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四)夺门之变

(七十四)夺门之变

皇帝病得快死呀,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因为皇帝没有儿子,而且皇帝也不想让太上皇的儿子继位,更不想让太上皇复位;所以大家一时不知道,应该让谁来继承皇位了。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去,终于达成了基本共识,那就是从外面找一个藩王,来继承皇位。
这个共识刚刚达成,就引起一个人的积极反对。这个人,就是皇太后!
皇太后是太上皇的亲妈,是前太子的亲奶奶;听到大家要抛弃自己亲儿子、亲孙子,而从外面找一个藩王继位,当时就火了。因为,哪有这样玩的?
皇帝的亲哥哥、亲侄子(而且不只一个)都在皇宫,大家却要从外面找一个藩王继承皇位,这不是想公然造反吗?
如果只是皇太后积极反对,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大家意见一致,皇太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问题是,军方大佬看到文职官员,敢这样无法无天,当时就想站出来替天行道了。
这些人,经过简单的串联、密谋,就决定拥立太上皇复辟了。
总的来说,权力的本质就是站队。
你身后站的人多、你身后的势力大,你就是老大!
现在,军方大佬举起了太上皇的大旗,并且希望大家都站太上皇身后!
反对派,当时就傻眼了。
大家想反对太上皇,理由很容易找。因为,这个昏君信任大宦官王振,把大明帝国差点折腾没了。他有什么脸继续当皇帝?
问题是,他们应该高举谁的大旗,反对太上皇呢?想来想去,答应竟然是不知道!
如果皇帝的身子骨还硬朗,反对派自然可以高举皇帝的大旗,反对太上皇。
问题是,皇帝病的,随时都可能咽气。你却高举皇帝的大旗,反对太上皇,你可真是聪明人!
就算你敢这样玩,也得有人敢跟你玩啊?
如果前太子,早就恢复了太子之位,东宫体系也非常稳定。反对派自然可以高举前太子的大旗,反对太上皇。
问题是,前太子早就让废了太子之位,而且一直都没有恢复。关键是,前太子是太上皇的亲儿子,而且只有11岁。
在这种背景下,你高举前太子的大旗,反对太上皇,你觉得,有几个人敢站在你们身后?
如果襄王早已进入帝国都城,并且被正式任命为皇位继承人,反对派自然可以高举襄王的大旗,反对太上皇。
问题是,襄王是外藩,他的人还在千里之外;从哪个角度上,他也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就算皇帝,也不敢公开提这种想法。
在这种背景下,你敢高举襄王的大旗,肯定能把你身边的人都吓死了。因为,这就是标准的造反作乱!
在这种背景下,你不要指望有人敢站在你身后,因为不论你想拉拢谁,谁也想一刀捅死你。因为,你想死全家,那是你的事;你没事拉着别人一块死全家,这就是你该死了!
从这层意义上,你反对太上皇很容易,因为顺着王振说起,反对太上皇的理由,实在太多了。但是,你想提名一个,比太上皇更适合当皇帝的人,却实在是太难了。
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有人把太上皇抬了出来,人们就算想反对,也不知道从何反对了。
在说到夺门之变时,人们常常有一种疑问,那就是于谦当时为什么不反抗?
问题是,于谦拿什么反抗呢?
领衔夺门之变的石亨,是当时的军界首席大佬。
至少,在当时的武将序列中,石亨说自己坐在第二位,绝没有人敢说自己能坐在第一位。
夺门之变的重要参与者是张輗、张軏。
这两个人可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他们是张玉的儿子。
张玉在朱棣一系的地位,大约相当于徐达在朱元璋一系的地位,只是为了救朱棣,张玉很早就死在了战场上。
张氏兄弟有一个这样好的老爸,自然是深受朱棣的信任;夺门之变时,他们都是禁军的高级将领。
就这三个人,明确表示支持太上皇。
于谦就没有反抗的机会了,因为一个是军界首席大佬,两个是禁军高级将领。于谦怎么反抗呢?相对于这三个人,于谦只是一个文官。
军界首席大佬,和禁军两个高级将领联手,又得到皇太后的明确支持;想让太上皇重新坐在龙椅上,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在这种背景下,敢站在他们身后的人,自然有很多。因为怎么看,好像也是本小利大,随时可以单车变摩托的节奏。
在这种背景下,左都御使杨善也站在了他们身后;大宦官曹吉祥也站在了他们身后,副都御使徐有贞,也站在了他们身后。
关键是,他们一声令下,足足有三千多将士,参与了相关行动。
在深夜里,两千多将士,在外围防护;数百名将士,跟着石享冲进了太上皇的住所!
在此之前,他们已把相关消息,传递给了太上皇。
于是,南宫的大门很快被打开,大家进去参拜完太上皇,就用轿车推着太上皇,一路向大殿奔去。
沿途有军队试图拦截,但是一看太上皇冲在最前面,左边是军界首席大佬石亨,右边是禁军的高级将领张氏兄弟,后面还跟着大宦官曹吉祥,谁敢拦啊?
沿途的军队,只要放太上皇过去,就等于交了投名状。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太上皇复辟失败了;你曾任由太上皇越过你的防线,进入大殿。这是什么罪行呢?不用上纲上线,相关军队的指挥官,估计都够杀头。
因为有人拥戴太上皇复辟,路过你的防区,你既不拦截,也不拉警报。你说你没有参与这场复辟,谁信呢?
当然了,你可以选择率人拦截太上皇一行人;更可以选择放声高呼,太上皇要造反了!
但是,你一定得考虑好,这样做的后果!
除非,在你的努力下,能挫败太上皇一行人的阴谋;否则,你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太上皇复辟成功后,也会认为你忠于职守,所以会重用你!
因为这是你死我活的站队!如果太上皇一行人失败了,站在最前面的人,最好的结果,就是被砍掉脑袋;最差的结果,就是被千刀万剐,然后全家上刑场。
在这种你死我活的站队中,大家都选择沉默,就你敢跳出来坏对方好事,你觉得,对方会怎么对你?
关键是,相关的利害关系,大家一目了解。
皇帝病的快死呀;皇帝又没有儿子;前太子,是太上皇的儿子,而且早让废了太子之位,关键是只有11岁。你反对太上皇,是计划支持谁呀?这个好像没有答案。
所以,看到太上皇一行人冲向大殿,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沉默。
等文武百官上朝时,突然看到,殿上坐的人竟然是太上皇;当时就傻眼了。
再看太上皇身边站的人,当时就选择了接受事实。
因为军界首席大佬石亨、禁军高级将领张氏兄弟,都站在太上皇身边。关键是,他们能这样进入大殿,本身意味着宫内的禁军都参与放水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敢反对这种既成事实,估计当场就有可能血溅五步了。因为,这些人已把全家人脑袋押在了赌桌上,你现在敢跟他们作对,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对你?
关键是,谁当皇帝,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区别。
更主要的是,你可以反对太上皇当皇帝,但是你计划支持谁呢?这是没有答案的!
所以,经过简单惊愕之后,大家就都接受了太上皇复辟的事实。
在整个过程,于谦都显得非常尴尬。
以前,中央政府开会时,于谦通常都是主角;既使于谦因为各种原因表示沉默,大家也知道,会议的真正灵魂人物就是于谦。
而现在的于谦,算什么呢?就好像一个跑龙套的。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他只能行尸走肉一般的,跟着欢迎太上皇复辟!
复辟大典,在一片混乱中进行着。
就在大典快结束时,皇帝突然下令,把于谦抓了起来。罪名就是,于谦曾试图迎立外藩。如果没有石亨发动夺门之变,于谦等人的阴谋就实现了。
五天之后,经过简单的审讯。于谦、王文作为迎立外藩的首犯,被砍头了。要知道,这也是皇帝宽大处理了,因为按律法、和一些人的建议,他们都是应该千刀万剐,甚至是杀全家的。
其它高级文职官员,或主动请求辞职,或被皇帝撤职了。
到此为止,夺门之变宣告胜利结束。
总的来说,英宗可以复辟,那是各种大奖都抓齐的结果。绝不是简单的凭借一个太上皇的称号。
从某层意义上,明英宗也真够命硬。
第一、他弟弟身体好一点,估计就没他啥事了。问题是,他弟弟不到30岁就挂了。
第二、他侄子命长点,估计也没他啥事了。因为太子地位确立,东宫班底成熟、稳定,人们在反对太上皇复辟时,就会非常理直气壮。问题是,他侄子,早早就挂了。
第三、如果他弟弟,壮起胆子,给他送一张毒馅饼,也没他啥事了。
第四、如果朝臣之间矛盾比较缓和,也没有人会冒险干这种事。问题是,太多的人,对于谦等人,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不满,就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于谦等人清理出局。
夺门之变结束后,一直有个问题模糊不清,那就是现在的大明帝国,到底是谁的大明帝国?
本来呢,答案非常简单,因为现在的大明帝国,当然是英宗皇帝的啊!
问题是,看着刚从南宫出来的英宗皇帝,很多人就是有点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
因为,就凭皇帝这副鸟样,好像我们玩点手段,就能把他当傀儡玩啊!
但是,他们终于发现,大明帝国的权力格局,远比他们想象中要复杂、要精密。
总的来说,皇帝驾驭天下,从来不依靠人们的忠心。只要你有胆子,尽可以试着把皇帝变成傀儡。问题是,当你有这种念头时,自然会发现,你与皇帝,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的选手。皇帝用庞大的体量,就可以轻易辗压你。
从某种意义上,权臣当时最佳的选择,就是功成身后、彻底臣服皇帝,哪怕皇帝要杀死他,他也选择逆来顺受。
如果是这样,他应该有机会带着优厚的工资、待遇,安渡晚年;即使被皇帝杀了,若干年后,大概率上,人们也会为他平反,并且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问题是,能做出这种选择的人,那绝对是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毕竟,贪婪、恐惧,是芸芸众生,都难以堪破的!
你努力一下,就可能天下你有;你退一步,就是丢失权力地位,甚至是丢失生命,你会如何做呢?
即使,你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甚至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你难免也会选择赌一把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