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难忘的三个老师 / 作者:张妥 / 轩诚清读(第1318期)

妥妥有话: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之一,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我国从1985年开始过第一个教师节,至今已经是第三十五个教师节了。每当这时,教师们都会受到学生真诚的祝福。本文作者已经年近花甲,依然对小学时代的老师念念不忘,足见教师对其影响的深刻。在此,《美丽八点半》也祝福全国的教师们节日快乐!

文:张    妥

编辑:轩    诚

我已经是接近花甲的年龄了,但从内心来说,从没有“老之将至”的感觉。假如让我为自己心理年龄打分,我想就是三十多岁的心态吧。几乎每天不间断的体育锻炼,不间断的音乐练习,不间断的写作,以及不间断的读书。时常被朋友邀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拉琴唱歌,充当着老顽童的角色。偶尔也会有朋友邀我主持婚礼,我会妙语连珠,把气氛营造得热烈温馨。沉静下来,我常常想,这和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和奠定一生性格、精神和爱好的小学时代有关。这时候,三个老师的形象就闪现在我脑海。
第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李老师大概是我们二年级时候当了我们的班主任的。她很厉害,即使班里非常调皮的孩子,对她也很敬畏,所以我们班的风气很好。
她教我们班语文的时候,要求每个生字写九遍,也就是在生字本上写一行,同学们没有敢违抗她的命令,都是一笔一划好好地写。假如有人敷衍潦草,她立即把生字本扔过去,让学生重写。她说:你们的父母亲可怜得像个长工一样,成年累月在田地里一身汗、一身泥地下苦,把你们送到学校读书,这是为什么?还不是让你们多给肚子里灌点儿墨水,长大了有大的前途、大的技能。我如果放松对你们的教育,说轻一点就是对不起你们的家长,说重一点儿就是对你们今后的成长犯罪呢。
李老师对我尤其关注,她有时间就去我们家家访。她看着我们家破破烂烂的环境,对我父母说:家穷不算穷,孩子没出息才是真的穷;家穷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孩子一旦没有出息,那可是不可救药的。你们的娃很优秀,你们要好好地培养他。
后来,教育界兴起了“反潮流”“交白卷”“反师道尊严”的狂潮,贴大字报攻击老师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候李老师已经不再教我们了,但是对我的关心依然没有减低。她悄悄地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说:你是一个好学生,千万不敢跟那些反潮流、打老师的学生学坏,不要写大字报,对老师要尊重,对学习要抓紧。你记着,目前这样的形势总有纠正过来的一天。可是你们的大好年华是一天不能荒废的。荒废了就是一辈子的伤痛。
后来,我的父亲因为“反对批林批孔运动”而被戴上了“坏分子”的帽子,并被投进了监狱。作为抗击打能力非常弱的小学生,我感到世界在我眼前都是灰色的,尤其是看了丑化父亲的展览以后,我感觉每天都像有无数针尖扎着我的心灵,生不如死。很多人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我。李老师给我说:你不要怕,不要难过,人生谁没有经过苦难?只不过你的苦难似乎来得早了一点。你最近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了吧,你看电影中潘冬子,也就是你现在这个年龄吧,人家比你更难,比你更苦,不都坚持过来了吧。你记着,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翁老师。翁老师是个男老师,他大概是我们四年级时候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学校的黑板报经常看到有大大的“空心字”,我们都认为空心字很神秘,大家都说那就是翁老师写的。那时我就对他心存敬意。
他当了我们班主任以后,我目睹了“空心字”的书写方式。原来是用抹布蘸了水,在黑板上写出大字,然后快速用粉笔去勾勒字的外框。等水蒸发以后,就只剩下“空心字”了。哦,原来如此。老师就是老师呀,是值得我们学生去学习模仿的。
翁老师学识渊博,因而讲课非常有新意。他给我们讲语文,总是绘声绘色的,让我们总觉得自己也有好多心里话想通过作文表达出来,所以让很多学生视为“畏途”的作文课,对我们而言却是“欢乐课”。
有一次,我的一篇作文写满了整本“作文本”,足足有六千多字。翁老师欣喜若狂,拿了我的作文本让一位高中的语文老师看。回来后,他在我们班里说:教高中的蔡老师对我说,你的这个学生很了不起。现在别说初中生了,就是高中生也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这是一篇小说呢。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是何老师。何老师也是一位男性,看起来貌不惊人,实际上能力超强。他是国家某个层级的篮球裁判,常常被邀请去市里及以上的篮球比赛当裁判。
何老师组建了学校篮球队,他给我们定制了运动服,并在我们篮球队的队服上印制了“蓓蕾”两个字。蓓蕾,就是尚未开放的花。由此可见何老师对我们寄予了深厚的期望。
何老师每天带领我们训练基本功,而且还给我们讲各种战术,让我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很短时间内名声大噪。成了公社小学篮球第一名,甚至成了几个公社组成的小学片区的第一名,在城里的体育馆参加西安郊区小学组的篮球比赛。
何老师不但教我们体育,还教我们音乐。他的音乐素养非常高,不但脚踏风琴弹得特别好,而且精通扬琴。他教我排演眉户剧《十二把镰刀》中的片段,其中的唱腔到现在都还记得。
何老师除了教我们唱歌,排演当地戏曲唱段,还开拓我们视野,他写了快板词,弹扬琴,让我们用“天津快书”的形式来表演。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说人的性格在这个时段基本形成,将会影响长久。教育也有这个特点,就是最初的教育,会长久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庆幸自己从小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