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中原《如歌的行板》阅读答案
如歌的行板
司马中原
(一)
心,是一口井,黑而深幽。无数星零的记忆,茁生于井壁,呈苔藓颜色,恒常涌现于午夜梦回时那一霎潮湿。仿佛有柔绒般的温暖,也颇为苍凉……
欲以其牢牢地粘住什么?时间却把一切都梭织成过往,无论是高歌或是低吟,醒或梦之间,记忆如水墨,淋漓挥洒,幻化成一片苍苔,已无由去追询它的意义了!唯一能握住的,只有那一把潮湿吧?
(二)
黑里浮出一张脸来。灯舒展在黯屋里。窗外的夜是海。而风和想象里的浪涛没有差别。那张脸摇晃着。时间是浪里的船。他是船上搭客。对我而言,那张脸远较“父亲”这字眼真实。
一张清瘦的脸,略带苍黄色,两鬓斑白了,胡髭也是。常自唇间滑出些苍老,低哑,又微含醺醉的吟哦。词义毫不重要。只是含混不清的咿语,或高或低地吟着。听久了,人会变成起伏的浪,又仿佛是袅袅的烟。自觉天高,地莽,随声而去,没有止处。
那张脸凝止在一个多风雨的秋天。朝天冠是织锦缎缀成的。姜黄色,很亮。缎面上有好些圆圆的“寿”字。黑漆十三段的柩木。出殡时,加了个青松扎成的棺罩。罩头站着一只白纸鹤。抬棺人走动,白鹤点头,有飞进灰云里去的意思。雨一路都在哀戚的哭声里落,把松枝都洗活了。
我只记得,他的坟在一处洼地上凸起,新土微呈红色。松枝在火里炸裂,白纸鹤真的在火焰里展着翅膀!
(三)
盐霜从地起,顺着灰砖墙上攀,砖面剥蚀了,便成为很多繁复的画。有些老墙的墙砖被蚀光,一身全是洞穴。油葫芦的家搬在洞穴里,一街的秋天都无忧无虑地唱着。
闭着眼沿街走,用手一路摸墙,就能摸出那是哪一家。不知是谁开的头,把一些心爱的小东西藏在壁缝里。掉落的门牙或是白齿,有孔的古钱或磨亮的铜元。隔几天夜晚再去摸摸它们,看还在不在原地?摸着毒蝎会哭红了眼,而被蛰的疼痛和心里偷藏的快乐是两回事情。
墙的脸,人的脸,笑着的满生铜绿的古钱的脸,常在黯色的底子上浮现着,幻成一幅一幅凝定的织锦。生命就是那种只能闭上眼去看的影子,很难描画的。
墙不会呐喊,只会在时间里作画。一张张在墙的背景下飘过的脸,也像墙的脸,在凝止前,画过许多由皱纹变幻成的神态,刻在我心井的黑壁间,被火烧缺的墙上,不知还留有我多少童稚期快乐的余烬?
(四)
邻舍有个圆脸的姑姑,连她的名姓也失落了。梦里,她的白脸是窗外的月。她家门前迎着溪,溪两边全是柳树。夏夜,柳丝是些温寂悬垂的睫毛,在月光里睡着。沿溪开着很多野花,缤纷的颜色,也在月光里睡着。
月亮描出她鬓丝的黑影子仍落在她的白脸上,那脸,和圆月一样温柔。时间睡着。夜是温柔的永夜。要不然,我决不会说出“假如天上一直挂着月亮,该多好……”那谜一样的傻话。后来不久,她的脸便落在火里。东洋的马蹄声是她的葬鼓……时间醒转。人间并无永夜。她的一生是个短促的故事,在我微红带湿的眼里。
(五)
离开那一类短促的故事,我进入风。
用生命去丈量道路,春秋的横纹会使人变成斑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历史也许是一口酸菜缸,无数年代里的无数人,都曾被类似黄梅的盐酸浸过。而我是那样的一匹斑马,奔过那许多落花般得人脸,从叹咏的声音里跃起,奔向我自己的命运!所谓悲哀或是一种锻炼。
(六)
恒常默守孤寂,回到内心井壁中找寻自己,才发现“我已非我”。太多已经沉落的人脸,苔粒般寄生于我的思维,记忆,印象和感觉。而我是古井,黑而深幽的一座洞穴,一无所有却能容万有。
若说“非我即我”,那未免又沾上禅与偈的意味了。
旅游中,很喜欢深山寺庙倒是真的。至于看那些光头尼僧,反不及多看几眼荒溪上的石头,它们才是千年万古的神,无须在晨钟暮鼓里去习诵经文。
一直也想有那种焚檀用的小鼎炉。但想总归是想,那样的小鼎炉,至今我连一只也不曾有过。
三千年的年轮当真弃我如敝履么?午夜梦回时的那一霎潮湿,似乎已有了落处了!黄埃散漫,琴弦断了也罢。此时此刻,呜呼决不再是文言!
(有节选)
注: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节中作者心中浮现出来的是对父亲的印象,作者着意落笔处不是父爱,而是通过父亲的生与死来揭示时间是浪的船,生死是人生必由之路。
B.三节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追忆中流露出的诸多趣味上,而是把它升华成对人生的回忆,不过这回忆却难真切把握。
C.四节作者回忆起邻舍的那位姑姑,他对这位姑姑的印象很美,然而却说这美被东洋马的啼声敲碎,目的在于凸显对东洋人入侵的愤恨和控诉。
D.文章每小节都有一个独立内容,甚至可作独篇,然而又有一个共同指向,即通过对过去生活片断的回忆展示他对人生的感受、理解和反思。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六段文字聚合而成,并以作者独有的意象和艺术语言,创造了一个现代意味很浓的感情世界,看似散乱,却自有体系,如一部宏大的交响。
B.文章第一节开头把内心比作一口深井,无数星零的记忆藏于其中,最后一节又说“回到内心井壁中找寻自己”,首尾形成回环照应,结构精巧。
C.文章精心营造一个沉郁、浓重的气氛和意境,带给人一种沉重感和历史感,使读者能从中享受到悲剧带给人的某种力量感和审美愉悦。
D.文章对于生死、命运、人生、自然等的理解和对自身的超越性理解,比如“我”和“非我”等哲学思想,其思想基础来自西方现代文化。
8.如何理解画线语句“而我是古井,黑而深幽的一座洞穴,一无所有却能容万有”的内涵。(4分)
9.结合文末关于散文诗的说法,简要陈述本篇被认定为散文诗的理由。(6分)
阅读答案:
6.C,“目的在于凸显对东洋人入侵的愤恨和控诉”属于过度解读,文章核心意志并不在此。
7.D,原文说“非我即我”“未免又沾上禅与偈的意味”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8.①此时的“我”独守着孤寂,内心像一口古井又像一座洞穴漆黑而幽深;②虽然周身一无所有,却通过回忆过往的岁月而让内心显得无比充实,容纳万物。
9.本文属于散文诗,理由如下:①文章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运用大量修辞,凝炼、形象、和谐、韵味十足,字里行间洋溢着诚挚、热烈而真实的感情,打动和吸引读者;②文章又具有散文特质,其中不乏细腻描写,诸如父亲、姑姑、儿时趣事等,包含对过往生活的留恋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③因为没有分行和押韵,尽管不乏内在的音乐和节奏,却是散文的形式,因而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散文的特殊审美价值。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