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战“疫”虽险,但誓死不退;人性温暖,唯爱与韧性

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无数国人逆行勇进;
面对病疫的生死考验,无数国人慷慨面对;
面对未有的生活窘境,无数国人风雨同舟。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
无论是兵燹战火,还是天灾人祸,
无论是流血变革,还是全民抗战,
中华文明的韧性和担当已经深深植入每个国人的基因和血脉中,历久不衰。
中华文明,千古未绝,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任世事如何沧桑,我中华定岿然不动
任风雨如何飘摇,我中华定温暖纯良
这便是中华民族的韧性与坚毅。
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铁达尼号在沉没时的那一刻。
船上的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人性。
曾记得铁达尼号船长史密斯本有机会可以逃走,但他却毅然走进灌满海水的驾驶舱,因为他的职责就是坚守铁达尼,船在人在,船沉人亡,他用无畏和担当诠释了什么是誓死不退的信念。
曾记得四个乐师站在倾斜的甲板上,看着船上的乘客惊慌失措四处逃命时,他们选择用音乐面对死亡,走向天堂。或许他们认为,相聚本是一种缘分,何必在面对死亡时分崩离析,与其各自散去,不如同生共死。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面对新冠疫情,面对生死考验,我们的国人勇毅奔赴,死不旋踵,这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韧性。
1、大地长天远,青山沧海阔,这是中华文明的胸襟。

中华无论经历过什么,她总会以一种旷绝于世的气度划过云霄,越过山峦,穿过荆棘,她就像万里长城,横亘古今天下,驰骋万里云天。
非常喜欢作家白落梅的一段话:“这是炎黄子孙用热血浇铸的长城,这是中华儿女用骨肉堆砌的长城,它可以沉睡,却不会死去;它可以缄默,却不会麻木。
诚然,无论发生什么,中华文明的宽阔胸襟足以包容天地,吐纳云烟,屹立山川而不倒。
2、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是中华文明的不屈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不屈的勇士。他们甘为天下苍生请命,敢为社会变革流血,愿为救国图存倾尽毕生。
忽又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到狼牙山五壮士,
从戊戌六君子到哈佛八剑客,
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他们每一个都是中华不屈的勇士,他们可以为了国家卧薪尝胆,也可以为了国家剑问江山。
3、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中华文明的担当

面对这次肆虐全国的新冠疫情,很多人没有退却,而是国家有难,有召必回,这其中有军人,有医生,有护士,有建筑工人,有爱心捐助者,更有普通的人民群众。
他们明白:国家昌,人民康;国家危,人民抗,绝不能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临阵退缩,这便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情怀与担当。
担当在心,责任在怀,即使在废墟上,它也能开出明艳的花。
正如曹植《白马篇》诗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中华文明的韧性。
这世间,韧性可以抚平一切,韧性可以抵御强硬,即使灾祸来临,我们仍然可以从容面对,即使无数人已远去,但我们仍然还在,这便是中华文明的韧性。
心中有韧性,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因为韧性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作家林清玄曾说: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
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我们相信,
武汉疫霁之后,江城花开;
同气连枝之时,共盼春来。
(您的转发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