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以弱胜强伟大创举的典范,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二战奇迹。岁月流逝,昔日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如今早已是祥和宁静的美丽家园。可是,沉于地下的那座“钢铁长城”,却用不争的事实,在后人心中激起向前的力量。1965年,红色电影《地道战》一经公映,不仅成为传世经典,更使冉庄名扬天下。冉庄老百姓说,这儿就是电影里的高家庄。
行走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内,耳边回响着《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那动人的旋律,一切都那么平静安然。但地面隐藏的射击口、民房高墙上的各种工事,以及地下蜿蜒的长城,都在默默无言地诉说着那段沧桑岁月。
冉庄村里的十字街,维持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模样。村口那棵虽已枯朽却依然挺拔的老槐树,正是五十多年前《地道战》中的老槐树,电影中村支书高老忠快步跑向老槐树敲钟报警的情节,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棵老槐树已有千年的历史,在冀中平原上,这样的古树是罕见的。据说当年老槐树枝繁叶茂,上面也的确悬挂了古钟,专门用于报警之用。如今作为历史的见证和珍贵的文物,老槐树已被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成为永久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
凝聚无穷智慧的冉庄地道,有几个最明显的特点:三通,即高房互通,院落互通,地道互通;三交叉,即暗枪眼和明枪眼交叉,地堡和高房工事交叉,地堡火力和墙壁火力交叉;四好,即好藏、好钻、好打、好转移;五防,即防封锁、防破坏、防火烧、防水灌、防毒气。地道里面建有指挥处、储粮处、休息室、小型土兵工厂等设施。指挥部,就在十字街下。冉庄人民以冉庄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掘了4条主干线,另有24条支线,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地道的隐蔽射击孔遍布全村。
当时整个冀中平原村村有地道,地道长达25000华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民族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在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创造的中国乃至世界战争中的奇迹。
冉庄地道战遗址已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4年入选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0年9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正式面向游客开放。新馆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布展面积1800平方米。馆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4件,二级革命文物17件,三级革命文物77件。在纪念馆展厅入口处,一面从1931年到1945年的浮雕墙,仿若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新馆布展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为主题,从冀中沦陷、国民蒙难,到力挽狂澜,地道战大显神威,名扬天下,纪念馆采用现代设计语言与写实造景相结合的手法,同时充实了大量的革命文物、照片、图表、雕塑、绘画创作,利用丰富的陈展手法和高新技术让展览更具参与性。
据统计,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争,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多人,冉庄也因此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1950年,36个国家的代表团来参观,对神奇的冉庄地道战赞叹不已。现在,冉庄保留着20万平方米的遗址保护区,来参观的游客每年都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走出纪念馆,耳边听到游人不自觉地哼唱:“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