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宪问篇(十五) 2024-06-04 18:46:58 01 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02 释 解 老师说:“晋文公精于谲变之法,行权善变而不拘泥礼正的束缚。即位后,通过整顿内政,使得国力强盛。在“尊王”的名号下,平定了内乱,击败了强盛的楚国,成为了霸主。齐桓公长于正经之道,道正自然而无多谋谲变的无常。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实现了民富国强。在尊王攘夷的号召下,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成就了其霸业。二人各以其长,成就了其霸业。”03 释 字 谲《说文》:谲:权诈也。益、梁曰谬,欺天下曰谲。从言矞声。古穴切。《玉篇》:谲:公穴切。诈也。谲谏依违,不直言也。汉字“谲”从言矞声。矞,从矛从冏,会以矛刺穿进入之意。从言,表示通过言说达到破坚而入的目的。《说文》:“谲,权诈也。”本义为权变,引申指欺诈、诡诈、欺骗。04 素说 前一章通过“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一事的叙说,提示行政君子把握言说和事实之间的几微差异。本章通过晋文公和齐桓公两位霸主截然不同的“谲”和“不谲”、“正”和“不正”的为政策略,让人们把握为政者权谋行权之时的善变和权谋行道之时的守善。老师说:“晋文公精于谲变之法,行权善变而不拘泥礼正的束缚。即位后,通过整顿内政,使得国力强盛。在“尊王”的名号下,平定了内乱,击败了强盛的楚国,成为了霸主。齐桓公长于正经之道,道正自然而无多谋谲变的无常。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实现了民富国强。在尊王攘夷的号召下,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成就了其霸业。二人各以其长,成就了其霸业。”本章需要注意“谲而不正”、“正而不谲”不是说“谲即不正”、 “正斯不谲”,而是指晋文公和齐桓公二公对权谋和守经的中道把握,从而在行权之时能够不受“礼正”的教条束缚,在行道之时能够自然而无多谋谲变的无常,让人们体悟君子为政的谲正之道,从而使得从政者体悟权变和守经的几微中道。“谲”字的本义中没有“诡诈”、“狡诈”的贬义。刘毓庆《论语绎解》中说:“关于'春秋五霸’,有不同的说法,但没有争议的就是齐桓公与晋文公,因为他们的霸业最为显著。他们以强大的兵力优势号令天下,会盟诸侯,攘夷狄以尊王室。但他们获得成功的用兵之道各不相同。无论齐桓公、晋文公,他们霸业上的最大敌人都是强楚。齐桓公南服强楚,是以堂堂正正的问罪之师而出征的,最后迫使楚国在召陵订立了和平盟约,完成了'德绥诸侯’的大业。晋文公不同,他与楚战,用的是诡道,因为他在流浪中楚国给予他'礼遇’,他是没有理由与楚开战的。但不战败楚国他则不能称霸。于是千方百计引逗楚人来挑战,用离间计破坏楚军联盟,用激将法使楚军上将失去理智判断,用退避三舍之法积蓄士兵斗志。最终城濮一战,大败楚军。无论谲、正,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也是形势所决定的。因此孔子在这里没有批评谁、褒扬谁的意思。有人认为孔子这里是指的齐桓晋文的行事,恐怕不然。辅广说:'桓公责楚以“包茅不贡”及“昭王不复”二事,进次而不遂战,既服而与之盟,是仗义执言,不由诡道也。文公始则伐曹、卫以致楚师之救,终则复曹、卫以携二国之交。是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也。就霸者之中论桓、文之事,则文谲而不正,桓正而不谲。’” 赞 (0) 相关推荐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三分钟读懂齐桓公霸业精髓:尊王攘夷 | 春秋史话连载0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 会合诸侯本来是周天子的权力,春秋时周王室已无力举行,而诸侯国间一些事又需要共同商议解决,不能没有一个头,这个头就是 ... 春秋战国的那些人和事儿(三) 齐桓公的影响力和结局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 ... 淄博历史人物|齐桓公霸业的历程,可以用7个成语典故来概括 齐桓公是山东淄博市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其霸业的历程,可以用7个成语典故来概括,齐桓公的一生实在是一种有趣历史文化现象,他的历史成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淄博齐桓公雕像 一.见异思迁 齐 ... 开局即巅峰,齐桓公问鼎霸主地位,申明了哪些禁令 齐桓公通过抗击戎狄,救援燕国.卫国.邢国,扶住周太子登基等一系列尊王攘夷的行动,提高了齐国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威望,逐渐拥有了霸主的地位. 为了使这实际上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名义上的确认,齐桓公在鲁僖公九 ... 素说《论语》:宪问篇(五) 素说《论语》:宪问篇(五) 【诵读经典】《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拼音诵读版,快快收藏了~ <宪(Xiàn)问(wèn)篇(piān)第(dì)十(shí)四(sì> [14.1] 宪(Xiàn)问(wèn)耻(chǐ),子(zǐ)曰(yuē):"邦(bānɡ)有(yǒ ... 论语·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 ... 【第342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14·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 【第343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14·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里的"怀"字 ... 【第34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14·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 这里的 ... 【第345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14·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意思是说:"有 ... 【第349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9章》孔子怎样赞许子产治国理政?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9章>孔子怎样赞许子产治国理政? 14·9 子曰:"为命,裨谌(音bì chén )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q ... 【第351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4·11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意思是说:"贫穷而 ... 【第35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