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抗日...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和第115师一部与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的山西新军以及国民党军反击日军大规模围攻的作战。
1938年4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以第108师为主,并调集第16、第20、第109师各一部,加上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共3万余人,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企图将八路军第129师等部和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围歼在辽县、榆社、武乡一带。第二战区将在山西省的部队分成东、南、北三路军。东路军,以八路军为主,朱德任总指挥,副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决心集中主力,相机于运动中歼灭日军一路,以粉碎日军围攻。从4月4日起,日军第108师3个团分三路向沁县、武乡和辽县进攻;第20师1个团由洪洞向沁源进攻;第109师2个营由祁县、太谷和榆次分两路向沁县和阔郊、马坊进攻;第16师一部由元氏、赞皇、邢台和涉县分三路向九龙关、浆水镇和辽县方向进攻。当各路日军开始出动时,朱德、彭德怀令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和第385旅第769团及第115师第344旅第689团,由辽县以南转移至日军合击圈外的涉县以北地区,隐蔽待机;令留在内线的八路军部队和山西新军、国民党军各部积极阻击、袭扰和疲惫日军,为转至外线的部队创造战机。同时,令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各以部分兵力向平汉、同蒲、正太铁路线出击,牵制日军,配合晋东南地区部队的反围攻作战。10日,朱德、彭德怀给东路军内的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7军军长朱怀冰、第169师师长武士敏等发出《粉碎日寇围攻战役战术的指示》,要求各部以连或营为单位对前进的日军,采取运动防御姿态,配合本地自卫军、游击队昼夜袭击、疲惫和分散敌人,迷惑敌人主力,出敌不意地突然袭击而消灭其一部。至11日,由榆次出动的第109师2个营,被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支队阻滞于阔郊、马坊一带;由祁县、太谷出动的第109师1个团攻占洪子镇后,被防守该地的国民党军第94、第169师和当地游击队阻止于东、西团城地区;由洪洞出动的第20师1个团,被决死第1纵队和国民党军第17军第84师包围于沁源地区;由屯留、长治出动的第108师第117、第105团分两路,击破国民党军第3军的防御,从南面侵入沁县、武乡和襄垣、辽县;由涉县出动的第16师2个营,被国民党军骑兵第4师阻滞于麻田地区;由邢台出动的第16师1000余人,被八路军第129师先遣支队等部阻滞于营头、浆水以东;由元氏、赞皇出动的第16师1个营,被八路军第129师游击支队和当地游击队阻滞于赞皇以西地区;由平定、昔阳出动向和顺、辽县进攻的第108师1个团,在八路军第129师秦(基伟)赖(际发)支队、汪(乃贵)支队和第115师第5支队等的不断阻击和侧击下,多次变更进攻路线,于14日进至辽县、芹泉地区。至此,九路日军,除屯留、长治、平定出动的三路外,其余六路分别被阻于马坊、东西团城、沁源、麻田、浆水以东、九龙关以东地区。而进入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腹地的日军第108师3个团,由于不断遭到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当地游击队的打击,陷入了饥饿疲惫和被动挨打的困境。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部即令第129师主力及第689团由外线转入内线,进至武乡以北地区,伺机歼灭进入腹地的日军。4月15日,侵占武乡县城的日军第108师第117团及配属的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3000余人,北犯榆社再次扑空,兵疲意沮,只得折回武乡,当日黄昏又放弃武乡,连夜沿浊漳河东撤。八路军第129师抓住这一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发起追击,在运动中歼灭这股日军。以第772团和第689团为左纵队,第771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将东撤的日军大部截住,压缩到狭窄的河谷里。已过长乐村的日军,为解救其被围部队,以1000余人回援,向第772团的左翼戴家垴阵地猛攻,由辽县增援的日军第105团1000余人,向第689、第772团阵地猛攻,均被阻止。17时,又有日军千余人从辽县增援。此时,第129师部队已将被围困于河谷里的日军基本歼灭,遂主动撤出战斗。
此次战斗,歼灭日军2200余人,第129师部队伤亡800余人,第772团团长叶成焕牺牲。
长乐村战斗的胜利,对挫败日军的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各路日军纷纷撤退。27日,困守长治的日军向南撤退,在高平以北的张店、张度岭和高平以西町店,又连遭八路军第344旅和山西新军第1纵队的截击,被歼近千人。29日,涉县为八路军收复。至此,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破产。
是役,历时26天,八路军共歼日军4000余人,收复沁县、榆社、武乡、辽县、沁源、屯留、长治、黎城等县城19座,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