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荣: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研究

发《中国教师》21年6月刊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研究----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刘昌荣      邮编:444324

摘要: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上的教育。为了使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教师们展开了一系列严格考试制度,以便让学生加强自身的记忆力、理解能力,而对于学生们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却比较缺乏。甚至为了迎合高考题型的答题模式,对于语文教材里蕴含的艺术美和人文美也很少讲解,只是对文字含义、用法、修辞方式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教育观念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且还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高中语文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来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教师担任教育者的角色,不仅仅是要传递文化知识,还应该唤醒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这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也只有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并且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从而确保学生受到熏陶,陶冶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钻研教材,广读书籍,重视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吸收人文思想。比如说在教学《拿来主义》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并且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主要是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是如何做的,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涵养

教师为适应现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有效的改进,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例如,运用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要讲的课本内容,然后再让他们找出哪一段是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叙述,让他们自己体会文中的人文涵养。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可以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让学生之间对其中令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选择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这段内容进行相互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体会作者当时既无奈又无助的复杂心情,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射点。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与真正的关心和呵护。语文教学的课堂要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必须由衷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真心地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的看法。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同情,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告诉学生答案的话,我相信这远比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课堂上如果有人回答错了一个本该回答正确的问题,将其视为他一时疏忽,原谅他的一不小心走神,提醒他多多注意,远比严词苛责要好得多。当某个并不优秀的学生回答对了别人都不知道的课外知识,相信这不是偶然,投给他赞许的目光,由衷地表扬他,重视他们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潜能,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学会去珍视。同样,也去宽容他们的过失,原谅他们的幼稚,你会发现原来他们真的在一点一点地进步。所谓的爱学生,其实是关注他们一举一动,小心地呵护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

四、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悟人文精神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其具有同情、怜悯、血性与良心等。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应在包含人文内涵的内容上尽情展开,如儒、道、法、墨是我国古代四大思想流派,拥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其文学价值也极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传达儒家文化的文章偏多,墨家的作品很少,而这四种思想都值得高中生们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讲授到儒家相关文章的时候,就应详细展开,向学生们介绍这四大家的思想观点,并补充能代表这四大家的经典文章。这样,通过一篇文章的讲授,就能使学生获得许多的人文感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高中的学习压力大,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若能融合新颖的教学展开形式势必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从不同方面设计课堂教学形式,如将传统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给师生创设倾情交流的空间。这种深入开展教学的方式,将给学生们带来深刻的人文体验与人生思考。

五、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巧妙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学生们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这种渗透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例如,在学习《楚辞》时,通过会绘声绘色的给学生讲述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的艰难多舛,同时也让学生结合楚地端午节的一些民风民俗,让学生首先从内心唤起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室里展示清华园里迷人的风光,让学生们伴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视觉、听觉完美结合学生们对朱自清“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描写也如临其境,在这种审美的环境中,学生们能更好的领悟朱自清先生用字的传神,进而领会课文主旨和内在的精髓。

总之,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要求语文老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学校是学生价值观念培养和形成的重要场所,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近些年,我国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科学技术“双刃剑”的特征日益显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这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观念。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在讲解《归去来兮辞》时,可以讲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气概,让学生明白人活着并不一定是为了追名逐利。我们活着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可以追求。

参考文献:
       [1]崔廷荣.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207-207.
       [2]任衾瑶.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8):107-107.
       [3]孙花.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旬,2013(12):3-3.

(0)

相关推荐