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为 ||《地震随想录》/轩诚清读(第586期A)

轩诚杂谈:

地震的不期而遇好似越来越频繁,人们面对地震好像也越来越习以为常。是因为对生命的淡然,还是遭遇到了更大的震动所致?本文作者是一位从事多年领导工作的人士,面对不同时期的地震,有他的变化,也有他的坚持......

文:米韶华

导语/诵读:轩诚

这天吃罢午饭,我正站在卧室阳台的窗户上擦玻璃,突感头晕目眩,心脏狂跳不已,全身在剧烈颤动。我想这下坏了,心脏出严重问题了。我急忙从窗上跳下,刚想摸摸脉搏,又闻妻在客厅大呼:“快来看!地震了!”我跑到客厅一看,只见客厅阳台晾衣架上的衣服在大幅摆动,并发出呼呼的声响。我意识到,的确地震了。我猛然想起刚满四岁的孙女,顿时心惊肉跳,大声疾呼:“萱子!萱子……”我瞥见她在餐厅里正专心一意地独自玩耍,不容多想,我把她夹在腋下,疾速向楼下冲去。我边跑边在心里祈祷:“楼千万莫塌!压死我无关紧要,她是我的命根子,是我活着的精神支柱。”就这样反复念叨着,终于跑到楼外空旷地带,一颗悬着的心方始放松。听邻居说,我跑下楼时面如土色,身上仅穿了一件短裤。

以上便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留给我惊恐万状的回忆。汶川大地震震级为里氏8级,是一次回忆起来就会不寒而栗的地震。

地震、瘟疫、战争都是人类的浩劫。战争是人类自相残杀,取决于人的意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浩劫。科技发展到今天,瘟疫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的。唯独地震,据说全世界目前都无法预测和预报,灾难会不期而至,其后果也令人怵目惊心。就在我心脏狂跳不已的那一刻,四川汶川就有八万多人丧生,其中不乏学生和幼儿。受伤者则达三十七万多人。

大自然就是这样冷酷无情,它心中稍有不快或者一旦震怒,就会毫不留情地向人类发泄。它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也不分贫富贵贱,绝对是玉石俱焚。它稍不如意的一次发泄,带给人类的是严重的创伤和惨痛的回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总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孱弱,那么无能为力。但人类从未因大自然的横行无忌而垂头丧气,人们从废墟中站起来,拂去身上的尘土,舐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抖擞精神,继续前行。

汶川大地震那日,我挟着孙女仓皇逃命 ,并非怕死,唯一的原因是爱她。她是我的命根子,爱她,胜过爱我的生命;疼她,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当时若只有我独自在家,替代惊恐万状的,必然是从容不迫。在大地震面前,我可以振臂高呼:“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西安曾发生一次小震,城郊楼房晃动明显。其时我正开会,只见刚刚还正襟危坐的参会者们瞬间一哄而散,竞相向出口拥去。我则原地未动。原因有二,一是出口较远,果真有大地震降临,跑是跑不掉的。二是偌大一把年纪,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危急关头,人就要有临危不惧的精神和气概,特别是男人。否则,无异于行尸走肉。

早年我有一邻居,是政府干部。一天深夜,一阵怪异的声音将我这位邻居惊醒,他睁眼一看,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侧墙已裂开一条口子,房门已扭曲变形,眼见房子要垮塌,他情急之下,只身逃出屋外,然后喊人来救他的妻子儿女。最终妻子儿女虽然获救,但妻子第二天就提出与他离婚。自己家人自己不救却喊别人来救,似这种胆小如鼠、贪生怕死之徒,有何面目与家人同处一室。

多难兴邦!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灾难可以夺走我们的至爱亲朋,却夺不走我们的勇气和胆略。恰恰相反,灾难让我们更加振作,使我们的价值取向得到矫正,从而一改大难临头时的惶惶然不可终日为镇定自若,一改灾难过后的萎靡不振为重整旗鼓。我常听人讲:每参加一次追悼会,思想便空前地解放一次。其寓意是何等深刻!虽然地震非常讨嫌,我们多么渴望它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它来时能提前给我们打个招呼。但在目前,这显然是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那就用它来清洗我们的灵魂,磨砺我们的意志

这次九寨沟地震,依然没有逃过我敏锐的感觉。我从四楼窗户向下望去,不知是浑然不晓还是镇定自若,院子里居然看不到一个人影儿,更别说惊慌失措的人群了。我和妻正准备下楼去探个究竟,恰逢儿子来电,他告诉我们,四川九寨沟遭遇里氏7级地震。因我们住的楼是砖混结构,他让我们暂时在外边避一避。我们下楼后在街边踱步,才发现躲避地震的人并不多,议论地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如此看来,在地震面前,人们不再是手足无措或者谈震色变,而是变得老练和从容了。

踱步片刻后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口占七绝一首,用以哀悼被九寨沟地震和以往地震夺去生命的地球人:

人间处处有天灾,

地动之时最可哀。

倘遇高人能预报,

奖他十亿也应该。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旅游】《这个暑假,带宝贝去high吧!》

    图文/四川随游天下国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奇趣蜀假亲子游,找回父母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时光,寻找孩子眼中的天堂,开启暑期亲子欢乐之旅! 第1站:成都熊猫基地,作为地道的成都人,怎么能没有见过国宝熊猫 ...

  • 十年回首,难忘汶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一个无法被遗忘的时间. 那一刻,地动山摇, 四川汶川8.0级地震, 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汶之伤,国之痛. 五月,悲伤常常逆流成河 ...

  • 又是一年512

      13年了,我依然没忘记.   我并不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但如果从我老家河南虞城驾车到汶川,全程需要1500多公里,即便是这么远的距离,由于地震波形的原因,再加上地震的强度真的很大,我当时所在的教室 ...

  • 地震,地震(一)|| 肖乃宽妙文:地震、地震和地震/轩诚清读(第572期A)

    轩诚闲说: 世界怎么了,地震如此频繁的与我们遭遇,以至于我的抗震措施简化为再喝两杯.昨夜的地震碰裂了我的一盏灯罩,晃晕了正在饮酒的我:今的酒劲怎么这么大?明白是地震后,我竟全无前几次遭遇地震的恐慌.今 ...

  • 诗词古风 ||鸟语花香古诗词 [七绝六首](诵读版)/轩诚清读(486期B)

    小菲絮语 雨露滋润万物生,四季长青飘芬芳. 平台携手话沧桑,漫步诗韵闻墨香.鸟语花香老师的诗词风雨嫣红,真情眷属.古朴优雅,韵味动人. 文/鸟语花香 诵读/梁轩城 编辑·导语/林小菲 落红 雨摧阡陌万 ...

  • 陈平家书 || 写给老婆的一封信/轩诚清读(第488期A)

    小菲浅语: 这样的书信,将会是年老时永读不倦的精神食粮.作者常年外出,家中妻子的任劳任怨,时常感动着作者,所以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爱,都是真切的心里话.爱是一种深深地感悟,尽管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感动这份 ...

  • 经典赏读 || 石岗作品:《石子见孔子》轩诚清读(第493期A)

    轩诚浅语: 古人云读书在"三上"确实非常准确,如我,许多的读书时间就在这"三上",故枕边.厕边.包内的书就是我喜爱与常读的书.现代人使用了坐便,而我更是使用了马 ...

  • 永生感恩 || 陈平作品:《母亲》轩诚清读(第493期A)

    小菲浅语: 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赋予母亲.母爱太多的诠释,同时也给予了太多的内涵.母爱,从来都是平凡.伟大的.每每读来总能打动人心,此篇<母亲>,作者就向读者讲述了一位 ...

  • 友情漫漫|| 烟轩琴阁作品:《山里时光》轩诚清读(第500期B)

    小菲浅语: 山里时光是对纯真友谊之情的感情描绘,也是一种对自然健康的生活哲学的阐述.因此,山里时光,顾名思义,取材于山间自由嬉戏的记忆.仿佛一张拍摄的底片,那份对兄弟情的记忆的味道和记忆被永久定格.. ...

  • 精品连载 || 石岗作品:《大记》(一)轩诚清读(第501期A)

    轩诚浅语: 我含泪读完了石岗先生的<大记>,之所以含泪,除了作者文字使然外,还有就是石先生开篇所言"我写我'大',不纯粹抒发我的热爱怀念之情,我记述他的主要事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 ...

  • 再回童年 || 今天我想过“六一”/轩诚清读(第502期A)

    轩诚杂谈: 刘华阳是一位性格开朗.情趣广泛的女士,日常承担某文学院的领导工作,与其交往虽不多,但每次都会感觉到她身上洋溢着一种不同于其身份与年龄的活力,以至于她的团队也是如此.之前她的一篇怀念婆婆的文 ...

  • 精品连载 || 石岗作品:《大记》(三)轩诚清读(第503期B)

    上期结尾: 人就是这样,当一个人无路走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来.也就是这个手艺,让他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传统农业在中国消亡之前,他都靠这个手艺养活自己,娶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