”法?

''我向信息''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提出,意在让亲子之间进行简单,有效,愉悦的交流。它的使用模式大致是:行为—感受—影响。言简意赅地说,就是“你”的行为,“我”的感受,“你和我”造成的影响。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述方式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反差感。

譬如说,孩子早上迟到,家长孩子都被老师点名批评。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再说“你为什么老是拖拖拉拉,总是被批评你不嫌丢脸我都嫌,以后法晚上9点必须关灯睡觉”。

但是,如果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也不想迟到,被批评了妈妈和你一样觉得有点丢脸。

那以后我们约定好,晚上9点之前关灯,你如果做不到,迟到了妈妈可不再浪费时间送你去学校了,因为妈妈还要抓紧时间去公司上班。”

03.使用“我向信息法”,像孩子传达爱和信任

第一条:有效运用“我向信息”

尽早对孩子使用这个方法沟通。斯宾塞《教育论 》提出,“某些教育应当从儿童在摇篮的时候开始。

“小孩最迟两岁以后都会有自我意识,理解能力。只要父母能够直接表达出来,并且配合恰当的肢体动作,孩子就可以明白了。

Tips:使用“我向信息法”沟通,家长尽显人文关怀促进亲子关系,孩子也没有过大的压力,何乐而不为。

第二条:传达给孩子最初的关爱

比如孩子在超市没有跟紧父母,家长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心慌和担忧。当孩子被找回来后,第一感受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的随便乱走感到不满。此时的第二感受已占据上风,父母没有传达最初的关爱,孩子又怎会乐意接受家长的不满。

第三条:赞赏和肯定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赞赏和肯定可以使孩子变得自信勇敢,这种被认可的好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立且被需要的个体,存在感和成就感促使孩子进步。

不过,家长的夸赞最好是带有灵魂和真诚实感。比如,把“你真懂事”,具体为 “你可以帮妈妈分担家务,女儿变体贴了,谢谢你”。

Tips: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强化表达出来,孩子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骄傲和满意,以后也会做得更好。

枕边育儿寄语:

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味的指责和嫌弃只会让孩子反感,失去自尊,最终出现叛逆。家长使用“我向信息法”,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去探究孩子真实的想法,并且更多的表达自己最初的关心。成长路上父母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毫不迟疑的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