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期 ||《诗经》课堂:《召南•羔羊》/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按周代贵族的服制,《礼记‧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绢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绞衣以裼之。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它指出了,国君是穿着白狐皮衣外再罩上锦衣;诸侯穿着黄色狐皮衣,再罩上锦衣;而低级贵族的『士』只能穿着用狗皮或羊皮的皮衣,而且不能罩上一件外衣了。由此可知,穿着『羊羔』皮,是最低等的贵族的上朝的服制。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而这首《羔羊》就是一首反映当时在位官员与老百姓和谐相处的篇章。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而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召南,就是自陕以西的南方诸侯国之地。
按周代贵族的服制,《礼记‧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绢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绞衣以裼之。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它指出了,国君是穿着白狐皮衣外再罩上锦衣;诸侯穿着黄色狐皮衣,再罩上锦衣;而低级贵族的『士』只能穿着用狗皮或羊皮的皮衣,而且不能罩上一件外衣了。由此可知,穿着『羊羔』皮,是最低等的贵族的上朝的服制。
原文:
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释:
1. 皮:(羊皮做的)外袍。
2. 素丝:白色的丝线。
3. 五,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紽(tuó):古代的量词,表示丝线数量的量词,五丝为一紽。这里指缝制细密。
4. 食(sì):古代的官员在散朝之后,公家供卿大夫吃的饭。
5. 退食:节俭膳食,比照惯常的膳食标准,有所削减。自:从。公:公门。这句是说从公门下朝在去供卿大夫吃饭的地方去吃节俭膳食。
6. 委蛇(wěi yí):悠闲自得的样子。
7.革:皮革。緎(yù):古代量词,表示丝线数量的量词,丝二十缕为緎。这里指缝制细密。。
8.缝:衣服接缝处,缝合之处。
9.总(zǒng):古代量词,八十根丝为“总”。表示丝线数量的量词。总,聚束、系扎。
译文:
穿着羔羊皮细细缝制的旧皮袍,
用白色的丝线缝了五条明显的痕迹。
退朝后吃完饭去办公,他多么从容自得啊。
穿着羔羊皮细细缝制的旧皮袍,
用白色的丝线缝了五条明显的裂纹。
他多么从容自得啊,退朝后吃完饭去办公。
穿着羔羊皮细细缝制的旧皮袍,
用白色的丝线缀了五块杂色的毛皮。
他多么从容自得啊,吃完饭去衙门里办公。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一位召南士大夫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官吏安贫乐道的诗。此诗主要描写了卿大夫穿着打着补丁的朝服,因为忙于公务,吃着简单的工作餐还悠然从容自得的样子。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四字成句,四句成段,是《诗经》的标准句法、章法。为了产生和谐悦耳、间断有序的声音效果。诗中用小羊羔毛皮的洁白赞美了君子一心为公,坦荡无私,心地光明,正直节俭的品德。
首章写了“羔羊之皮”,写的是羔羊皮做的外袍,是上朝穿的官服。齐诗中说“羔羊皮革,君子朝服”。也就是说这是一位穿着朝服的官员。素丝五紽。素是白色。五紽:古人五丝为一紽,表示丝线的量词。那么丝线是作什么的呢?丝线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绣花,一种是缝衣服打补丁用的。在这两种用途中虽然现在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用途,到底是装饰还是补丁,因此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是讽刺还是赞美?我以为是缝补。诗中的主人公穿的服饰,穿着羔羊皮细细缝制的羊羔皮袍,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说“卿大夫入朝治事,公膳于朝。” 意思是在朝为官的卿大夫处理完了公事之后,在朝中餐厅里吃工作餐。而他本人呢是非常心安理得,从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二章“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说文》:兽皮治去其毛曰革。革:皮革。这时还指朝服。緎(yù):古代量词,表示丝线数量的量词,丝二十缕为緎。这里指缝制细密。因为丝线很细,要有许多根拧在一起才可以缝衣服。这首诗里所提到的'五紽’、'五緎’和'五总’,是说这件羔羊皮做的朝服被缝缝补补了好多次。还不舍得丢弃,这不正表现了这个君子的节俭么?这位卿大夫虽然身穿缝补的破皮衣,但是依然悠然自得,不正好说明了他的美好的品德啊!生活简朴一心扑在公务上,这不更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嘛!
第三章与前二章大体相同,缝是指衣服结缝。三章之中的末句“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文字的顺序有了变化的按换韵方式,目的是为了不使诗歌吟唱起来乏味。读起来含蓄又耐人寻味。末句的意思是说士大夫在退朝后去,供卿大夫吃饭的地方去吃节俭膳食。依然从容悠然自得的样子。也可以说是安贫乐道。
从整首诗来看,他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一位担当着社会责任与繁忙公务的官吏,身上穿了一件破裂不堪的旧皮袍,从容悠然自得的样子,下朝吃完简单的工作餐,仍然去衙门办公。他的性格温顺谦和,品德像“素丝”那样的洁白高尚。没有正面描写,只是从他的衣食神态表现他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可以说是一笔传神。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曾说:“贤臣亦三等。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这就是说,那些能够遵纪守法,惟恐触犯律条的,算是下等。那些爱重名节,因而廉明公正的,算是中等。只有那些忠于朝廷社稷,一心忧国忧民,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才是最上等。诗中的官吏已经过起了极为俭朴的生活,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有着一颗从容而悠然自得的心。诗中的官吏已经过起了极为俭朴的生活,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有着一颗从容而悠然自得的心。
《道德经》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召南·羔羊》究竟是赞诗还是讽刺诗,已经聚讼千年。也正因为不同人有了不同的见解,才使得流传千年。也许我们期望的父母官都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天语小诗:
为《召南·羔羊》而作
文:闻天语
那件羔羊皮做的
朝服
已经穿了很多年
洁白的丝线
将它们紧紧相联
习惯了
在岁月中
悠然而行
让梅花的暗香中
在两袖中
伴着清风
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