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系列谈之一

易学,是个什么玩意?

绝大多数人对易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算卦”的境界,或者美其名曰“预测学”。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错,渴望对未来的了解和掌握,是人类的天性,并不因为古今不同,而产生什么差异。只是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和人类生存相关的基本能力,比如看天时,测风雨,感知天灾等等,都已经外化发展成为了不同门类的科学。对于未知世界的认识,古人借助的是“易学”,是“巫觋”或“圣人”,而现代人依靠的是“科学”,是“大师”或“专家”。

易学,是古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占卜,或者说是算卦,是它的一个小小的应用。

易学,传说源自于伏羲氏。

伏羲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历史学中,上古时代一般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传说中,伏羲长着人的头,蛇的身体(葫芦娃里的蛇精?),和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

我们知道女娲的最大功绩是补天和造人,当这位伟大女性在忙着炼石头和玩泥巴的时候,我们的伏羲同学在干什么?

古书上记载,当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啼”,天上下起了小米,鬼怪吓得都哭了起来。这是什么,这是文化的力量。我们的伏羲同学,干得同样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创造出了八卦,开启了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所以后世人才尊称他为“人文始祖”。

我们经常奚落某个人“没文化”,其实相较于于人类“有文化”的历史,人类“没文化”的时间要长的多得多。

现在的非洲大陆,仍然生存着许多原始部落。估摸着伏羲同学当时的状态,与他们也没有多大区别。就像现代人疑问为什么有的猴子变成了人,有的仍然呆在树上一样。伏羲同学就是华夏先民中第一个从树上跳下来的猴子。

第一个从树上跳下来,不仅需要的是勇气,还需要智慧。伏羲同学肯定是部落中的体力和智力的佼佼者。在其他人还在为每日如何填饱肚子发愁的时候,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创造“文化"了。

他没事就躺在大地上,仰头看天,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他经常跑到山巅上,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泽壑的走向;他还观鸟兽动物皮毛的纹采,以及生长在大地上的各类植物,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创造了八卦这个玩意。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乃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八卦图,也叫先天八卦图。

这张图由于到了宋代才从陈抟老祖手中流传出来,所以一直被人质疑,认为不过是宋人的伪造。但是不管如何,即使这种排列顺序是后人的伪造,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八卦的起源甚早,可以溯源到华夏文明的初创期。

天才的伏羲同学给这八个符号各起了一个名字,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并且给它们赋予了数字排序和自然属性,即:

乾,一,天。

兑,二,泽。

离,三,火。

震,四,雷。

巽,五,风。

坎,六,水。

艮,七,山。

坤,八,地。

由此,打下了易学的地基。后世人,包括周文王和周公,以及无数文人学者,在此之上,才开始易学大厦的建筑工程。

若单就八卦的数字排序和符号表象而言,伏羲同学,应当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家和文字学家。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髀算经》

在《周髀算经》这本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中,又把发明数学的桂冠给了伏羲同学。这个数学,可不是掰着手指头数数那么简单,而是用矩这种测量工具,测量天地的高、深、广、远,是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基础。

东汉武梁祠石室的画像中即有伏羲举矩,女娲执规,二人皆人首蛇身,下半身相互缠绕的形象。抛开浓厚的神话色彩内容,这似乎是阴阳交感,化生万物的隐喻。规矩是古代的测绘工具,画圆用规,画方用矩。伏羲举矩的形象,与《周髀算经》的文字记载相互印证,都在提示我们中国古代数学的起源与伏羲相关。

说伏羲同学是一个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发明的这套系统不是简单地涂鸦,而是一个逻辑严密,数理严谨,构思精巧的符号系统。基于现代人对古人智力水平的认识,所以有人怀疑这不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创造,应当是所谓“史前文明”或者是外星人的馈赠。其实这种说法,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暗暗契合。比如“河出图,洛出书”,再比如黄帝战蚩尤时,梦见九天玄女传授天书。只是这些说法更不靠谱,我们宁愿相信我们的先人智慧超人,于是做了第一个从树上跳下来的猴子。这些体力或智慧超群的人,后人会口口相传他们的事迹,这就是上古时代圣人的由来。

(0)

相关推荐

  • 《皇皇者华.创世先祖》:华夏之源——燧人与华胥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五部  创世先祖 第一章  华夏之源--燧人与华胥 文| 黄饮冰 华胥氏圣像 "三皇"的传说,是围绕华胥氏展开的.他们的血缘联系是:华胥生活于" ...

  • 华夏神话史02:失落的传说 人类迁移神话 盘古的原型究竟是谁

    哈喽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收看多维怪谈,我是纳米哒.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屈原的这首<天问>,也是人类亘古最大的疑问,我们从何而来,天地又从何而来?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 ...

  • 河南城市为何多带“阳”字

    河南,因为位于黄河之南,故而得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为中华民族起源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河南共有20多个朝代迁都或者建都于此.2018年,河南总人口为9605万人,全 ...

  • 【皇皇者华.神话与传说】女娲补天——大洪水(大地震)的记忆

    女娲补天--大洪水(大地震)的记忆 文|黄饮冰 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帝,共工与颛顼的火神祝融,打起仗来,非常激烈,从地上一直打到天上,最后祝融胜利,颛顼取得了帝位.共工不服,把头撞向了周山,这一撞,撞出 ...

  • 医易系列谈之二十

    自从人类两条腿走路以后,作为一个有了更高精神追求的动物,就一刻不停地对世界展开了思索和研究.从最初的小问题,比如哪种树叶可以充饥,哪种小虫子更好吃开始,一直进化到明天会不会下雨,今年收成如何这类高级问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九

    前面我们花费了很多篇幅讲述了殷商的干支文化,从这一篇我们将开始讨论周的易卦文化. 对于易卦,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因为易卦的符号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但是,"易"究竟是什么?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八

    中华文化第一子--箕子 中国历史上,把一些大思想家称为"子",如孔子(孔丘).老子(老聃).庄子(庄周).孟子(孟轲).荀子(荀况).墨子(墨翟).孙子(孙武).韩非子(韩非).朱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七

    十天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我们受惯性思维影响,认为既然是周期性出现的东西,就应该符合某种天文的规律,所以总是习惯在各种天文数据里,去寻找与之相应的周期性规律,故而总是劳而无功.出现这个问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六

    现代人已经与自然隔绝得太远了,日月星辰的升降隐现,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动植物的生死荣谢,我们已经不在关注,因此,大部分现代人的天文历法知识基本上等于零. 而对于古人而言,这一切都与他们的密切相关,是生死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四

    历史发展到了殷商,中华文明进入了所谓的"信史"时代,因为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记载历史,承载文明的工具--甲骨文.甲骨文肯定不是中华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但它是现存的,最早的一种成熟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三

    前面我们探讨了龙山文化和黄帝的关系,也提到了导致山东的龙山文化及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快速没落的原因--史前的大洪水. 这场突然其来的大洪水,使山东半岛乃至整个中国的东南部,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泽国.这使得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二

    一般认为,文明的三大标志是金属器的制造,文字的发明和城市(国家)的出现. 龙山文化可以视作五帝时代的文化,到了晚期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少量的黄铜,以及至今专家学者仍处于争论之中的陶文符号.可以说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一

    扒完了伏羲,我们继续扒一扒黄帝. 我们认为,黄帝和山东的龙山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 ...

  • 医易系列谈之十

    几千年的历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而言,似乎很漫长,而对于我们这个星球100亿年的寿命而言,那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 从猿人到今天,不过几十万年,而其中旧石器时代就占了绝大多数时间.而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