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才:补气血益肝肾涤痰活血治疗痴呆案

罗某某,男,61岁,籍贯:广州萝岗。近事遗忘6月余,神疲乏力,反应迟钝,言语不利,生活起居不能自理,未予系统治疗。近期加重,伴头晕头痛、痰多难咯、下肢浮肿等症,故而来诊。有脑出血病史。】

初诊(2014.09.24):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言语含糊,头晕头痛,喉间有痰难咯,口干饮水多,无饮水咳呛,双下肢浮肿、乏力,纳差眠可,小便黄,大便次数多,量少,时烂时硬,舌淡暗,苔少,脉弦细。

本证主要为精、血、气亏损不足,使髓海失充、脑失所养,诸邪内阻,上扰清窍,终致神明失用,痴呆遂生。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根本,痰瘀阻滞清窍为标,因此治以补气血、益肝肾,涤痰活血。
四诊合参,当为痴呆,证属气血不足、痰瘀阻窍。以补气血、益肝肾,涤痰活血为法,拟方如下:
黄芪45g,党参20g,天麻10g,钩藤20g,杜仲20g,牛膝15g,法半夏15g,生山萸肉15g,三七片10g,茯苓15g,芡实15g,山药15g。水煎内服,共14剂。
另:益脑康口服液1支 口服 每日3次,共14天。二诊(2014.10.08)
现患者精神较前好转,反应及活动较前稍灵活,食欲渐开,余症状同前。虑其中土渐实,故前方去三七片、茯苓、芡实、山药,加石菖蒲、制远志、巴戟天以增涤痰醒脑开窍之力,继服七剂。同时改益脑康口服液为痴复康口服液。
三诊(2014.10.22)

患者经治逾月,现精神好转,虽仍有记忆力下降,但头晕头痛消失,双下肢未再有浮肿,纳眠可,二便基本正常。效不更方,嘱继以上方(或制为蜜丸)长期服用,定期门诊复诊。
刘教授往往在治疗此病时善于抓住老年体衰,气血亏虚,脑髓失养,肾虚髓空为本,痰瘀留滞脑髓,迷蒙清窍为标这一特 点,治疗上重在补气血、益肝肾,涤痰活血为主。擅用广东省中医院研制的痴复康口服液,内有北芪、边条参、当归、紫河车、巴戟天等配制而成,在临证过程中,又往往抓住大补气血,兼以涤痰活血通络的大方向,重用北芪以大补气血,同时配用杜仲、牛膝、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等以填益精髓,予半夏、石葛蒲、远志等以加强涤痰通络开窍之力度,屡收良效。刘茂才,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是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新药研究与开发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品审评库、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员会委员。

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老年脑病研究所所长,脑病专科学术带头人。1963年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入广东省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并于1970年至1971年在中山医学院附一院内科进修,1972年至1973年从师广东省名老中医林夏泉,1978年至1979年在中山医学院附一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先后任广东省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等职。重视“脑为元神之府”说,主张创立新的中医脑病学说,以代替传统的“以心代脑”论。对于中风病,主张坚持辨证施治之原则,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重视气血之失调,痰瘀之为患;在采用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的同时,强调早期的活血化瘀、痰瘀同治、通腑醒神之治则,急性期后则重视益气活血与肝肾同治。以气血不通、元神受扰作为内伤头痛的实质,采用通其气血为主要治则,辅以宁心安神之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自拟脑脉1号、通腑醒神、复方北芪等制剂,疗效较好。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中医脑病,已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5名、博士生14名。主持承担了攻关中风病课题研究,并获得“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七年制教科书,主编,科学出版社)、《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主编,广东科技支出版社,1996年)、《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第2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名中医系列丛书》(副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曾被评为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科研成果奖9项。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及其他内科疾病,如中风、眩晕、头痛、痴呆、癫痫、颤证、失眠、郁证等。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