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甘露镇
今天的运气特别好,沿着金城高架一直向东开至青虹路口右拐向南,不远处到甘厚路口左拐向东一直到锡甘路继续左拐,一下子就来到甘露镇,摇下车窗问路,一位阿姨指了指地面对我说:“这里就是老街啊”。
甘露古名“月溪”,据记载:“甘露市,泰伯未至此时,一夕有甘露降其地,乃置市。”《梅里志》中也有记载:“泰伯携弟仲雍隐居荆蛮,一夕忽有甘露降其地,乃置市。”不管这象征着祥瑞的甘露究竟是在泰伯来之前还是来了之后降下的,甘露镇已存在了3000多个年头,证据确凿。恐怕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没有比她更为久远的吧。
自古以来,甘露虽非军事重地,却是战略要地、历史重镇。远在唐大顺二年,甘露就设有镇使,元明时设税务及巡检司。元末莫天佑在甘露设城,张士诚设水关以拒吴。徐达率兵攻常熟,插望亭、甘露。清咸丰十年太平军在甘露与民联欢两天。
甘露镇临水而建,上河塘和下河塘两岸保留着成排的清末民居建筑,不少非常破旧,估计总有近百年历史了吧。小镇静谧,粉墙黛瓦,幽深的庭院足见小镇昔日的繁华与富庶,一个人在小巷间踯躅而行,最宅的处所不过一人多宽,常常误入没有出口的巷子或是进入了某家的院子,只得悻悻而返。沿河隐约可以看出曾经那一排排的廊棚,以前各家屋前的廊棚都是绵延相接的,在多雨的季节里,乡人根本不用担心会淋雨。可惜如今只有有限的几处依稀可以看到一些痕迹,且都上下穿透开了天窗,不由得让我回想起西塘来了(参见鄙人博文《西塘的柔软时光》)。
甘露镇周边水网密布,船运发达,又处与邻县交界处,经济发展盛极一时。素有“金甘露,银荡口”之称。清末明初已是苏南粮油茧丝、工商市肆名镇之一。解放前,甘露镇上大小饭店、小吃店30多家,米行二三十家,茶馆36家,小百货店、香烛店、南北山货店、药材店、酱油店、布店等等均有。还有戏馆、竹行、油车行。其中,“华丰泰”、“薛泰丰”、“陈永享”、“程孟泰”等酱园,“童保和”、“朱泰和”、“天生堂”等药号都有上百年历史了。虽然这些老字号如今已荡然无存了,但在老街上行走,依稀还看得见残存的老石库门上刻着的旧字号,无意间我看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面刻有“华利成号”字样,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古镇里发现了当年无锡县甘露公社粮管所的旧址,可惜不能进入,高大的围墙沿河一侧超过百米之长,门前一块伸出去的码头,当是当年交纳公粮的热闹之地吧。墙内几颗高大的樟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两三座高大的塔仓并肩耸立,可见旧时的气势。从粮管所右后方可以看到一个更大更圆的红砖建筑,自当也是粮仓之一,造型酷似大坊桥的。古镇的周边建起了很多现代建筑,老宅片片夹于其中,依旧保留一方空间,不少年轻人进出其间,有的门前停着时新的山地车。从周边建筑的阳台上可以俯瞰老宅连片的屋顶,自有一番风光和气势。
遇到一位老人正在门口河沿边休息,遂想上前咨询一下老街的房子是不是都已经集中在小河的两侧了,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老人用无锡话回答道:“你说啥么子(你说什么)?”“糟了,老人没听懂我的话”,于是尝试用无锡话重复一遍自己的问题“老街阿是(都)在这条(河的两边)?”无奈怎么也想不起“都”、“河”、“两边”的方言发音,只得作罢,惆怅地走开,留下老人一脸疑惑兀自摇头。
北市桥横跨河上,不长的石阶引桥上,长着生机盎然的青苔与野草,透出无限生机,彷佛提醒途径的人们:春天到了。桥下一所老宅低矮屋檐下,一位老阿婆正在专注地叠着纸钱,清明快到了,这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对逝者永远的怀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同样也正是因为有着对传统文化绵绵不绝的传承,才有甘露镇这样久远的历史沉淀。
无锡十大古村落,我已丈量了九处,下次是不是应该前去常常路过但几乎从未停下脚步的周新镇呢?
(部分文史资料参照了“吴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6d62d0100h7o4.html 谨致谢意)
关联博文 无锡十大古村落(以游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独行礼舍》2014.3.5 独自 自行车
《严家桥》2016.9.4 两回 第一回 独自 自行车 第二回 两人驾车
《南泉古镇》2017.1.14 独自 驾车
《葛埭桥》2017.1.15 独自 驾车 两回
《无锡西仓古村》2017.2.19 两人 驾车
《无锡大坊桥村》2017.2.25 独自 驾车
《黄土塘古村奇遇记》2017.3.4 独自 驾车
《玉祁老街》2017.3.11 独自 驾车
《甘露镇》2017.3.18 独自 驾车
《周新镇》2017.3.19 独自驾车 雨
这个院子很气派,隐藏在小巷深处,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谭震林待过的地方
疑似谭正林待过的老宅(推门而入,院子里空无一人,一只看家的狗一直冲着我狂吠不止)
疑似谭正林待过的老宅(推门而入,院子里空无一人,一只看家的狗一直冲着我狂吠不止)
虽然沿河一直有禁止倾倒垃圾的提示标语,但是河水非常肮脏。我亲眼看到一位妇女随手扔了什么入河
关联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