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奥斯卡最佳导演奉俊昊代表作,《杀人回忆》好在哪?

今年拿到奥斯卡四项大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其导演奉俊昊早期一鸣惊人的代表作正是这部上映于2003年的《杀人回忆》。
影片根据韩国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在乡村的真实案件“华城连环杀人案”改编,上映后在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但引发韩国观众的观影热潮,更是在韩国国内斩获无数电影奖项,奉俊昊也凭借此片一举奠定了在韩国电影界的极高地位。
《杀人回忆》再次被人反复提及,是去年9月韩国那边传来消息,影片描写的那起悬而未决30多年的案件,其真凶终于浮出水面。
如今,再去回看这部电影,除了案件本身在现实世界中所历经的岁月变迁带来的震撼,也值得对这位奥斯卡新晋最佳导演的早期代表作进行再次的鉴赏和分析。
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政治隐喻

奉俊昊的电影处女作是2000的《绑架门口狗》,此片就已非常出色。他评价最高的作品,包括《杀人回忆》《汉江怪物》《雪国列车》《母亲》,以及拿下奥斯卡的《寄生虫》,虽然题材类型各异,但都是与犯罪、凶杀的元素有关,背后也都或多或少的有着政治隐喻。
《杀人回忆》更为典型和明显。
案件发生的80年代,是韩国近代史上的黑暗时期。以全斗焕为领袖的军政府,不断的抓捕、迫害人权组织和异见人士,对游行示威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和屠杀。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办,则成了政府妥协下民主进程加速的历史节点。
而奉俊昊的青年时期,正经历了这段韩国历史的特殊时期。他把发生在那个时代万众瞩目的连环杀人案作为切入点,在电影中融入了自己的记忆和感受,也给同样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韩国观众带去了共鸣。
影片似乎告诉人们:杀人犯固然可恶,可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也是本案长期无法侦破,凶手逍遥法外的间接因素。

比如,当警察预判到雨夜凶手将再次行凶而请求更多警力支援时,却因警察被临时征召镇压示威活动而没有人手。时不时的防空演习和灯火管制,更是为凶手创造了人流稀少和灯光黑暗的作案环境。
代表公权力的警察,与普通群众间的关系在本片中也十分值得玩味。

长期参与政府镇压行动,警察成为群众的对立面。而警察也养成了暴力执法、刑讯逼供的习惯。
宋康昊饰演的朴警官,和他的搭档乔警官,不过是个乡村基层民警,同样信奉刑讯逼供的暴力破案手段。他们身上也有着对凶手的痛恨和正义感,但仅凭猜测和有限的线索就可以对嫌犯大打出手,伪造证据,诱导认罪。
另外,DNA这种在现代看来习以为常的侦破技术,在当时却只能等待美国的鉴定结果,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局限。
那个时代基层警察的素质也不高。朴警官高中毕业,相信自己有能一眼认出罪犯的直觉。可迟迟无法破案后,也会找神婆占卜求符。
群众这边,一边对警察极度不信任屡屡到警察局门口示威,一边同样缺乏基本常识和素质地随意破坏作案现场。
影片中出现的三个嫌犯,则代表了不同的群众个体。弱智儿的愚昧和对警察的恐惧,手淫者的懦弱贫穷和警察淫威下的屈打成招,代表的是强权下更广大的群众面孔。只有最后那个文弱的退伍军人朴兴圭充满了对警察的不屑,似乎暗示着当时反抗政府的青年学生群体。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弱智儿光昊被拷打期间,和朴警官一起吃饭,电视里演的是关于警察神勇破案的电视剧。光昊说他最喜欢看,朴警官也看得津津有味。可刚刚光昊还遭受着毒打,此时却显得跟警察其乐融融。
这耐人寻味的一幕,让警察代表的强权与群众之间既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复杂关系展露出来。

后来,总是充当打手的乔警官在与学生的斗殴中被钉子扎伤了腿,最后不得不截肢。这条腿,曾经一次次踹向嫌犯,鞋上还套上布袋避免留下殴打痕迹。腿被截掉,既是乔警官的个人悲剧,也象征着强权下暴力的终止。
凶手作案时,电台总会播出他点播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悲伤情歌》,也是唱给那个时代的挽歌。
类型片元素的反类型运用

《杀人回忆》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有着典型的类型片元素和拍摄手法
在犯罪电影中,案件线索的设定十分重要,一般通过的反复出现和特写镜头加以强调,表明案件或凶手的特点,并与剧情推动联系起来。
本片中设定了两个线索细节。
一个是受害者通常穿着红色外衣。红色衣物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与影片整体风格的压抑和灰暗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诡谲的氛围。
女幸存者晾晒的红衣,给了徐警官提醒;手淫嫌犯穿的红内裤,加大了自己的嫌疑;人们在案发现场竖起的穿着红衣的稻草人,显示了群众的无助与寄托。
另一个线索细节是凶手柔软的手。几次特写给到这只手,引导观众将凶手与朴兴圭联系到一起,最后再反转增强了影片的悬念感和戏剧性。
把雨夜和麦田作为犯罪时刻和现场,配合受害者和目击者的主观镜头,营造惊悚的气氛,同样是犯罪片常用的手法。悬念、嫌疑、反转、确定、再反转的剧情设定,也符合类型片的基本套路。
然而,奉俊昊在《杀人回忆》中也加入了反类型片的套路,进一步彰显了本片更为深刻的社会和人文主题。

最明显的是两位主要警官的人物设定。本来双人侦探双男主也是犯罪片常用的方式,但本片却打破了传统形式上的搭档配置,而采取了对立和反转的关系设定。
朴警官来自当地基层,有着朴素的正义感,却用着逼供诱供相信直觉的落后的侦破观念和手段。徐警官是来自首都的高材生,更相信科学和证据,用头脑破案。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的观念却发生了剧变。朴警官亲眼目睹被自己逼供过的弱智儿惨死在火车车轮下,再加上搭档乔警官的腿被截肢,他开始反思自己,并最终阻止了徐警官开枪射向朴兴圭。
徐警官在遵循证据和程序的情况下,却没能挽救刚刚认识的少女,他突然后悔自己没像朴警官一样对嫌犯施以暴力。当DNA结果告诉他,他的推测是错的时候,他彻底崩溃。
两人观念的反转,增加了影片悲情的力量。案件影响的不仅是受害者及其家人,警察的人生也随之改变。

很多影迷对影片最后开放式结尾和宋康昊盯着镜头的复杂眼神津津乐道。这也是影片反类型的地方。
西方电影一般遵从着“善恶终有报”(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的原则,不论多么强大的势力和狡猾的手段,终究逃不出法律公正的制裁。

可《杀人回忆》一开始就在画面上打出本案至今未破的说明,最后的一幕则给观众留下了一声叹息的思考。
真正见过凶手面目的,一个是已经死去的弱智,一个是尚未成年的孩童。而凶手的样子,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张再普通不过的脸。
影片在昏黄色调下的麦浪中开场,画面呈现一种遥远似梦境的美感。又在同一个地方结束,留给观众一双深渊般的眼睛。首尾的呼应,似乎告诉人们,电影的梦已经结束,但现实的噩梦尚未醒来。
电影里是绝望,《杀人回忆》却是韩国电影的希望

《杀人回忆》在韩国的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勾起一代韩国人的共同回忆,本片首映后陆续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的发行,也让这部韩国电影和真实案件被世界更多人所了解和关注。去年真凶被发现的新闻,能在国内上了热搜就已能说明。
2019年是韩国电影结出丰硕果实的一年。奉俊昊的《寄生虫》拿下戛纳和奥斯卡的多项大奖,标志着韩国电影在国际上登上了新的顶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是韩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但韩国电影真正开始发轫,恰恰是《杀人回忆》中那个年代后的事。
随着韩国民主化的进程,1987年韩国第七次修改的《电影法》,直接推动了韩国电影进入了新时代。首尔的忠武路,也在90年代开始为韩国电影届培养大量有生力量。
1996年,韩国一直沿用的电影审查制度正式受到违宪裁决而废止。同年,韩国釜山电影节正式启动。这一年,也被称为韩国电影史的“革命年”。
2000年之后,韩国电影开始迎来作品的井喷。韩国电影人彻底放飞了创造力,20年里上映了众多优质佳作,让人刮目相看。
《杀人回忆》正是这段时间的韩国电影的里程碑之作。韩国电影界开始涌现出奉俊昊、朴赞郁、金知云、金基德、李沧东等优秀导演,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河正宇、李秉宪、李政宰等优秀演员。

相比中国电影的发展,韩国电影起步虽晚,但已经后来居上。回想八九十年代,韩国电影还在政治阴云下毫无建树,而中国电影则已经在戛纳、威尼斯、柏林频频获奖了。
韩国总统文在寅说,《寄生虫》的成功是过去一百年里所有韩国电影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今后政府将进一步为广大电影人提供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放心大胆制作电影的环境。”
反观中国电影,广阔的市场和商业化的推动,使得电影工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题材的拓展,导演和演员的培养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韩国
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